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墟街道位于宁波东面。东界北仑区小港街道,南邻五乡镇、邱隘镇,西连江东区福明街道,北临甬江,与江北区、镇海区接界。辖区总面积20.7平方公里。梅墟街道由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管理。现辖梅沁、梅墟、梅福3个社区,钱家、大漕、大池、庄前、上王、龙山、涂田涨、方桥、宝桥金、澳家桥、滕园11个行政村。2006年街道常住人口1.6万人,流动人口近3万人。
梅墟街道得名,与梅福有关。据《鄞县志》记载,相传梅墟始于西汉末东汉初,当时,江西九江寿春县有一隐士梅福,官至尚书。后又补封南昌尉武职。他定居在梅墟一带,带领百姓围海塘,堵潮汐,保禾苗,使当地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日久年长,这里逐步形成民众商品集市交易之地,并以其姓命名,称为梅墟。传说,梅公后去普陀梅公庵修行,故梅墟也无梅姓后裔。
梅墟街道历史悠久,宋元时期属万龄老界乡赤城里。明清的乡镇政区基本沿袭宋元,连乡所辖都、隅也与宋元大致相同。乾隆《鄞县志》卷二《乡里》记载,梅墟时属老界乡赤城里四都。宣统三年(1911),城乡自治,鄞县县内区划有较大变动,是年全县分为1区18乡。梅墟归盐梅乡。1919年,改“乡”为“区”,梅墟属盐梅区。1946年9月开始设梅墟乡,属鄞东区,1949年5月属钱湖区。
新中国建立后,调整区乡设置。1950年6月梅墟乡分为盐场、梅城2乡,陇明乡从钱湖区划人改为姜陇乡,均属邱隘区。1953年5月梅城乡改镇,1956年撤区并乡,6月梅墟、盐场、姜陇、新乐4镇合并为新乐乡,同时建立乡人民委员会,12月复区,属邱隘区。1958年10月邱隘区改建为东风人民公社,新乐乡分建新乐、梅城2个大队,属东风公社。之后经过多次区划调整,1983年政社分设,恢复乡镇建制,6月梅墟公社改建乡人民政府,属邱隘区。1987年4月,梅墟乡改镇,辖22个行政村、1个居民区、2个渔业队。1988年,周家村、项家村、高隘村划归五乡镇,新乐、泗港村、浦跟渔业队划归邱隘镇。1992年5月,撤区扩建并乡,撤销邱隘区,梅墟、邱隘2镇合并新建邱隘镇,同年12月成立鄞县梅墟工业区,为县级开发工业区,次年4月成立梅墟工业区管委会,受委托管理12个行政村、1个居民区、1个渔业队,行政区域属邱隘镇。2002年底,梅墟工业区整体托管给宁波市科技园区。2003年4月,膝园村、龙山村、上王村划入梅墟工业区管理;5月建立梅墟街道,成立办事处。目前,梅墟街道由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原宁波市科技园区)托管。
梅墟农业比较发达。远在1900多年前,在梅福的组织下,这里的先民在筑塘堵湖,以种植农作物。农业以种植粮食为主兼种蔬菜、油菜和水果。改革开放以后,农业得到快速发展。到2OO6年,全街道种植面积为353.6公顷,农业增加值为3680万元,2006年农民平均纯收入达8500元。
农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商贸和工业的发展。据《鄞州区地名志》记载:“梅墟城街道以驻地得名。东汉初有隐土梅福,从江西九江寿春县迁来居发集,形成集市(墟)。”这就表明,早在1900年前的东汉,境内居民以自产物品互易,形成了集市贸易。明代成化四年(1468),梅墟集市已经有明确的文字记载。成化《宁波郡志》卷四记载:“梅墟市,县东三十里,属四都。”从成化二十三年(1487)到嘉靖三十九年(1560),梅墟成为鄞县6个定期集市之一。乾隆年间(1736—1795),梅墟成为街道。乾隆《鄞县志》卷二在谈到“四都”时说:“一图化成庵邵家二十里,二图新盐场三十里,三图上王三十里,四图梅墟街三十里,五图潭头河、梅墟界二十五里,六图涂田张二十里,七图新盐场二十里。”这里不仅表明上王、新盐场(1956年调整时撤销)、梅墟、潭头河、涂田涨,已成为梅墟街道辖区,而且表明,在清代中期,梅墟已经有街出现,街的两边应该有店铺,商贸有一定的发展。据民国《鄞县通志·舆地志》记载,光绪三年(1877)梅墟集市依然不衰,成为中心集市,他的周围还有不少小市。民国时期,梅墟因居民增多日趋发达。集市一般每旬举办2至3次。梅墟每逢二、四、六、八、十有集市贸易,以鱼、蔬菜、锡箔业为大宗,其中锡箔业交易最为著名,并且有小菜场,当时有10个店铺。
梅城新貌
新中国建立后,集市商贸曲折发展,建国初农副产品由供销社组织收购和推销。至1958年商品由公社统一购销,集市贸易停止,“文革”十年,集市虽有存在,但上市的产品受到限制。
