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为大学新生的课程选择提供108个忠告

为大学新生的课程选择提供108个忠告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林从小学开始,都习惯于找班上成绩最好的同学作为竞争对手,依据别人的学习安排规划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安排。小林表示,高中老师对作业和考试有很细致的安排,而大学老师只是列出一堆参考书目。在大一结束时,小林转专业失败,他开始修“双学位”作为补救。“双学位”需要比同班同学多修12门课,多修34个学分。

为大学新生的课程选择提供108个忠告

除了极少数示范高中有选修课以外,绝大多数普通高中的学生三年都上着一样的课程;而大学教育更尊重个性,有必修课和选修课之分,在同一个班上几乎没有两个学生选的课完全相同。对于这一现象,学生感触颇深,刚上大二的学生小林介绍自己大一刚入学时选课的第一反应是:“找不到对手”。小林从小学开始,都习惯于找班上成绩最好的同学作为竞争对手,依据别人的学习安排规划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安排。可是,他发现大学里大家选的课都不一样,上课地点不同,再加上一些社团活动的分化,一个班的同学聚在一起上课的时间并不太多。小林表示,高中老师对作业和考试有很细致的安排,而大学老师只是列出一堆参考书目。同学之间无法获知别人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水平。

最让小林感到有心理压力的是,他想转专业和出国留学,就需要作出更多的个人打算。在大一结束时,小林转专业失败,他开始修“双学位”作为补救。“双学位”需要比同班同学多修12门课,多修34个学分。在看到同班同学在用功学习时,小林有一种“分裂感”,他一心想学好第二专业,但是,为了申请留学时成绩出色,原专业成绩也不敢怠慢。在大二暑假,他又要为留学做准备,开始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托福和GRE上。对比准备考研或工作的同学,小林觉得大家过着完全不同的学习生活

对于高中的优等生来说,进入大学不免产生一种失落感。高中的老师相当于半个父母,对于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有无微不至的关怀;而大学的师生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大学教师更关注于自己的科研,而不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优等生应该戒除高中时代被老师捧为“掌上明珠”的心理,培养自己的独立能力。

在大学,教师一般将学生当作成年人看待,不会督促学生的学习。所以,学生学习应该自觉,不能因为没有老师管,就上课缺勤,不上自习,或是沉迷于打游戏。

编者提示:(www.daowen.com)

一般而言,大学的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和双学位选修课。对于本科生而言,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都是软件系统默认选中的。

最有选择自由的是公共选修课,近年来有部分学生比较功利化,基本是以公共选修课的课业负担和考试难度为标准,热衷于选最容易通过的课程。

目前一般选课基本都是网络报名,所以新生开学的前两日不宜外出,要争取能够在网上“秒杀”到自己心仪的课程。学生在选课时也要考虑自己所能承受的负荷,如果一次所选的课程太多,不仅压力大,而且没有时间参与体育锻炼和社团活动。

另外选的课程过多,很有可能遇到几门课程同时考试的情况,经验表明,一个学生同一时间至多只能应付两门选修课考试,一门考半场。但不建议大家用这种方式,选课时要仔细斟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