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塘街道位于江北区中部。东接庄桥街道;南隔姚江而与海曙区望春街道、鄞州区高桥镇遥遥相望;西接慈城镇;北以马鞍山脊为界,与镇海区九龙湖镇毗邻。境域面积39.1平方公里。全街道户籍人口2.43万人,外来人口4.6万人。现下辖洪塘、下沈、赵家、叶家斗、洋市、孙家、上宅、旧宅徐、前后潘、荪湖、鞍山、周陈、上沈、旧宅、后张、林家、裘市、大郎家、横山、西江、西洪、朱界、邵家渡23个行政村,洪塘、姚江、洪都、宁沁、亲亲5个社区,洋市与裘市2个居委会和1个洪塘镇农牧场。
早在汉代,人们已在此地修筑堤塘,繁衍生息,相传因聚居者以洪姓为主而得名。
保国寺
秦、汉至唐初,洪塘属句章县。唐武德四年(621)后,相继属鄞州、鄮县。唐开元二十六年(738)起,属慈溪县。宋至清,洪塘为慈溪(明永乐年间改慈谿)县的西屿乡、德门乡辖地。1936年,境内置有洪塘镇、裘墅镇、洋墅镇、狮山乡。1947年,改设洪塘乡、裘墅乡,部分区域划归庄桥镇。1949年5月,宁波解放,此地建有洪塘乡、狮东乡、袭市乡,分属慈谿县城关区和庄桥区。1950年4月,洪塘乡划分为洪塘、鞍山、狮东3乡;裘市乡划分为裴市、横山2乡。此后,建制屡经变化,1983年10月,改为洪塘乡、裘市乡。1984年3月,宁波市组建新的江北区,纳入洪塘乡、裘市乡。
1985年3月,洪塘乡改建制为洪塘镇。1989年12月,裘市乡改建制为裘市镇。1991年,洋市乡的4个村并入洪塘镇。1992年5月,洪塘镇与裘市镇合并为洪塘镇。2004年6月30日,撤镇改建洪塘街道办事处。
洪塘街道南境为姚江北部平原,北境则为低山丘陵,马鞍、凤凰、白鹤等山峰连绵起伏,苏湖水库隐伏其间。境内水资源丰富,姚江擦境而过,洋市中心河、裘市大河、江北大河、慈江、茅家河、官山河横贯全境,大小河流多达62条,并有潺浦闸、西河闸、下梁闸、裘水闸、迴龙闸、跃进闸等水利枢纽调节旱涝。
洪18以农业规模经济为主导,专门成立了金地水果专业合作社。蜜梨、葡萄、蔺草、花卉、高档蔬菜、优质瓜类等项目成为主体产业。2006年种植各类经济作物5000余亩,其中蜜梨4098亩,葡萄1500亩,蜜梨、葡萄产量超过6500吨。“洪塘牌”蜜梨被评为省名优农产品。
同时,街道加快城市化进程,城区功能不断完善,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亲亲家园、洪都花园、颐和名苑、姚江新都以及占地110万平方米的宁波市经济适用房等一大批房地产项目已建成。此外,与居民生活相配套的一系列商务大楼、酒店、商场、超市等项目也相继开工。一个现代化的新城区初见端倪。
洪塘于2003年列入宁波市综合经济实力“廿强镇”。2006年被评为浙江省体育强镇。2007年,洪塘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亿元,财政总收入3.12亿元。
洪塘山水相连,名胜众多,特别是保国寺、宁波都市农业园区和荪湖休闲风景区,令人流连忘返。
位于鞍山村灵山上的保国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点。其前身为灵山寺,始建于东汉,此后屡毁屡建。现存大雄宝殿重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O13),乃长江以南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佛教建筑,用材讲究,结构独特,气势恢宏,精湛绝伦的建筑工艺令人叹为观止。虽历经千年,但飞鸟不筑巢,蜘蛛不织网,屋顶不积尘,至今仍是不解之谜。
宁波都市农业园区(www.daowen.com)
宁波都市农业园区,离宁波市中心仅7公里,前身是宁波市“一优两高”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现在是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科技推广示范项目、浙江省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市级农业科技园区。园区占地2300亩,集农业生产、科技示范、科普教育、休闲观光于一体,设有休闲植物园、瓜果采摘园、假日洪塘度假村、垂钓园、蝴蝶兰名优花卉基地、青少年绿色学校等休闲旅游项目。2006年,种植蜜梨近400亩,产量达800吨,葡萄近100亩,产量200吨,已经成为宁波市区新十景之一。
