理论教育 黏土矿:全球广泛分布,改变历史进程

黏土矿:全球广泛分布,改变历史进程

时间:2023-10-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土质优良 黏土矿遍布世界各地,易于取用。在距今8000到6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人们发明了陶工旋盘。在此之前,人们采用的是手制或者轮制方法将黏土制成罐子。众神之殿在缺乏石材和木材的地区,人类开始定居时,自然而然地选择了以黏土为建筑材料。鉴于随她一同出土的还有被砸碎的动物雕像和泥球,这个雕像有可能是用于某种宗教仪式的。

黏土矿:全球广泛分布,改变历史进程

类型:页硅酸盐

来源:缓慢的矿物沉积和侵蚀

化学式:Al2(SiO33

◎工业

文化

商业

◎科研

人类最初是以神为原型,用黏土被创造出来的。这一说法并不为基督教所独有,其他亚洲、美洲、非洲以及近东地区的宗教当中也有这样的说法。以黏土为造人的原料,这种传说似乎证明了黏土对早期人类的重要性。他们拿黏土制作容器、炊具、雕像以及乐器。从史前时代一直到今天,黏土经日晒或烧制而成的砖块瓦片是最常见、用途也最广泛的建筑材料之一。

糖醋猛犸肉

根据考古资料,人类与黏土之间的关系并非始于盛放食物或水的容器,抑成炊具之类的功能性物品,而是低温露天篝火当中烧制出来的人和动物小雕像。在捷克共和国的维斯特尼采(见下一页)出土了几千件黏土小雕像和球形物。这些黏土制品有可能是在宗教仪式中被故意毁掉的,因为它们全都被打碎了。法国拉斯科洞窟动物壁画(距今约1.73万年)比之稍晚,但据推测,那里的壁画创作也是出于相似宗教目的。捷克所出土的小雕像出现在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之前。那时,他们过着狩猎动物,采集植物生活,使用石头、木头以及骨头制成的武器和工具,追逐赖以生存的狩猎对象而居。

土质优良
黏土矿遍布世界各地,易于取用。

2004年考古学家发掘的当时最古老的陶制器具出土于中国湖南省的玉蟾岩洞窟,距今有约1.8万年历史,属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4万到1万年)。玉蟾岩曾被猎人当作宿营地,2009年,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两片陶釜的残片和石制工具,还在一个火炉中发现了木炭、炭灰和动物骨头,说明这些东西也许曾被用来烹制旧石器时代版的糖醋猪肉。还有观点认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陶器来源于日本绳纹时代(距今1.6万年到2300年)。与人类其他许多发明一样,制陶技艺很可能也是在不同地区分别出现的。不过,陶器首先出现在东亚这种说法应该是正确的。世界上某些最优良的陶瓷器就出产在东亚。

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的活人。

——《圣经·创世纪2:7》(钦定本)

在古代美洲、非洲和近东地区,制陶工艺是独立发展起来的。在距今8000到6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人们发明了陶工旋盘。在此之前,人们采用的是手制或者轮制方法将黏土制成罐子。早期陶器是在篝火或是简易坑窑中烧制的,其烧制温度相对较低,这就要求其造型为简单的圆形,以防烧裂。专用陶窑的出现使得陶器的烧制温度可以大大提高,而且随着这种陶窑的发展,陶器的外形和设计的多样性也大大丰富了起来。今天,陶器仍然是餐具、咖啡茶具花瓶及装饰用品的首选用具。(www.daowen.com)

象征
人类社会的早期雕塑——比如右边这个土偶——都是以人和动物为原型。

众神之殿

在缺乏石材木材的地区,人类开始定居时,自然而然地选择了以黏土为建筑材料。世界上最著名的早期建筑之一就是用烧制的黏土砖建造的——

他们彼此商量说,来吧,我们要做砖,把砖烧透了。他们就拿砖当石头,又拿石漆当灰泥。他们说,来吧,我们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

