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首南街道:萧皋村的美丽风景与便利交通

首南街道:萧皋村的美丽风景与便利交通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8年4月,进行区划调整,以原钟公庙街道划出15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为基础组建了首南街道。“萧皋”,即首南街道的萧皋村,村庄四面环河,环河面积达800亩,南面是九曲河,东面紧临双女庙,西面靠着十巴河,北面又有庙后河,村庄与西面的宁姜公路铜盆浦相距2公里。

首南街道:萧皋村的美丽风景与便利交通

首南街道位于鄞州区新城区的核心地段,现下辖傅家、桃江、三里、石家、干墩、鲍家耷、三桥、陈婆渡、萧皋碶、茶亭庵、李花桥、石路头、鲍家、高塘桥、前周15个行政村及南裕、九曲、陈婆渡3个社区。辖区范围东至同三线(甬台温高速),与下应街道交界,南接姜山镇,西至奉化江,北靠鄞州大道。面积约26.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9万人,暂住人口4.15万人。街道办事处暂驻天童南路1118号。

关于“首南”的来历,其实早在宣统年间已经出现。据《勤县志》记载,宣统三年(1911),鄞县实现“城乡自治”,全县划分为1区18个乡,其中就有“首南乡”,乡公所的所在之地在慧灯寺,为晚清手界乡20都全境,民国期间也存在。到了1956年,由于行政区划调整,首南与新南、盆浦和浦东乡一部分合并建立铜盆乡。以后属钟公庙街道至今,街道仍然有条“首南路”。2008年4月,进行区划调整,以原钟公庙街道划出15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为基础组建了首南街道。当然,首南是鄞州区的政治、商务、文化中心,“首”字包含“中心”和“第一”的意思,“南”则体现出区域的划分。

首南街道所辖的区域历史悠久,文化璀璨,鲍家、萧皋碶、桃江、前周、石路头、陈婆渡、三桥、茶亭庵都有丰厚文化底蕴。

鲍家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在这里流传着不少美好的故事和传说。“越江春水绿如罗,双女祠前发棹歌。大宅北郊横鲍守,野桥南渡接陈婆。”这是400年前明代“布衣”诗人沈明臣对鲍家的生动描述。鲍家位于鲍家村的村北,“双女祠”和“鲍守”是鲍家人的骄傲。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之中,鲍家人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辛勤耕作,努力读书,出了不少人才,沈明臣诗中的“双女”和“鲍守”就是其中的代表。

“双女”指的是齐云、齐霞姐妹。唐代乾符年间(874—879),黄巢、王仙芝发动起义,在兵荒马乱之中,齐家与大批难民渡江南下,后定居鄞县东南乡。他们乐善好施,慷慨救助有困难的乡亲,同时用祖传医术,免费为乡亲治病。有一年,蝗虫成灾,鲍家全村男女手执长竿,并肩接踵,把蝗虫向东赶去,这时潮水涌来,一些还没有溺水的蝗虫随潮水而来,面对这一情景,齐家七兄妹不顾乡亲劝阻,毅然下海扑打,最后被海浪卷走。乡亲们为祭祀驱赶蝗虫而死的齐家姐妹,建立庙宇,称双女庙或协清庙。齐云、齐霞姐妹合祀一庙。布衣诗人沈明臣在《题萧皋别业竹枝词》诗中有“路人清溪双女庙,天低绿树鲍郎桥”之句,在沈明臣的赞扬下,双女庙从此声名远扬。2003年10月,鄞州新城区扩建,族人将双女神迁到她们的兄长处,兄妹共处一殿。

“鲍守”指的是鲍恺。他是明代福建汀州知府,为官清廉,富有政绩。当他离任时,百姓挤满三里长街,含着热泪相送。晚年辞官回到家乡,居住在鲍家旧宅,直至寿终,葬于太平桥吴岙山。

值得一提的还有鲍贤昌编写村史的事。鲍家村民鲍贤昌,目暗鲍家村的旧貌换新颜分感慨,为记述鲍家村的变化,自1994年以来着于编写《鲍家村志》,他发函调查,查阅《鲍氏宗谱》,走访村内外知情人,筹措资金,历经5个春秋,编写了《鲍家村志》和《鲍家村志外编》,2006年又编《清鄞县鲍家村全境图》和《鲍家村志外编补遗》,得到社会各界赞扬。

“萧皋”,即首南街道的萧皋碶村,村庄四面环河,环河面积达800亩,南面是九曲河,东面紧临双女庙,西面靠着十巴河,北面又有庙后河,村庄与西面的宁姜公路铜盆浦相距2公里。可是在数百年以前,这里是一块三面环水的高地,由于咸潮出没,荒芜萧索,为此称萧皋。皋在《辞海》中的解释为“近水的高地”,村中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当时有一位云游的高僧,他手执玉萧在皋(高)地,他盘腿而坐,吹箫唱歌,歌词说:“萧条河水下江海,皋傲碗闸防涝旱,古碶古闸本姓萧。”所以说,这个“萧“又是“吹箫”的“箫”。

