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邱隘镇:浙江省教育强镇和东海文化明珠镇

邱隘镇:浙江省教育强镇和东海文化明珠镇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56年,撤区并乡,6月邱隘乡、东雅乡与邱隘镇合并,建立邱隘乡,同时建立乡人民委员会,12月复区,属邱隘区。2002年4月,撤销鄞县建立宁波市鄞州区,邱隘镇属鄞州区。2003年5月建立梅墟街道,邱隘镇划出3个行政村,连同原来的12个行政村归属梅墟街道管理。邱隘镇是浙江省首批教育强镇,2006年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初中段入学率达99.85%,高中段入学率为95%。作为浙江省首批东海文化明珠镇,邱隘镇文化站被评为全国先进文化站。

邱隘镇:浙江省教育强镇和东海文化明珠镇

邱隘镇位于宁波市东郊,东连五乡镇,南接东钱湖镇,西邻下应街道和江东区福明街道,北界梅墟街道,是一个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浙东名镇。全镇区域面积22.82平方公里,下辖邱一、邱二、沈家、横泾、后殷、前殷、渔金、汇头、张家瀛、东雅、回龙、上万龄、下万龄、新乐、五都王、田郑16个行政村、1个渔业社和方庄、镇南、镇北3个社区居委会,全镇户籍人口3.7万人,外来人口6万余人。镇政府驻邱隘人民北路2号,距鄞州区政府11公里。

镇以驻地得名。邱隘曾名崔街,因集市成街,有崔姓经商大户,故名;又因街窄长处水边要地,遂称崔隘,据陈桥驿主编的《浙江古今地名词典》记载,宋咸平五年(1002)进士历官散骑常侍邱舜徽知明州府,从江左迁崔隘后,改名为邱隘。

据《宁波市鄞州区地名志》记载,1946年9月设新建乡、泾东乡,属鄞东区,1949年5月属钱湖区。新中国成立后重划区乡,1950年5月新建乡改为邱隘乡,并建东雅乡,泾东乡改建为邱隘乡、松下乡,均属邱隘区。1953年4月邱隘乡改镇。1956年,撤区并乡,6月邱隘乡、东雅乡与邱隘镇合并,建立邱隘乡,同时建立乡人民委员会,12月复区,属邱隘区。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邱隘区改建为东风人民公社(以下简称公社),邱隘乡分为邱隘、东雅两个大队,均属东风公社,1959年1月,鄞县并入宁波市,同月东风公社改称邱隘公社,所属大队改为管理区,公社直属市领导。1961年,撤销大公社建区:,缩小公社规模,撤管理区建公社,6月建立邱隘公社,同时建立邱隘镇,挂两块牌子,与公社为一套班子,9月建区,属邱隘区,原下属耕作队改为生产大队。1962年3月恢复鄞县建制,属鄞县邱隘区。1969年3月邱隘公社建立革命委员会。1983年政社分设,恢复乡镇建制。1988年12月,梅墟镇的新乐、泗港、浦跟3个村划归邱隘镇管辖。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撤销邱隘区,梅城、邱隘2镇合并新建邱隘镇,下辖37个行政村、2个居民区。同年12月泗港村并入邱二村。1993年4月建立梅墟工业区,将邱隘镇的13个行政村(次年3月徐村并入邱二村)、一个居民区划归梅墟工业区管理,行政区域属邱隘镇。2002年4月,撤销鄞县建立宁波市鄞州区,邱隘镇属鄞州区。2003年5月建立梅墟街道,邱隘镇划出3个行政村,连同原来的12个行政村归属梅墟街道管理。2004年4月撤村扩居,撤销新市、后新、盛垫、浦跟4个行政村。

邱隘镇是浙江省首批教育强镇,2006年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初中段入学率达99.85%,高中段入学率为95%。

作为浙江省首批东海文化明珠镇,邱隘镇文化站被评为全国先进文化站。目前已组建了书画文学摄影3个文艺社团和浙东腰鼓队、老年木兰拳队、太极拳队等20来支、600多人参与的文艺骨干队伍。2004年9月成功地承办了中国第七届艺术节群星奖音乐专场比赛,举办了全国老著名艺术家进社区联欢活动。

最值得一提的是浙江农村文化第一城就座落在邱隘。在邱隘大大小小的文体活动场所中,人气最旺的当属这座设施一流、功能齐全的文化城。文化城每年举行的各类大中型文体活动不下20次,观众5万人次以上。1997年,时任文化部常务副部长的高占祥还欣然提笔为邱隘文化城书写了“东海明珠”四个大字,当时来此参观的一个越南考察团成员说,在他们国家的省级文化中心也没这么气派。

