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堪的纳维亚有一句古老的谚语非常精辟“人往人处走”,人与人的吸引构成了户外生活最多彩的景致,户外空间的生活是城市中最吸引人的因素。在传统的中世纪城市中,步行街控制着城市的结构。商人和手工艺人,富人和穷人,年轻人和老年人都共同享受街道提供的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正是这种自由而充满活力的交流方式构成城市活力的展现。
因此,很多欧洲城市也在尝试着用这种环境改变生活方式。扬·盖尔先生在他的著作《交往与空间》中提到,1962年哥本哈根的主要街道被辟为步行街时,在北欧引起很大的争议,当时很多批评家预言,这些街道将完全被遗弃,因为“城市生活并不是北欧的传统”。但是直到今天,这些街道依然保留着,成了人们散步、小憩、演奏音乐、展览绘画等户外活动最好的场所,改变了人们活动方式以及城市的景观。
环境设计与城市生活的关系是紧密的,它满足社会性活动的需求,是居住者交流和社交的平台,同时也满足居住者对互动性活动的要求,包括晨练、晒太阳等,再是满足必要性活动,包括上班、上学、购物等生活行为。城市环境中功能性展现的载体就是设施。好的设施方便人群自由地出入,提供人群在城市以及建筑群中驻足的可能,能从空间、建筑物和城市中得到愉悦,是与人见面和聚会的场所。正是好的设施,才能引领人群从室内走入室外,从封闭走到敞开,从人工环境走向自然环境,从压抑走向开放。这就是城市环境设施的价值,它让空间变得更加生动也更亲近。好的设施设计才能够完成,城市环境中人群、社会性和娱乐性的要求。(www.daowen.com)
城市环境设施的价值就是让人重新了解自己居住地的特点,而设施吸引人的方法可以论证它的价值。首先设施提供空间的私密以及开放的方式,提供交流和驻足的可能,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安全的通行方式,提供人群走出家门的理由,提供各种需求的休闲方式,提供各种健身需求。这些说明在环境中正是由于设施的优良设计,人群走出家门,留恋在城市中,交友、健身、娱乐,社会性和娱乐性的要求从而得到了满足。正是在城市环境中驻足才能了解居住环境。
在这里要特别提到当今社会的家庭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家庭的平均规模变小。以中国的家庭为例,历史的情况不去考虑,就中青年人父辈而言,家庭是父母以及三个子女以上构成。笔者父亲以及婆母家都是六个孩子以上,而到了笔者这一代,还可以有多个子女,但基本上也是二三个,而更小的群体,家庭则是一个孩子,也有很多丁克家庭。为什么会提到这个问题,随着家庭人口的减少,老龄化社会的来临,人与人的交往方式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人与人在公共空间建立的社会性、娱乐性需求则更强烈。人与人需要在公共空间建立一种亲密的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建立,则要求公共设施提供更优美的环境,更舒适的交流空间,更安全可靠的室外家具。而这些都是环境设施重要的功能性和价值。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Maslow)认为人在社会中有四种需求,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交往需求,以及实现自我。这些是人的心理及行为需求,城市环境设施要满足这些需求。人与环境,人与人都需要在公共空间建立一种亲密的关系。城市提供居住环境及空间规划,城市设施提供交谈景观,休闲空间,儿童、成人及老年人设施,这个平台完成了人与环境有机的互动。环境及设施也在这个互动中成为居住者生活的一部分。实现了人走向环境、人走向人,城市充满了活力,也因为这种良性互动,城市安全感也得到了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