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汽车悬架构件设计计算及性能分析

汽车悬架构件设计计算及性能分析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非对称钢板弹簧在一定的汽车轴距下,可以调整前后悬架的长度和轴荷分配,可以改变接近角和离去角的大小,可以协调车桥和发动机的位置矛盾等,而且还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能。这是非对称簧设计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本书着重指出的是非对称簧与对称簧的不同之处。在一定的减振器布置角度下,轨迹半径越大,阻尼力臂也就越大。

汽车悬架构件设计计算及性能分析

非对称钢板弹簧在一定的汽车轴距下,可以调整前后悬架的长度和轴荷分配,可以改变接近角和离去角的大小,可以协调车桥发动机的位置矛盾等,而且还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能。掌握这些性能,对于搞好汽车总布置设计和悬架设计是十分必要的。

1.非对称度

所谓非对称度,就是弹簧主片长度L分配于长边的长度lL1和短边的长度lS1之比(图3-56),即

978-7-111-51964-5-Chapter03-463.jpg

非对称度Y不仅影响弹簧两边的刚度,以及整个弹簧的刚度和角刚度,而且影响悬架相关点的运动轨迹等。Y值过小意义不大,过大也不可取,一般可在1.3~1.5的范围内取值。

2.桥心线处的变形f与两端变形fSfL的关系

在已知短边变形fS和长边变形fL的情况下,按照图3-57的几何关系,可以求得桥心线处的变形f的表达式为

978-7-111-51964-5-Chapter03-464.jpg

978-7-111-51964-5-Chapter03-465.jpg

图3-56 非对称钢板弹簧

978-7-111-51964-5-Chapter03-466.jpg

图3-57 两端与桥心线处的变形关系

3.两端变形fSfL与桥心线处变形f的关系

根据设计要求,在已经提出了悬架静变形f的情况下,如何求出分配于两端的变形fSfL呢?这是非对称簧设计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仅知f,利用式(3-156)是不可能求出两个未知数fSfL的。可先求出两端变形的结构表达式,然后再求二者的关系式。由此关系式加上式(3-156),问题就可解决了。

假设弹簧各片长度均按非对称度的关系取值,那么两边弹簧的片数、片宽和片厚均相等,故作为传统式弹簧的形状系数δ两边亦相同。所以,两端变形可分别表示为

978-7-111-51964-5-Chapter03-467.jpg

978-7-111-51964-5-Chapter03-468.jpg

式中 PSPL——作用于短端和长端的力;

Q——簧载负荷;

L——主片长度;

lS1lL1——主片分配于短边和长边的长度。

两端变形比为

978-7-111-51964-5-Chapter03-469.jpg

由式(3-156)和式(3-157),可以推得两端变形与桥心线处变形的关系式为

短端变形:978-7-111-51964-5-Chapter03-470.jpg

长端变形:978-7-111-51964-5-Chapter03-471.jpg

4.两边刚度cScL与桥心线处刚度cF的关系

两边刚度为

978-7-111-51964-5-Chapter03-472.jpg

反之,可求得桥心线处的刚度为

978-7-111-51964-5-Chapter03-473.jpg

两边刚度比为

978-7-111-51964-5-Chapter03-474.jpg

5.对称簧的变形fD、刚度cD与非对称簧的变形fF、刚度cF的比较

在弹簧主片相同,片数、片宽、片厚以及形状系数均相同的前提下,对称簧与非对称簧在桥心线处的变形及刚度谁大谁小呢?作为变形,由于

978-7-111-51964-5-Chapter03-475.jpg

978-7-111-51964-5-Chapter03-476.jpg

所以,对称簧与非对称簧的变形比为

978-7-111-51964-5-Chapter03-477.jpg

由于Y>1,故由式(3-164)可知

978-7-111-51964-5-Chapter03-478.jpg

对称簧与非对称簧的刚度比为

978-7-111-51964-5-Chapter03-479.jpg

由于Y>1,所以有

978-7-111-51964-5-Chapter03-480.jpg

6.对称簧与非对称簧角刚度的比较

此处所指的角刚度,包括两个内容:一为抵抗车桥角位移的弹簧自身的角刚度cθ;一为抵抗车身横向角位移的悬架横向角刚度cα

(1)弹簧自身角刚度cθ

对于对称簧,有

978-7-111-51964-5-Chapter03-481.jpg

对于非对称簧,有

978-7-111-51964-5-Chapter03-482.jpg(www.daowen.com)

