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浙江东钱湖风景旅游区-浙江省第一批风景名胜区

浙江东钱湖风景旅游区-浙江省第一批风景名胜区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东钱湖为中心的95.6平方公里的东钱湖风景旅游区,是浙江省第一批风景名胜区,也是宁波市的“后花园”。东钱湖周边多名胜古迹,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11处,东钱湖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庙沟后石牌坊是东钱湖镇境内2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东钱湖镇韩岭村东北面的一华里的庙沟后山坡上,四周群山环绕,峰峦叠嶂,面对碧波浩瀚的东钱湖。

东钱湖镇地处鄞州东南,距宁波市区7.8公里。镇区域总面积为134平方公里,人口4.49万人。2006年下辖莫枝、殷湾、利民、陶公、建设、大堰、黄隘、郑隘、红林、红舒、光辉、庙弄、湖塘、高钱、下正、耷河、旧宅、方水、梅湖、姜浪、上水、章隘、韩岭、马山、横街、象坎、城杨、俞塘、绿野、洋山、沙家垫、青山、前堰头、东村、西村、郭家峙36个行政村,莫枝、大公、韩岭、钱湖新村、钱湖人家、隐学山庄6个居民区。镇域内东钱湖是浙江省第一大淡水湖泊,湖区面积19.89平方公里。以东钱湖为中心的95.6平方公里的东钱湖风景旅游区,是浙江省第一批风景名胜区,也是宁波市的“后花园”。

东钱湖自古便是浙东著名风景胜地,自然山水风光与人文名胜古迹相映生辉。这里山环水抱,青山明秀质朴,湖水碧波万顷,阡陌人家依山靠湖而居,水廓山村,粉墙黛瓦,烟波渔舟,呈现一幅诗情画意的江南景色。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古迹,经历代开拓、整治,现有陶公钓矶、霞屿锁岚、殷湾渔火、启新高尔夫球场、沙孟海书学院等胜景。

风景秀丽的东钱湖

东钱湖镇因东钱湖而得名。据《宁波市鄞州区地名志》记载,1946年9月镇域内曾建有亭溪乡、韩水乡、大公乡、渔源乡、高钱乡,其中亭溪、韩水属东钱区,大公、渔源、高钱属鄞东区。1949年5月,韩水、亭溪隶属韩水区,渔源、大公、高钱隶属钱湖区。1950年5月,亭溪乡部分划为管江乡,后改称俞塘乡,韩水乡分为韩岭、下水两乡,同时撤韩水区、钱湖区,大公乡、韩岭乡、俞塘乡改隶横溪区,下水乡、高钱乡改隶天童区,渔源乡改隶邱隘区。1951年3月,渔源乡改称莫枝乡;1952年3月莫枝乡改为莫枝镇。1953年1月,韩岭乡改称韩岭镇;同年4月,大公乡称大公镇,隶属均不变。1954年10月恢复钱湖区,莫枝镇、大公镇、韩岭镇、下水乡、俞塘乡、高钱乡、沙家乡均隶属钱湖区。1956年6月撤区并乡,保留钱湖区,撤俞塘乡、韩岭镇,合并建立韩岭乡,撤沙家乡并入下应乡,撤鹿峰乡并入高钱乡,大公镇改为大公乡,下水乡、莫枝镇维持不变,各乡(镇)建立人民委员会。1958年10月,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建立东钱湖人民公社,莫枝、大公、韩岭、下水等乡(镇)改称为大队,均为其所属。高钱乡划归天童公社,改称高钱大队(管理区)。此后,建制屡经变化。1983年政社分设,恢复乡镇建制,韩岭、下水、高钱成立乡人民政府。1984年10月重建钱湖区,莫枝镇、韩岭乡、下水乡、高钱乡再隶属钱湖区。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莫枝镇、下水乡、韩岭乡、高钱乡合并建立东钱湖镇。2001年9月为加强东钱湖开发,建立宁波市东钱湖旅游度假区,为便于协调工作,统一规划,加强领导,东钱湖镇行政管理划归旅游度假区管轴,行政区划仍属鄞县。2002年4月,撤销鄞县建制,建立鄞州区,东钱湖镇行政区划隶属鄞州区。

