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钟公庙街道:历史沿革、优质农业及文化遗产

钟公庙街道:历史沿革、优质农业及文化遗产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街道以钟公庙得名。钟公庙之名由此而定。钟公庙街道辖地归属多变。2003年5月,撤镇建钟公庙街道。钟公庙街道地处鄞东平原,气候宜人,适宜农业发展。农村综合改革在钟公庙街道不断深入。目前,钟公庙街道一些行政村被征地人员全部实行货币安置。钟公庙街道这一举措开了宁波市乃至浙江省的先河。李惠利祖籍钟公庙街道铜盆闸村,1912年出生于上海。钟公庙街道境内富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钟公庙街道位于宁波南面,东至天童北路,南连鄞县大道,西临奉化江,北界郭州区与江东区界址,辖区面积约7.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99万人,外来人口2.97万人,街道下辖钟公庙、长丰、金家漕、繁裕、后庙5个社区,钟公庙、新林、庙堰、慧灯寺、金家漕、长丰、铜盆浦、铜盆闸8个行政村。街道办事处驻鄞县大道中段2588号。

街道以钟公庙得名。南宋庆元六年(1200)至嘉泰四年(1204),钟元鼎(字廉)以奉议郎知鄞县。他任职4年,致力水利事业,注重防涝灌溉,率民兴筑鹊巢硬,捕蝗除害,给百姓常来不少实惠。后人为感谢钟廉,于碶旁修庙予以祭祀。到明代,改庙额为“忠廉”;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为避名讳,改庙额为“钟公”。钟公庙之名由此而定。

钟公庙街道辖地归属多变。清乾隆年间归属老界乡赤城里。宣统三年(1911)城乡自治,归首南与乡塘界乡。1946年9月设首南、盆浦、桃江3个乡,属鄞南区。1949年5月,上述3个乡属姜山区。新中国建立后,调整区乡设置。1950年5月从盆浦乡分出建立浦东乡,从首南乡分出建立新南乡,新建首建乡,保留桃江乡、盆浦乡、首南乡,均属姜山区。1956年撤区并乡,6月首建乡和浦东乡的一部分并入桃江乡,首南、新南、盆浦3个乡和浦东乡的一部分合并为铜盆乡,同时,建立乡人民委员会。12月复区,属姜山区。1958年10月,姜山区改建为燎原公社。桃江、铜盆两乡分为高塘桥、陈婆渡、钟公庙3个大队,属燎原公社。1959年1月,鄞县并入宁波市;同月,燎原改称姜山公社。1961年,撤销大公社建区,缩小公社规模,以管理区建公社,6月建立陈婆渡、钟公庙公社,9月建区,属姜山区,原下属耕作队改为生产大队。1962年3月,恢复鄞县建制,陈婆渡、钟公庙2个公社属鄞县姜山区。1983年政社分设,恢复乡镇建制,6月钟公庙、陈婆渡分别改建为乡人民政府,属姜山区。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撤销姜山区,陈婆渡、钟公庙2乡合并新建钟公庙镇。2003年5月,撤镇建钟公庙街道。2008年4月,划出鄞县大道以南的傅家、桃江等15个行政村和南裕、陈婆渡2个社区归新建的首南街道;划出天童北路以东的宋诏桥、黄泥桥2个村及宋诏桥、飞虹、汪董、彩虹凤凰、桑菊、东湖、剑桥、兴裕9个社区归新建的中河街道。

钟公庙街道地处鄞东平原,气候宜人,适宜农业发展。街道以种植粮油蔬菜为主。改革开放以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基本形成了蔬菜、瓜类、花卉、畜禽、特色水产为主导产业的新格局。

农村综合改革在钟公庙街道不断深入。主要是农村劳动力货币安置和股份制改革稳步实施以及社区综合保险的普遍实行。目前,钟公庙街道一些行政村被征地人员全部实行货币安置。2007年度全街道17个股份经济合作社分红总额达2953.5万元,人均分红2014元。街道给1.2万余户家庭3万多名居民,购买了社区综合保险,致使人人享受社区综合保险。钟公庙街道这一举措开了宁波市乃至浙江省的先河。

地处鄞州城区中心的钟公庙街道,地理环境亦得天独厚,在发展农业的基础上,工业经济也稳步发展。目前已形成了多门类的工业体系,服装、成衣、辅料、面料为其特色,涉及食品、机电等,产品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及美国、意大利、韩国、日本等国家。2007年,全街道新增规模企业45家,总数达到229家,其中亿元以上企业达到26家。2007年,全街道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8.5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75.8亿元,同比增长31.8%;工业销售收入170.9亿元,同比增长34.4%;实现利润18.3亿元,同比增长39%;在鄞州区镇乡(街道)排名中由全区第3位跃升到第2位。

钟公庙人富有经商传统。民国期间境内商贸业逐渐得到发展。钟公庙市成为农产品加工、流转集散的场所,集市越来越旺。1990年,钟公庙市场已有相当规模,市场的专用场地为1837平方米,其中室内棚屋550平方米,日均摊位200个,每日上市的人数达1800多人,年商品成交额达250万元。