荪湖在历史上曾吸引许多文人墨客前去游玩,留下不少诗篇韵事。如今的荪湖休闲风景区,面积约3500亩,包括800亩的水上娱乐区,2000亩的生态植物园,200亩的射击场和500亩的综合娱乐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是市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洪塘荪湖风景区
洪塘也是浙东革命老区之一。1927年2月,宁绍台农民协会办事处在洪塘成立农民协会。1938年,中共慈溪县委在洪塘洋墅村成立。曾有15位洪塘籍烈士为国家、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洪塘街道钟灵毓秀、人才辈出。
裘琏(1644—1729),字殷玉,号蔗村,世居横山,学者称横山先生。清代戏剧家。父亲永明抗清殉节,由族人鼎新抚育长大。因贫困常为人佣文,受润笔以糊口,但天资过人。家故有玉壶楼,藏书数千卷,无不熟读,能为诗古文及乐府词,才思敏捷,对客据儿立尽数纸。年未壮而著作等身,备受乡前养姜宸英、郑梁的赞赏。曾参与编纂《大清一统志》,主纂《三楚志》。但蹭蹬场屋50余年,70岁始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旋以年老乞归。裘琏掖写戏曲。著有杂剧《昆明池》、《集翠裘》、《鉴湖隐》、《旗亭馆》(合称“四韵事〉及传奇《女昆仑》等。雍正年间(1723—1735),有人告发裘琏早年所作《拟张良招四皓书》是替废太子允礽出谋划策,已经84岁高龄的裘琏因此被捕。次年6月死于北京狱中。时称“裘琏文字狱”。裘琏除戏曲外,还著有《复古堂集》、《天尺楼古文》、《述先录》、《横山文集》、《横山诗集》等;参与编撰清康熙《定海县志》、《南海普陀山志》。
裘仰山,1901年在上海创办“裘天宝银楼”,先设于望平街,后迁至南京东路五福弄,制售的金银首饰以图案花纹精致、式样典雅、成色足而闻名,名列上海四大银楼之一,在南京、镇江、宁波、杭州、扬州等地均设有分店。他还因三女儿裘丽琳与京剧表演艺术家、慈城人周信芳的一段惊世之恋,更使“裘天宝”家喻户晓。实际上,裘墅村的斐氏家族均为银楼业巨子,经营银楼已历经五世。裘氏银匠出身,曾独资创设老天宝银楼,以此起家,先后创设了上海裘天宝,南京宝庆、宝兴银楼,镇江宝庆银楼;1940年又与郭姓合股开设景福元记银楼。裘氏家族在业界赫赫有名。
徐讦(1908—1980),本名伯讦,笔名东方既白、任子楚等,生于洪塘乡竺洋(原称竺杨)村,今属江北区洪塘街道宅前张村。1927年考入北京大学。就读哲学系、心理学系。1936赴法国留学,继续研究哲学。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到上海,后辗转重庆。先后担任刊物主编、大学教授等。他在大学期间便开始文学创作,1937年中篇小说《鬼恋》(后被改编成电影《人约黄昏》)的发表,使徐讦赢得了“文坛鬼才”的称号。40年代的长篇小说《风萧萧》,更是“风靡了大后方”。1950年,徐讦迁居香港。先后在新加坡南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浸会大学任教,并主编多种副刊和杂志。其最有影响的作品是长篇小说《江湖行》和中篇小说《痴心井》。受个性气质和知识背景的影响,徐讦的小说带有浓重的浪漫气息、哲理意味和心理分析色彩。1980年,《徐讦全集》由台北正中书局出版,包含徐讦作品共计六十多种,共15卷。
洪丕谟(1940—2005),原籍洪塘,生于上海。高中肄业后学中医。后弃医从文,专事法律古籍的教学和研究,曾任华东政法大学文学与法研究所所长。其家庭为典型的书香门第,父亲洪洁求是法国巴黎大学文学博士,收藏书画甚富,外祖父梅调鼎是清末著名的书法家。家学渊源,使他酷爱书法与文学,十几岁开始学书,于汉、魏、晋、唐、宋、元诸碑帖无所不窥,博采众长,备精各体,尤倾心于汉魏的古朴和宋人的意态。创作以行、草书为主,书风清新俊逸,朴茂多姿。饶有独特的新理异态,人称“洪体”。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展览,博得中外专家的一致推崇,并远销日本、欧美等国。其绘画则远撷宋、元神韵,近采各家长处,并向大自然索取充分养料,然后融会贯通,别出心裁,自成一格,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洪丕谟多才多艺,不仅擅书法,而且精岐黄,善养生,懂命相,出版了《中国书法史话》、《墨池散记》、《中国文房四宝》、《洪丕谟书法集》、《拈花微笑》、《唐诗与人生》、《洪丕谟文选》以及与夫人姜玉珍合著的《中国古代算命术》等100多种著作,人称“江南才子”、“上海滩上一支笔”。
(范创业 赵良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