东钱湖福泉山景区

东钱湖是浙江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原由谷子湖、外湖、梅湖组成。东钱湖作为海迹湖泊,南北长8.5公里,东西宽6.5公里,环湖一周约45公里,全湖面积为20平方公里左右,比杭州西湖大4倍。唐天宝三年(744),鄮县县令陆南金率众修筑坝堤。之后,王安石、李夷庚、吕献之等历代地方官除葑清界、增筑设施,使之成为防旱排涝、综合利用的水域。

湖的周围群山并列、秀峰峥嵘,千姿百态;它的东南方雄峙着福泉山,西北方横亘着月波山;东北方则围以龙蜷山和梨花山,前对白云后枕目塔,陶公山巍峨地虎踞其北,百步尖屹立于遇,二灵与镣屿遥对,大慈共隐学相望。四周有七十二条溪汇流于湖;三峡溪倾于东,泉月溪灌于西,郭童溪流于北,象坎溪注于南,其余如上水、下水、韩岭、青山、黄菊、紫场,大慈等溪,纵横贯注,汇成烟波浩渺的东钱湖。因而素有“西子风光,太湖气魄”之称。

东钱湖作为宁波重要的水利工程,环湖有七堰九塘。七堰是钱堰、梅湖堰(废)、粟木堰(废)、莫枝堰、平水堰、大堰、高秋堰。九塘为梅湖塘、梅湖堰塘、粟木塘、莫枝堰塘、大堰塘、平水塘、钱堰塘、方家塘、高湫塘。湖水灌溉鄞县、奉化、镇海8个乡50余万顷农田,使环湖农田岁岁丰登。宁波过去有句俗话:“田要东乡,儿要亲生。”东乡的田,年年高产,靠的就是东钱湖水。而且,宁波市区大部分饮用水也赖此湖供给。

庙沟后石牌坊

东钱湖风光旖旎,移步皆景,身临其境,令人心旷神怡,宠辱皆忘。主要景点有:殷湾渔火、陶公钓矶、余相书楼、霞屿锁岚、二灵夕照、芦汀宿雁、白石仙秤、百步耸翠、上林晓钟、双虹落彩等十景。

东钱湖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文化绚丽,是个人文荟萃之地。东钱湖历史上名门望族众多。如下水史氏家族史浩、史弥远、史居之,南宋时先后为丞相,有“一门三宰相”之称;韩岭金氏也是名人辈出。明时金忠任兵部尚书;其兄金华不慕功名利禄,自号白云,明成祖称他为“迂”;金雅妹是中国第一位女留学生;金吟笙为浙江第一家卷烟厂韩岭烟厂创始人。被誉为鄞郊创办民族工业第一人。大堰村戴传曾为我国第一代核科学家。陶公山的忻礼轼为香港甬港联谊会第七届会长。

东钱湖周边多名胜古迹,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11处,东钱湖是省级风景名胜区。改革开放以来又新建了沙孟海书学院、周尧昆虫博物馆等。霞屿公园、岳鄂王庙、福泉山3个景区也坐落在湖边,宁波动物园——雅戈尔动物园也坐落于此。

庙沟后石牌坊是东钱湖镇境内2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位于东钱湖镇韩岭村东北面的一华里的庙沟后山坡上,四周群山环绕,峰峦叠嶂,面对碧波浩瀚的东钱湖。庙沟后石牌坊是二柱一间一楼仿木结构石坊。该单体采用当地“梅园石”石料建造,坐东向西,宏伟壮观而又精巧细致,是目前所知我国现存最早的石牌坊。(www.daowen.com)

该石坊建于明嘉靖年间(1522—1566),全高为6.4m,门面宽3.4m。庙沟后石牌坊为单檐歇山式,翼角起翘,用老角梁、仔角梁结构,仔角梁翘起颇高。正脊两端起翘,并置兽形正吻;垂脊、能脊均有吻兽。前檐整个屋面刻出瓦陇,另三面仅檐口刻瓦陇,其余部位皆为素平做法。

