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白沙街道:四明城镇,获双拥模范街道称号

白沙街道:四明城镇,获双拥模范街道称号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白沙街道位于江北区江北岸老城区的东北部。秦至唐,今白沙街道所在地为句章东境。2001年10月13日,白沙街道下辖的11个居委会调整为白沙等5个社区居委会。新中国成立以来,白沙人民引以为豪的有城区环境卫生工作和“双拥”工作。白沙街道的“双拥”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和部队官兵的肯定和赞扬,多次获得省、市“双拥模范街道”称号。2003年12月,国家民政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白沙街道“爱国拥军模范单位”荣誉称号。

白沙街道:四明城镇,获双拥模范街道称号

白沙街道位于江北区江北岸老城区的东北部。东北以铁路支线为界,与孔浦街道相邻;东南临甬江,与江东区隔江相望;南至新马路、西至清河路,分别与中马街道、文教街道接壤;北至环城北路,与甬江街道接壤。区域面积3.2平方公里。街道因辖区有白沙路而得名。原白沙路因下白沙末端向倪家堰方向有条白沙河而得名。至2007年底,街道户籍人口1.98万人。现下辖白沙、北站、大庆、正大、桃源5个社区。

秦至唐,今白沙街道所在地为句章东境。后梁开平三年(909)属定海县。宋元丰元年(1078),为定海县(清康熙二十六年改称镇海县,今为镇海区)清泉西乡辖地。宣统二年(1910)为镇海县白沙市;宣统三年(1911)划归鄞县,作为城区的一部分。1927年,划哪县城厢及近郊设宁波市,白沙遂属宁波市。1931年初,宁波市被撤销,白沙地区仍归鄞县管辖,为鄞县第五区,建有泗洲乡、白沙乡、砖桥镇。1934年,白沙乡划归镇海县;1945年,重新划给鄞县,为江北镇地。

日湖公园

1949年11月,属江北区公所;1951年,属江北区人民政府。1958年9月,街道合并,属江北街道办事处。1960年6月,江北街道办事处被撤销,属江北城市人民公社白沙分社。1962年,改称泗洲分社。1969年,江北城市人民公社复改为江北区,泗洲分社改为泗洲街道办事处。1978年7月,泗洲街道办事处改名为白沙街道办事处,下辖白沙、大庆、北站、新凉、泗洲、新马、正大、草一、草二、三宝10个居委会。1999年11月,新建桃源居委会。2001年10月13日,白沙街道下辖的11个居委会调整为白沙等5个社区居委会。

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街道境内城市建设快速发展。新建或改建了人民路、大庆北路、正大路、东草马路、西草马路、清河路等骨干路网。1953年,江北城区第一个公园——白沙公园建成。2004年5月,境内又建成总占地面积43.6公顷,宁波城区至今最大的公园——日湖公园。旧城区得到改造,城区面貌焕然一新。2007年,全街道实现工业总产值1.3亿元。

新中国成立以来,白沙人民引以为豪的有城区环境卫生工作和“双拥”工作。

1951年2月,国营宁波鱼市场在白沙开业,白沙遂成为蚊蝇滋生地,环境卫生成为非常棘手的问题。在爱国卫生运动中,白沙人知难而进,取得优异成绩,并被评为全国卫生模范区。1952年11月,白沙区荣获“全国乙等单位卫生模范”的称号。1958年12月,又荣获“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先进单位”称号。1960年6月,白沙区又获得“建设社会主义先进集体”的奖牌。

1952年12月毛泽东为白沙街道题词

白沙街道辖区内,驻甬部队多,白沙街道始终坚持用“双拥”促“双赢”,建立拥军优属的长效工作机制。街道将每年的5月31日定为“爱国拥军宣传日”,集中宣传“双拥”先进个人、军转干部和好军嫂。街道定期组成拥军慰问团,上高山、下海岛慰问基层连队,还多次慰问在外执行重大任务的驻街道的部队官兵

白沙街道的“双拥”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和部队官兵的肯定和赞扬,多次获得省、市“双拥模范街道”称号。1997年12月,获省“民政工作全优街道”称号。2003年12月,国家民政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授予白沙街道“爱国拥军模范单位”荣誉称号。

街道辖区内有位于白沙路56号英国领事馆旧址、白沙路96号的侵华日军水上司令部旧址等文物保护单位。(www.daowen.com)

