鄞江镇位于四明山东麓,属鄞西平原西部边缘大镇,千年历史文化名镇,距宁波市中心25公里。东接洞桥镇、古林镇,西邻章水镇、龙观乡,南连奉化江口、萧王庙,北依横街镇。是上连四明山,外通三江口的贸易中心,历史悠久的浙东著名重镇,索有“四明首镇”之称。全镇总面积63.9平方公里,下辖沿山、梅园、大桥、建岙、东兴、光溪、鄞江、它山堰、悬慈、蓉峰、金陆、清源1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全镇总人口2.31万人。
鄞江镇以江得名,历史悠久。早在东晋隆安五年(401),刘裕(后为南朝宋武帝)戍守句章,就在小溪镇(今鄞江)构筑句章县城,以后作为句章鄞州县治。隋朝时合鄞县、鄮县、余姚三县为句章,县治沿袭仍设在小溪镇,因镇西隅有山曰它山故史籍又称小溪镇为它山镇。唐开元二十六年(738),置明州,州治、县治均设小溪,为州属大镇。大历六年(771),鄮县县治移至宁波三江口,而州治未迁。长庆元年(821),州治迁入三江口,尔后小溪镇改称光溪镇。小溪镇在历史上作为县治、州治时间长达600余年,作为浙东地区的重镇、大镇,对沟通山区和平原的物资交流,繁荣浙东经济,发挥着重要的集散作用。故鄞江镇有小溪鄞江桥的称谓。清时改鄞江镇为通远乡,宣统三年(1911),改名鄞江镇。1946年9月其地为鄞章乡、锡东乡,隶属四明区;1949年5月鄞章乡属章水区,锡东乡属古林区。1950年5月重划区乡,原鄞章乡分为鄞江乡、清源乡;撤销葛东乡,其中一部分改为梅园乡,均属鄞江区。1951年5月,鄞江设镇,1952年2月,鄞江划出周家、钟家、晴江等村另设鄞溪乡,同年12月鄞溪乡又并入揶江镇。1954年鄞江镇划出定山桥村、下吕家村并入百梁乡。1956年6月撤区并乡,清源乡并入鄞江镇,梅园乡并入建丰乡,均建立乡(镇)人民委员会。1958年IO月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建立鄞钢人民公社(以下简称公社),原鄞江镇分为钢铁、红光二个大队,原建丰乡的一部分改为上游大队,同时定山桥村、下吕家村又从宁锋乡划入,隶属鄞钢公社钢铁大队。此后,鄞江镇的建制屡有变化。1981年恢复郅江镇。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撤销鄞江区,原鄞江镇、梅园乡合并,新建鄞江镇。2002年4月,撤销鄞县建制,建立鄞州区,邮江镇隶属邮州区。2004年4月,行政村由原来的19个调整为12个。
它山堰
鄞江是鄞县发祥地之一。当宁波平原尚属海湾时,山脚已有先民届茅群居,是宁波前身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如今,鄞江古貌犹存,有狮子山的晋代古墓葬群,郎官第的古建筑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大古水利工程之一的它山堰等名胜古迹。寺庵、庙宇建筑颇多,并以此成为历史文化名镇。
它山堰坐落在镇西它山旁,为唐太和七年(833)哪县县令王元暐所建,距今已有1100多年历史。堰长134.4米、宽4.8米,左右石级各36级,今能见到的堰身高约10米,堰面是用石条砌筑而成,其砌筑所用石条长3-5米,阔0.5-1.4米,厚0.25-0.35米,重量可达3吨左右,堰顶可以溢流。上游来水由它山堰阻拦转入光溪河,小溪港,沟通鄞西河网,输送灌溉用水。它山堰与四川都江堰、山西郑国渠、广西灵渠齐名,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古水利工程,吸引着国内外众多学者对它进行研究。它山堰历经洪水考验,至今基本保存完好,它作为鄞西地区的水利枢纽,历千余年而不衰,至今仍发挥着阻咸、蓄淡、排洪、引灌的重要作用。1988年1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为著名的历史文化古镇,鄞江镇中古时桥梁随处可见,最为著名的当属鄞江桥和光溪桥。鄞江桥位于它山堰下游约一华里处,其前身称“大德桥”,又称“大德公桥”。是以木柱为桥脚,上面铺有竹棚的简易木桥,光溪镇北面百姓通往句章县的必经桥梁。遭洪水冲击,时有毁坏。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改建石桥墩木结构屋盖式桥梁,全长38丈,宽3丈,分28间,是浙江省第一座木结构风雨大桥。随着历史的沿革,历代王朝都经过维修或重建。最后一次是清道光十三年(1833)重建鄞江桥,次年,立碑记两块,现存放在它山堰水利陈列馆内。民国初期增桥匾两块,系会稽道尹黄庆澜所书。1979年拆除鄞江桥,改建水泥大桥。
鄞江桥