这座屹立于山坡的墓道牌坊,所在墓道已毁。据专家研究考证,我国的石坊脱胎于木坊,这座牌坊无论从构造,还是细部做法均为木结构的模仿,与明清时期建的石坊有很大的区别,但与宋《营造法式》基本吻合,显然正处于木坊向石坊转型期。它的发现,为研究我国明代以前石牌坊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例,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于1987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于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东钱湖石刻群是东钱湖镇境内另一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东钱湖北岸郭家峙至天童公路沿线。形成于北宋政和八年(1118)至明万历十二年(1584)。已发现历代名臣学士50多座墓葬,墓道石刻遍布,堪称石刻艺术大遗址。其中融古代哲学美学生态学等于一体的石刻艺术精品,当推南宋时期“一门三相”的史氏望族墓道石刻群为最,它包括宋冀国夫人叶氏太君墓道、宋太师越国公史诏墓道、宋太师齐国公史渐墓道、宋卫国忠献王史弥远墓道等。这些墓道氏50米至数百米不等,现存较为完整。其墓道选址运用堪舆学原理,依山临水,两旁按正公礼制,从下而上一般有神道坊、石笋、石鼓、石羊(石虎)、石马、武将、文相依次相对而立。石刻造型比例适度,线条流畅、精美传神,使石刻作品达到了写实风格和浪漫主义的完美统一,为考证史氏显赫家世和南宋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填补了中国南宋时期美术史、文物考古史、雕刻艺术史的空白。

东钱湖石刻群

石刻群的元明墓道中以明代少傅兼太子太傅余有丁墓道为核心。整组石刻气势雄伟,刻画精致,成为研究元明官职、衣冠、雕刻、墓葬的重要实物,在中国现存发现明墓中较为罕见。

东钱湖石刻群被世人称为中国江南兵马俑,已于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笫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忠应庙是后人为纪念王安石所修建的一座庙宇。王安石是北宋时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庆历七年(1047),他27岁,即任他县县令。王安石满怀济民之志,抱负雄才大略,上任伊始,即深入全县作实地考察。写下了名著《鄞县经游记》。他根据自己对鄞县的实地调查所得,上书两浙转运使,陈述水利之要,制订治水规划。首先整修东钱湖,组织和率领十余万民工,清除葑草,立湖界,起堤堰,决陂塘,整修七堰九塘,限湖水之出,捍海潮之人(时小浃江之潮水直至鄞东五乡镇),解除了湖区周围及鄞县、镇海七乡农民的水旱之苦。自此,“天变不足畏”,“七乡三邑(鄞、镇、奉)受沾濡”,“大暑甚早,而卒不知有凶年之忧”。东乡之田遂连年获得丰收,民间口碑载道。此外,王安石还以低息贷谷于民,组建联保,平抑物价,创建县学,为以后在全国实行变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为了祭祀这位杰出的改革家和实干家,明嘉靖年间,在东钱湖东岸下水村,修建了忠应庙,乡人称“王安石庙”。现存庙堂为清嘉庆年间重建,清同治四年(1865)重修,至今已有130多年历史,风雨剥蚀,破败不堪。1986年,村人史永和发起重修,修葺工程,历时一年。重塑的王安石坐像,肃穆庄严,庙堂内新辟“王安石纪念馆”,陈列“王安石在鄞史迹”,分“荆公年谱”、“治鄞方略”、“重修东湖”、“兴学教化”、“咏鄞风采”、“丰碑永存”、“湖区新貌”7个部分,生动形象地介绍了王安石的生平和治鄞政绩。

东钱湖“越窑”是浙江四大青瓷古窑址群之一。东钱湖畔出土的青瓷残片,充分证明了汉代青瓷生产早已在浙东发展。1979年,东钱湖郭家峙发现了一处东汉时期瓷窑遗址,出土的瓷器残片甚多,其制瓷工艺技巧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同时还有黑瓷,这表明早在东汉已经在同一瓷窑里同时烧制出青瓷和黑瓷两种瓷器,把我国生产黑瓷的时间提早了两个世纪。

东钱湖越窑在东汉、唐、五代、两宋时期所烧制的瓷器在当时堪称精美绝伦,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映照千古,举世闻名,也为日、英、印度等国及港台地区历史学家、文物专家、考古学家所珍藏。在埃及的福斯塔,就出土了包括东钱湖越窑的青瓷;在亚欧地区的许多博物馆中,也收藏着东钱湖的瓷品。

(陶云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