英国领事馆旧址位于江北区白沙路56号,甬江的西北岸。建成于清光绪六年(1880),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英国与宁波始有贸易往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宁波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并指定宁波江北岸一带为外国人通商居住地。英国当局在宁波设领事馆,派驻领事。道光二十三年(1843),在江北岸杨家巷1号租赁民房,设立领事署,俗称“大英公馆”。清光绪六年(1880),领事馆迁至江北中马路石板巷,即今址白沙路56号。其建筑布局为:南面主楼一幢及余屋三间,北面有西式楼屋二间一弄,平屋八间。现仅存主楼一幢,其余房屋已毁。主楼坐西朝东,面向甬江,平面略呈长方形,共七间,建筑面积975平方米。1934年6月,侨务归上海英国领事馆兼管,宁波英国领事馆撤销,馆所作价56000元卖给鄞县县政府作为社会救济院。新中国成立后,此房屋为中国人民解放军83351部队后勤部接管侵华日军水上司令部旧址(谢氏旧址)位于白沙路96号,原为甬籍煤炭巨商谢恒昌私宅,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至三十四年(1908)之间。该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外来建筑文化碰撞融合的产物。建筑造型优美,风格独特,是宁波市现存的近代建筑珍品。1941年,宁波沦陷后,侵华日军第五师团第九旅团部,强占谢宅,作为日军水上司令部并附设检查站。新中国成立后,为中国人民解放军83351部队使用,现保存良好。

严宅位于德记巷,为市级文保点。是“宁波帮”代表人物严信厚之子严子均宅第。1906年严信厚去世,严子均继承父业,主持源丰润票号,承办源通海关官银号。后参与操办四明银行、宁绍轮船公司等。该宅目前保存完好,雕刻精美,规模较大,对研究宁波近代商业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四明公所四明公所是旅居外地人所建的同乡会馆,现为日湖公园北部。内设义冢,为旅居外地人百年后安放棺木之处。

英国跑马场原田厂巷(今火车北站老货场内)。1864年,英人为庆祝女王维多利亚加冕45周年,在江北草马路举行赛马比赛。

宁波一等邮政局清光绪四年(1878),浙海关(宁波)设书信馆,收寄华洋公众信函,承担投递和转发邮件业务,宁波首次出现海关邮政。

斐迪中学1860年,英国循道公会在宁波竹林巷(今解放北路北端)创办私塾,1867年委派阚斐迪主事,取名“斐迪书院”。1874年,学校迁址到江北盐仓门。1906年,再迁址到江北泗洲塘,改名“斐迪学堂”。1912年,改名为“斐迪学校”,设初中、高中、大学三部,8个班级,其中五班至八班为大学预科班。预科毕业生免试保送“上海圣约翰大学”或其他教会大学三年级就读,经费皆由宁波市公会拨助,是宁波市较早的大学,1927年停办。1930年,学校改名为“斐迪中学”。1935年,美国浸礼会、传教士、英国循道公会协议,为充实办学力量,组织联合校董会,把“四明中学”、“斐迪中学”合并为“浙东中学”,即后来的宁波市第四中学。

毓才学堂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法国天主教浙江(宁波)教区法籍教主赵保禄,以清廷庚子赔款及旅沪甬商捐款共40000多元,在江北岸西草马路泗洲塘畔建造三层教学大楼一幢,创办若瑟学堂,后改名为中西毓才学堂,1913年改名为毓才中学。1927年,北伐战争胜利,国民革命军进驻宁波,市政府成立。毓才学堂宣告停办。1935年,利用毓才学堂部分校舍,改办毓才小学。1941年4月,宁波沦陷,学校再次停办。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天主教会和地方热心人士决定恢复毓才中学,组成以土绅周本烈为董事长的校董会。1946年,学校易名为益三初级中学。1949年10月,毓才中学并入浙东中学。

斐德女子小学由英国基督教偕循道公会一起创办。1920年7月,改名为“斐德小学”。1952年,“毓才小学”并入,由当地人士接办,改名为“新生小学”。1956年秋,人民政府接办,改名为“白沙路小学”。2003年7月,白沙路小学撤销,该地归江北区成人学校。2004年7月,江北区成人学校搬入二十中学,该校地为“宁波九中”分校。

(林心瑛 赵良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