鄞江农历“三月三”、“六月六”、“十月十”有庙会,距今已有1171年的历史,现已演变成盛大的物资交流会。来自龙观、章水、奉化、慈溪、义乌、诸暨等地的摊主、顾客达10万人之多,蔚为壮观。据统计,“十月十”、“三月三”庙会时间较长(历时五天),约有1500多个摊位进驻,成交额近500万元。
鄞江庙会又称它山庙会。唐太和年间,王元玮出任鄮县县令,决定建筑它山堰,为民造福。唐太和五年(831)十月初十,王县令33岁。各地方官员、士绅百姓按例向父母官贺寿,王元玮向鄮县各方士绅阐述自己的打算,贺寿的全部官员、士绅一致赞同,决定在十月初十王元玮生辰日为开工奠基之日。至第三年三月初三,即唐太和七年(833),王县令夫人程氏30岁寿诞,堰体基本造成,堰下游西岸石墈还未筑成。地方各官员士绅按惯例向王程氏夫人贺寿,王县令筵席之间当众宣告它山堰竣工。后世人民为纪念王元玮夫妇,将它山堰开工和竣工之日定为鄞江桥庙会,千余年盛况不绝。
它山堰还未建成之前,光溪及北溪港(原址在光溪村、土名荷花池头)一带常有沙石淤塞。二皎之水由平水潭樟溪直下鄞江,淡水难以蓄积。鄞西梅园、蜃蛟、古林、凤岙等地乡民,很难用上淡水。在“六月六“前后农闲季节,民众自发组织,携带土箕、扁担、沙耙等淘沙工具,到鄞江桥光溪和北溪港二地淘沙,疏通河道。六月初六,附近商贩也纷沓汇集鄞江桥经商,久而久之,形成了鄞江桥的独特会市,俗称“淘沙会”。(www.daowen.com)
它山堰建成之后,鄞西七乡的农耕饮用水源得以保障。夏天农闲时节,乡民无须再来鄞江桥淘沙,但人们仍记着六月初六的淘沙集会。每年到时都要到鄞江桥赶集,又形成了继“十月十”、“三月三”之外的另一个庙会,又称“稻花会”。
作为千年古镇,鄞江镇山清水秀,众多文物及风情景点星罗棋布,尤其是以晴江村为主的樟溪河两岸古树群更别具一番风情,它吸引了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省内外电影制片厂和电视台前来拍摄外景,成为宁波市有名的影视外景基地。从1974年至今曾在此拍摄过的电影和电视剧有《难忘的战斗》、《田螺姑娘》、《曙光》、《闪光的彩球》和《孽海情缘》、《东方欲晓》、《补天裂》、《天耍落雨娘耍嫁》、《琥珀泪》等十几部。
梅园石是鄞江镇的一大名品,历史悠久,早在西晋已经开发。阿育王寺金刚殿的荷花关槛,保国寺的观音殿石柱,均以梅园石为料。梅园石属于火山沉质型的凝灰质砂岩,色泽成灰紫色,素雅大方,石质细腻,硬度适中,耐酸碱程度高,可广泛应用于美术工艺,古典建筑、石雕、墓碑以及大型建筑门楼等,属稀有矿产资源。改革开放以来,梅园石开采采用传统工艺与先进设备相结合,使梅园石更添活力,产品远销日本、香港、上海等国内外市场。香港著名实业家邵逸夫先生为其先母修陵墓,选择了百余种石料,最后看中了梅园石。
作为曾经是前宁波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四明首镇鄞江镇,由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美的自然环境,蕴藏着大址的旅游资源,有它山堰、它山庙、南北宕、古树群、断坑岩、狮子山晋代其群、郎官第古建筑群、禅岩寺与庙、悬慈庙、云石庵等三十多处旅游资源点和一大批自然景观。
鄞江庙会
不仅如此,鄞江镇的农业基础也十分扎实,已形成了万亩花果山工程,四季花果飘香,柑橘、桃、梨、杨梅、枇杷等水果月月应市。现有“清沅”早熟芋芳、“清沅”东魁杨梅、“四明银雾”茶叶、“它山堰”白茶等燕山主要农产品基地,其中“清沅”杨梅、“四明银雾”茶叶为省、市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并在区、市具有较高的知名度。2008年全镇完成农业总产值1.80亿元。
邺江镇的工业经济更是快速健康发展,2008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26.2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47亿元,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59亿元。已形成了以汽配、食品、机械、塑料、电子、轻纺、服装、建材等八大门类为主体的工业生产体系。
1992年12月,浙江省民政厅认定邺江镇为革命老根据地。1996年至2008年被国家、省、市各级政府及部门授予“社会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第四批浙江东海文化明珠镇”、“浙江省教育强镇”、“第五批省级生态强镇”等荣誉称号。
(陶云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