对称簧与非对称簧自身角刚度比为

978-7-111-51964-5-Chapter03-483.jpg

由于Y>1,故由式(3-168)可知

978-7-111-51964-5-Chapter03-484.jpg

观察式(3-165)和式(3-168),还可顺便得到

978-7-111-51964-5-Chapter03-485.jpg

(2)悬架横向角刚度

对于对称簧,有

978-7-111-51964-5-Chapter03-486.jpg

式中 k——弹簧自身的抗侧倾能力;

B——左、右板簧中心距。

对于非对称簧,由于车身横向倾斜时,固定于车轴上的左右弹簧座不可能倾斜(车轴承受一个附加力矩),故非对称簧的短、长部分只许独立地参加工作,所以其横向角刚度应为

978-7-111-51964-5-Chapter03-487.jpg

对称簧与非对称簧的横向角刚度比为

978-7-111-51964-5-Chapter03-488.jpg

由于Y>1,故由式(3-172)可知

978-7-111-51964-5-Chapter03-489.jpg

Y=1.5时,其比值约为0.79。由此可见,在弹簧线刚度低、左右弹簧簧心距又小的情况下,采用非对称簧以加大横向角刚度是较为有效的。

7.运动关系

汽车行驶、车桥跳动时,对称簧各相关点只能作平行移动,而非对称簧则可绕着一个所谓的偏摆中心摆转。

偏摆中心至桥心线的距离D可由图3-57所示的几何关系求得。

由于

978-7-111-51964-5-Chapter03-490.jpg

将式(3-157)代入上式,便可得到

978-7-111-51964-5-Chapter03-491.jpg

大家知道,非对称簧相关点(刚化于车桥上的所有的点)的运动瞬心和轨迹半径是利用“三连杆机构”作图求出的。Y值大时,可按中心扩展法作图;Y值小时,则按两点变形法作图。详见第三章第一节。

本书着重指出的是非对称簧与对称簧的不同之处。

作为对称簧,车桥跳动时,各相关点的运动轨迹半径,均和弹簧主片中点的运动轨迹半径R相等。若设实际夹紧长度为S,则有

978-7-111-51964-5-Chapter03-492.jpg

非对称簧则不然,不同的相关点有着各自的轨迹半径,如图3-58所示。

978-7-111-51964-5-Chapter03-493.jpg

图3-58 非对称簧相关点的运动轨迹

在图3-58中,相关点E的轨迹半径Re就比相关点M的轨迹半径Rm要大,而Rm又大于Ra等。非对称簧的这一特点,对于某些总成部件的安装来说,提供了较大的选择余地。如减振器的下支点,随着布置位置的不同,阻尼力矩就不一样,因为阻尼力矩等于阻尼力F乘以阻尼力臂R。而力臂R是和下支点的轨迹半径紧密相关的。在一定的减振器布置角度下,轨迹半径越大,阻尼力臂也就越大。

8.各片长短及其在两边的分配

当主片长度L、非对称度Y以及夹紧长度Δ确定以后,还需确定各片长度以及各片长度和夹紧长度在两边的分配。

对于各片长度Lk,建议按照图3-59所示的几何关系,由式(3-174)确定。

978-7-111-51964-5-Chapter03-494.jpg

图3-59 非对称簧的几何关系

978-7-111-51964-5-Chapter03-495.jpg

式中 n——总片数;

n0——主片重片数;

hi——各片厚度(cm);

Δ——夹紧长度(cm);

x——厚度指数。

指数x的取值应视情况而定。当x=3时,符合等强度规律,但此时末片较长,根部应力较大。特别在非对称簧的情况下,短边片间长度差太小,故建议x可在1.5~2.5取值。

各片长度Lk可按式(3-175)和式(3-176)分配于两边。

短边长度为

978-7-111-51964-5-Chapter03-496.jpg

长边长度为

978-7-111-51964-5-Chapter03-497.jpg

夹紧长度Δ亦可利用式(3-175)和式(3-176)两式进行分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