泥胎女神

现今被发现的最古老的陶制品既不是炊具,也不是水碗,而是一尊名为“爱神”的雕像。这尊雕像出土于捷克共和国的下维特尼采,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格拉维特文化(距今约28000年到22000年)。尽管名为爱神,她可跟时代更晚的古希腊罗马同名女神没有任何瓜葛。这尊小雕像高4.4英寸(约11厘米),有着丰满的乳房,粗壮的腰身和适宜生育的臀部,就像那种在你家附近超市常见的推着购物车妇女。当然,女神身上穿的比她们少了一点。雕像的面容几笔雕刻简略带过,所以不太可能是某个生者的雕像。鉴于随她一同出土的还有被砸碎的动物雕像和泥球,这个雕像有可能是用于某种宗教仪式的。

这是《圣经·创世纪11:3-4》(钦定本)中对巴别塔的描述。后文中,愤怒的耶和华惩罚了人类的狂妄,变乱了他们的口音和语言,并使他们分散到了世界各地。尽管《圣经》中的这一事件并无考古证据支持,但在美索不达米亚(今伊拉克)和埃兰古国(今伊朗)旧址,人们发掘出许多用晒制泥砖和烧制泥砖建造的类似金字塔的建筑,并将其称为庙塔。最古老的庙塔是美索不达米亚欧贝德时期(距今约8500年到5800年)的庙宇和神殿。这些巨大的庙塔呈矩形,用晒制的泥砖建造而成,高耸在平台上。

通天巨塔
一幅再现巴别塔的画作表现出了与庙塔的相似性

陶轮
制陶史上最关键的进步之一就是陶轮的发明。

即使在气候相对干燥的伊拉克,晒制的泥砖也会很快出现侵蚀。针对这一点,古代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并不是将建筑推倒原地重建,而是在原来的建筑中堆满泥砖,并在顶上建造新房屋,使得建筑变得越来越高。这些建筑遭到遗弃和自然侵蚀后,就形成了像多层蛋糕一般的台形土墩。19世纪时,欧洲考古学家为了寻找《旧约》当中提到的城市,如巴别城和乌鲁克,对这些台形土墩进行了发掘,从而发现了乌鲁克、乌尔和巴比伦古城的遗址。一座庙塔耸立在这些城市的中心,那是人们进行宗教崇拜的主要场所,也被当做城市守护神的居所。人们相信神明确实居住在那里。在埃及,石头堆砌而成的金字塔是坟墓,其地下或内部建有墓葬室。而庙塔则是一种带台阶的实心金字塔。人们可以经由坡道或外部台阶走到被当作圣坛的平台上。庙塔内部是晒制的泥砖,表面则铺以上了不同釉色的烧制泥砖。这些釉砖不仅可以起到装饰作用,而且可以保护内部的晒制泥砖。

最著名的庙塔名叫厄特默南基(意为天地之基)。它不仅是巴比伦城的主神马尔杜克的庙塔,或许也是《圣经》巴别塔的原型。尽管今天这座庙塔已经所剩无几,但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约前484—前425)说它高300英尺(约91米),底座300英尺见方。塔有7层,表面覆有五彩釉砖。人们可以踩着三条互相连通的楼梯登上最顶层的巨大神殿,那个供神明居住的地方。根据希罗多德的描述,神殿当中并没有供奉神像,而是设有一张巨大的长榻和一张金桌,是马尔杜克人间“新娘”居住的地方。前4世纪,亚历山大大帝下令拆除了厄特默南基庙塔,意图将其重建为一座规模更为宏伟的庙塔,然而他的早逝令这个计划半途夭折。人们19世纪发掘巴比伦时,只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地基。

祈祷之所

庙塔是一种最早的泥砖材料宗教建筑,但目前还在使用中的最大同类建筑则是位于西非国家马里的杰内大清真寺。大清真寺耸立在一个高9英尺(3米),占地245平方英尺(约23平方米)的平台上,俯瞰着当地的市集。它完全用泥砖建成,表面覆有灰泥,外墙嵌有棕榈房架。这些房架既有装饰作用,又可以在每年整修时当做脚手架。大清真寺正式落成于1907年,在上个世纪曾经过多次修复。

无出其右者
世界上最大的泥土建筑——马里的杰内大清真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