这里不但商贸发展,而且有不少人到外面经商,成为有影响的企业家。19世纪末,铜盆闸村严康懋来到上海,经过数年拼搏,跻身钱庄业。1918年起,他投资恒隆、永聚、恒大等4家钱庄,资金达13万银两,成为上海有影响的金融企业家。凭借金融业发家的严康懋乐于报效桑梓。1911年,他与余保三、徐庆云等人集资在宁波三江口创办普仁医院,改善了当时的医疗环境。1926年8月下旬,当了解到宁波灵桥浮桥出现损坏后,严康懋便与同乡乐振葆等人一起邀请外国工程人员实地测量,成为六人筹备干事之一。后来成立的“改建老江桥筹备委员会”在上海、宁波两地设筹备处,严康懋担任宁波办事处副主任,他不仅出资认捐,而且四出奔走,组织协调。1936年5月,随着大桥改建完工,严康懋修建灵桥的贡献也随之载入史册。

其实,除了严康懋外,在钟公庙还出了一位“钟表大王”李惠利。说起李惠利,一些老人如数家珍。李惠利祖籍钟公庙街道铜盆闸村,1912年出生于上海。1930年,李惠利进入钟表行业,4年之后自立门户,在上海创办华明钟表行。1947年举家南迁香港,起先靠为别人打工积攒资金,继续开设华明钟表行,经营进出口及批发业务。1960年后,兼营地产业务,凭借当时的天时地利,使事业获得成功,成为香港工商界中实力雄厚的企业家,被人称为“钟表大王”。李惠利曾经担任香港甬港联谊会、宁波旅港同乡会名誉会长。

报效桑梓,这是宁波帮的本色。李惠利也是这样。1987年9月,李惠利第一次回故乡访问,面对家乡方兴未艾的经济建设感到欣慰,表示要为宁波的建设尽微薄之力。他关心家乡教育,首次捐资250万港元兴建李惠利中学学校占地28.5亩,建筑面积达1072平方米,1987年10月奠基,翌年底落成。后来,他又捐资400万港元,把初中分出,原中学校址改设李惠利中专。此后,他又捐资建造医院、小学和幼儿园

钟公庙街道境内富有丰厚的文化底蕴。主要是慧灯寺和费君庙。慧灯寺村位于离街道办事处1.5公里处,村内古有慧灯寺,以寺得名。慧灯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左右,分前、中、后三大殿,两边有十间廊屋。前大殿为金刚殿,中间供有弥勒佛菩萨,两边为四大金刚。经明堂人中大殿,中间彩色莲花盘上坐着如来佛,两旁是文殊、普贤,还有大象、龙等,用琉璃器皿雕成,雄伟精致,晶莹透亮。后大殿是空殿,据说在新中国成立前,此处是首南乡乡公所办事地方。此外,寺院中还有财神殿、关帝殿、无常殿。(www.daowen.com)

出寺门往东,可见到三间亭子,前后两亭中有长石凳,可供游人休息;亭边高高地挂着一盏灯,这为慧灯寺的由来留下了一个神奇的传说。这里是从宁波通往姜山的必经之路。

相传在北宋末年,金兵南侵,小康王赵构逃难。他在宁波奇遇泥马渡江后,一路狂奔,以躲避金兵。这时天色已晚,难辨东西南北,忽然在他的前方有一点灯光闪耀,明亮的灯光使小康王看清道路,他当即穿过亭子,跃过小桥往东南方向逃去。说来真怪,等小康王过后,这盏明灯忽然熄灭,周围顿时一片漆黑,因金兵无路可找,小康王才躲过一劫。

宇波李惠利医院

后来,赵构在临安登基做了皇帝,为了感谢这盏聪慧的灯,特封这盏灯为慧灯,而依亭建造的寺就叫慧灯寺。1958年,寺内菩萨被拆除,这里开办了绳索厂;后来,慧灯寺一次又一次地改建。如今,慧灯寺已经消失,但它的寺名被留传下来,慧灯寺村就以此为名。

位于街道办事处西北1.5公里的后庙村有费君庙。费君庙,俗称石柱庙,为纪念费祥大将军而建。据《宁波市螂州区地名志》所记载,这座庙建于元末至正年间(1341—1368)。经过长年累月的风吹雨打,费君庙也逐渐损坏,到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乡民们进行大修,历经五年告竣,道光中重修,1944年再次修理。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岁月变迁,费君庙也有损坏。2003年,当地乡民集资再一次修复。

如今,费君庙的面貌已焕然一新。来到费君庙,你可以看到该庙有前后三进。山门前有照壁,两旁有高高耸起的旗杆,前进为三道石库门,中进倒座楼,连接着戏台,后进是费君殿,通面5间,结构合理,殿宇恢宏。前后三殿的廊沿卷棚,由于因材施艺,依色取巧,致使图案显得十分精美。尤其是龙仔和三国英雄人物的雕塑更是栩栩如生。全庙有方形石柱40余根,下垫精刻纹样,典雅精巧。

目前的费君庙不单单是烧香祭拜的场所,更是当地民众娱乐的场所。每年农历二月二十九和九月初二、初三,这里就有庙会、演戏,唱走书和其他文娱活动,应有尽有。

钟公庙街道十分重视文化建设,不断发展文化事业。2007年,街道创作各类文艺作品80余件,组织策划了演出、比赛、联谊、庆典、宣传等活动项目80余次。

(乐承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