改革开放以后,再次开放集市,粮食、油料、竹木等货物和小商品的交易开放。20世纪80年代后,相继建成有一定规模的市场,为经营者、消费者提供方便。仅1990年就有梅墟市场,年商品成交额173万元。新世纪后,又建成不少购物中心和酒家。
农业和商贸业的发展,必定有力地促进当地的工业发展。新中国建立后,梅墟工业有所发展,尤其是1992年底建立梅墟工业区后,开拓创新,积极引进外资,成为鄞州区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1999年被列入宁波市发展总体规划,成为以外向型企业为主导,高、新、尖先进产业为龙头,集工业、商贸、科研及仓储于一体,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工业园区。形成了造船、金属加工、电器、油脂、塑机、橱具等优势产业。产品销往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以及美国、欧盟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6年,销售额1亿元以上企业有7家。辖区内的宁波新乐造船有限公司、宁波威康金属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稳步发展,企业群体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充分凸现,效益良好。2006年,街道完成工业总产值36.4亿元,同比增长192%;销售收入365亿元,同比增长19.1%;企业完成出口总额6500万美元,同比增长11%。(www.daowen.com)
梅墟古迹众多。菊坡书院就是其中之一。菊坡书院位于梅墟街道,为南宋枢密院陈卓所建。陈氏在南宋为梅墟大族。陈卓,字立道,绍熙元年(1190)进士,授宣教郎,知余姚县,后知江州,宝庆三年(1227)为起居舍人,兼国史院编修官。端平二年(1235),进签书枢密院事。不久辞官,退居后在梅墟建菊坡书院。元代浙东学者袁确,字伯长,号清容居士。曾经到过菊坡书院,写了《过菊坡书院》的诗:“清敏公家有讲堂,堂前遗菊满披黄。一庭晚节风霜古,三径秋芳雨露香。诗礼相传追阙里,壶筋独酌仰柴桑。我来不是谈经客,笑挹清芬坐夕阳。”袁桷在诗中,借用典故说陈卓像汉末的蒋诩一样归隐故里,又像孔子一样在家乡教学。从袁桷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宋元时的菊坡书院,堂前盛开菊花,院中有三条小路,土人们吟诵着儒家经典,书声琅琅。
值得一提的还有梅墟百年老校求精学堂。求精学堂由宁波帮知名人士谢天锡出资建造。
谢天锡,字蘅窗,镇海人。早年在上海做煤炭生意,在天津、重庆、青岛、南京等10多个城市开设分号,拓展经营领域。他热心家乡公益事业,业务日益扩展,成为上海滩首屈一指的煤炭大王。光绪三十四年(1908),出巨资在鄞县、镇海等地创建了7所求精民国小学,其中之一便是在梅墟西方寺原址建造的“梅墟求精学堂”。谢天锡建校舍,聘名师,免费招生,全部经费由他负担,并引进先进的教育模式,坚持了数十年。据资料统计,自开办起到1951年人民政府接管,谢天锡累计出资达50亿元以上。由于学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使学校逐渐成为梅城及鄞东地区的知名学堂。
2008年4月8日,梅墟中心小学(前身为求精学堂)举行百年校庆
有不少专家学者在这里就读。培养了宁波籍中科院院士戚正武、工程院院士郁铭芳;广州起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沙文求等。书坛泰斗沙孟海亦曾在此从教。
梅城境内文化遗址主要是龙山古墓葬群和梅墟民居建筑群。位于梅墟街道办事处东南3.5公里处。1977年,在龙山头发掘有一座东汉墓葬和三座东晋墓葬,东汉墓葬出土瓷器数件。上起为5个葫芦罐,肩部和口沿堆塑猴子、飞雀、鱼龟、爬虫等动物,1987年11月在日本国际博览会展出。晋代墓葬室内置棺床,后壁设壁龛,甬道前埋排山沟,规格较高,龙山古墓葬群的发现,为宁波地区考古研究提供了新的纪年标尺。
在梅墟街道还有民国期间民居建筑群,由梅江小隐、邵家大屋、钱梅路民宅三处民居所组成。其中梅江小隐为中西合璧的建筑。邵家大屋和钱梅路民宅为传统的民居,这里不仅建筑规模比较大,而且细部雕刻十分精美。这三处民居为研究鄞州区东部的村落人文历史以及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提供了实例。
(乐承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