鄞州文化艺术中心

据《鄞县志》记载,萧皋模原来9米长,2米宽,开三通闸门。相传在南宋时,从山东迁来居民,在萧皋建起一道水闸,称“萧皋碶”。元代大德十一年(1307),鄞县县丞卢延信重修萧皋硬,后经明、清两代的官吏和民众的修缮,使得前塘河流域的万亩良田尽得其利,致使萧皋碶村成为美丽的田园,一些文人墨客写诗以歌诵。明代布衣诗人沈明臣就写了《题萧皋别业竹枝词》的诗:“林皋自有征君业,石硬何年别姓萧?路人清溪双女庙,天低绿村鲍郎桥。三家邻居能供酒,十里江田不用潮。时世清平吾与汝,不妨长此作渔樵。”首南街道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相当丰富。其中前周庙、虞家庙和新安王庙就在其中。

前周庙位于前周村前周的西边,他的全称为宋武神吴信王庙,据村里的人说,这座庙相传在800多年以前修建。主要是为纪念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的部下吴璘将军和他的副将。前周庙建筑恢宏,坐北朝南,南河庙前耸起两根高高的旗杆,三扇大门上绘有门神,庙内有戏台,两边有厢房,庙中东西两旁开有边门,正殿后面有偏房一排,正殿正中塑有吴璘将军的塑像,后面是他的妻子。东面塑有他的副将。由于吴璘将军的名望,前周庙的香火很旺,每逢节日戏台上演出各种戏文,成为当地人民群众文艺活动的场所。(www.daowen.com)

鄞州体育馆

清末民初,当地民众为了解决孩子读书的问题,在当时的前周族长周华庭发动下组建作新小学,办学的经费主要来源于一些民间社团马灯会、龙灯会、灭灯会、官带会、兰盆会等,通过这些民间团体的土地出租的收入和民间的捐助。新中国成立后,村民会的各种活动都在庙里进行,后在破除迷信口号中庙里的菩萨才被拆除,庙的正殿变为大会会场。

虞家在前周村的东南约400米,这里有虞家庙。据一位庙堂人记述,虞家庙是为纪念吴将军所建。庙有两进,走进庙门,可以看到四周翘起的戏台,台前两旁摆放着一对石狮子,前面是明堂,两边有缘屋,正大殿的暖阁里端坐着吴将军塑像。第二进是一排小屋,供庙堂住宿和庙会用。每逢阴历五月十六日是虞家庙的庙会,主要活动是唱书,或者演戏,多数虞家村民及邻近的石路头、高塘桥人也会参加。但该庙在“文革”破“四旧”中被拆除。2007年9月,虞家村群众集资5万元,在虞家中心地段重建虞家庙。将供奉在前周庙的吴将军塑像再次请回,重新供奉在虞家庙内。

说起新安王庙,就会提到“泥马渡康王”的传说。据说石路头和石家村的一位祖先,在康王遭金兵追杀时,急中生智,帮助康王用马渡过江,幸免一劫。后来康王赵构在临安(今杭州)登了基,建立了南宋王朝,对这位救王有功的石家祖先敕封为“新安王”。家乡百姓为了纪念功勋显赫的祖先,石路头村与石家村二村联合建造了宋敕新安王庙,塑造神像,让后人瞻仰。1995年石家村与石路头村村民自发募捐近20万元,在石家村中重新建造了宋救新安王庙,占地750平方米。

今天的首南街道处处呈现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新气象。村里的农田基础设施在逐年完善和优化,产业结构亦不断调整。种水稻、大棚蔬菜、瓜果,养特色水产,实现多种经营。现有耕地面积11100亩,2007年实现村级可用资金23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352元。

改革开放以来,首南街道的企业犹如雨后的春笋迅猛发展,全街道拥有中小型工业企业453家,其中年销售5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104家。

商贸的发展也有潜力,街道所属的陈婆渡、三桥、桃江自清以来就有集市贸易。乾隆年间(1736-1795),陈婆渡市已经形成集市网络。光绪年间(1875—1908)新增三桥市和桃江市。民国时期集市更有一定规模,有定期的市集。陈婆渡逢二、五、七、十有集市,有店47家;桃江逢一、三、六、八有市,有店45家。其中三、八市在张家,有店23家;一、六市在傅家,有店22家。由此可见首南在近代的商贸发展情况。1990年,仅陈婆渡市场、桃江傅家市场和三桥市场就有专用场地309平方米,日均摊位540个,日上市人数3700人,年商品成交额407万元。新世纪以来,首南的商贸更是迅猛发展,涌现出开元名都等星级酒店宾馆;总建筑面积200多万平方米的南都商务区正在崛起,着重引进金融、IT行业、服务外包等楼宇企业,发展楼宇经济和总部经济,将成为首南街道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及综合经济实力提升的广阔平台。

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捷,天童路、宁姜公路、钱湖路、鄞县大道等道路贯穿其中。奉化江、九曲河等主要河道贯穿境内。鄞州体育馆、图书馆主题公园、明州医院等文体医疗场所应有尽有;人才优势相对集中,高教园区内有宁波诺丁汉大学、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浙江万里学院等高校7所,在校生约7.1万人,为宁波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的支撑。

(乐承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