文化城占地50亩,至今已投入4000多万元。工程分四期进行,第一期在1992年建成,主要包括邱隘公园和灯光球场,第二期在1996年,建成了文化城的主体工程——邱隘剧院,随后建成华富活动中心、文化广电大楼、图书馆游泳池、文化乐园等设施。2005年,主要是动工兴建了拥有网球场、羽毛球场、健身房、武术馆、乒乓馆、台球馆、棋馆、老年大学、儿童游艺馆、跆拳道馆、国民体质测试室等室内外体育活动设施的文化城三期工程。值得一提的是投资1OOO多万元的文化城四期工程(即室内篮球馆和室内游泳馆)也即将竣工完成。

邱隘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明代清官陈本深就出自邱隘镇的横泾村。横泾村位于镇政府西南0.8公里处,由12个自然村组成,是有名的历史文化名村,古迹有建于明正统年间(1436一1449)的陈氏宗祠和集凉亭、戏台、土地庙于一处,建于宋建炎年间(1127-1130)间的跨泾桥。横泾陈氏第八世的陈本深在陈氏后商中虽然做过的官不算大,仅仅是江南吉安府的知府,就算后来明朝皇帝给他加官晋爵,也只是正三品的中议大夫赞治尹,可是名望却很大。在《明史》中,他被列入循吏列传;《皇明统记》中对他有极高的评价,说他做官“治尚宽简未尝任知假威以驭民……一郡咸安之”;民国《鄞县通志》“文献志”中也载有他的事迹,称赞他“为郡十八年,家无余财……既归,吉安人思慕……正德初,里贤候祠祀之”。他将一个全国出名的盗贼横行,民不聊生的吉安府治理得“一郡平安”,生活安定富足。陈本深当过京官,又做过18年知府,还是家无余财,确确实实是个非常能干、廉洁的清官。

陈本深自幼聪慧好学。13岁时考得秀才第一名,明朝永乐六年(1408)举人考试得“浙江书魁”。后被选聘为纂修《永乐大典》。历经四年,永乐十年(1412)任刑事主事。当时京城有大盗韩广杀人,官府抓不到他,就抓了18位无辜百姓关进大牢以抵罪。陈本深设计捕获了韩广,使得受冤被抓的18位善良百姓得到无罪释放。陈本深的聪明能干得到了皇帝的赞赏,擢升他为刑部员外郎。(www.daowen.com)

宣德五年(1430),陈本深奉皇帝敕书到江西吉安走马上任。敕书中允许陈本深对“藩臬以下不称职的官员可以劾奏,所属官员及郡中恶霸豪绅有罪即可抓捕处治”,给了他很大的权力。

陈本深到任后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除匪安民”。因为他深知没有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其他一切都不可能进行。当时吉安有彭抟等19名巨匪,他们横行乡里,烧杀抢掠,谁都不敢过问。陈本深上任后对这伙匪徒表面上不闻不问,以示宽大,私底下还派人和这帮匪徒相结交。时间一久,这帮匪徒逐渐消除了对官府的警惕。有一天,陈本深在后堂设酒宴请他们,事先已派人在土匪坐席下面挖了深坑,填人生石灰,在上面铺上木板加以伪装。酒宴中突然抽去木板,众匪徒纷纷跌落深坑并被石灰弄瞎了双眼,陈本深擒获众匪之后立即把他们斩首,并将尸体拉出府门示众。先是“一郡大惊”,继而“百姓相互庆贺”。

局面稳定之后,陈本深一方面抓教育、兴礼乐、起学舍、树正气、立忠节祠,恢复一些行之有效的久已废弃的政务措施;另一方面又大力兴修水利、筑堤捍水、发展农业生产。陈本深在吉安知府任上过了9年,照例应进京人觐,向朝廷述职升官。吉安百姓知道后相率上京,要求朝廷让陈本深连任。丞相杨士奇也向皇帝请求,皇帝嘉奖了陈本深,在内廷宴请了他,赐予“上林春色”诗及“招隐歌”,晋升他为中议大夫赞治尹,正三品俸禄,仍回吉安任上。杨士奇还赠诗:“螺州城外人千万,争候神明太守归。”经过了9年的教育和治理,回任后诉讼官司更少。皇帝敕赐他告老还乡,陈本深回到故乡横泾后,就在他居住地路边建造石头敕亭以供奉皇帝给他的“敕旨”。所以过去一切文武官员在经过横泾的“敕亭”时都得“文官下轿,武官下马”。

名扬全国的宁波特产——邱隘咸菜

陈本深居官清廉。史书、县志都称赞他告老还乡后“家无余财”。每天他都和附近的几个乡老土绅徜徉山水间吟诗论画,人称“五老”。后来又深感横泾陈氏几百年来没有一本完整的“家谱”,就仿照四川眉山苏东坡家谱格式创修了“鄞县陈氏家谱”,使横泾陈氏自南宋建炎年间以来近900年的历史有了完整的文字记载。

近几年来,邱隘镇的经济社会快速、平稳发展,各项指标都令人满意,先后被列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全国农村文化改革实验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省“五好”乡镇党委、全国文明村镇。

据统计,2007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26.5亿元,同比增长8.8%,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16亿元,同比增长30.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151元,同比增长8.4%。

(陶云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