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段塘街道的历史与发展

段塘街道的历史与发展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段塘街道以驻地“段塘”而得名。段塘先民聚落于这段塘堤上,繁衍生息。发源于它山堰的南塘河,把段塘街道分为东西两岸。史载有吴氏吴天一五兄弟迁来段塘,并在今段塘中街一带落脚。随后朝廷在段塘设立军事机构“段塘汛”,自兹段塘镇初具雏形。启文桥据史载,位于今天的段塘街道丽园社区的看经寺,其初建年代早于段塘建镇,也就是说先有看经寺,后有段塘镇。

段塘街道的历史与发展

段塘街道位于海曙区西南端,东濒奉化江,南到杭甬高速公路段塘出人口,西至通达路与鄞州区接壤,北与南门、白云、望春等三街道毗邻,面积5.97平方公里,下辖小漕、雄镇、洞桥、华兴、南都、新典、南塘、南苑、丽园9个社区,段塘、丁家、粮丰、吴家4家股份经济合作社。现有常住人口3.29万人,暂住人口1.23万人。

段塘街道以驻地“段塘”而得名。其出于潴澜堰(即今芝兰堰)至丁家小涨堰之间这段狭长地块称作段塘,这一段塘堤处于奉化江和南塘之间。段塘先民聚落于这段塘堤上,繁衍生息。

北宋初年至南宋乾道五年(1169),段塘区域为清道乡,元延祐七年(1320)至清乾隆时称为清道乡五十都、五十一都。清宣统三年(1911),清道乡改为同道乡;1935年设段塘镇;1946年9月,段塘被撤销,其地分属古林乡、清道乡。1950年,段塘先后隶属古林区塘西乡、建设乡;1956年,段培相继归属古林公社(卫星公社)、建星公社(为其下属的耕作连或生产大队);1963年,鄞县撤古林区,段塘划归鄞江区石碶公社,直至1983年12月划入宁波市海曙区。1984年4月改建为镇,下辖段塘、丁家、粮丰、吴家4个行政村和小漕、雄镇、洞桥、范家、堰头、吴王、雅园7个居委会。2002年,段塘镇撤建为街道办事处,原有7个居委会撤并为小漕、洞桥、雄镇3个社区居委会;2003年,划入华兴、南苑、新典、南塘社区;2004年新建南都社区,撤段塘、丁家并入小漕、雄镇、洞桥社区;2005年6月撤粮丰村并入新典社区,9月撤吴家村建立丽园社区居委会。

发源于它山堰的南塘河,把段塘街道分为东西两岸。据《四明谈助》记载,东岸以南塘路“东北达郡城长春门,西南达奉化、小溪等处,凡商贩行旅,以及部使檄书、邮递,络绎不绝,南北往来孔道也”。

南塘河始筑于唐。南塘河西岸地域自宋代起人口增长较快。史载有吴氏吴天一五兄弟迁来段塘,并在今段塘中街一带落脚。随后朝廷在段塘设立军事机构“段塘汛”,自兹段塘镇初具雏形。

北宋晚期,由于南塘河舟楫往来频繁,有连接“甬榕大道”、“甬台大道”驿道功能,南塘路一带逐渐繁荣喧闹起来,特别启文桥下的沈店村,更是成为南来北往横贯东西的水陆交通枢纽。沈店村,雍正宁波府志》作“沈垫村”,可见是一块高起的坡地,现在此地离奉化江最近处,江面离南塘河仅千米之遥。从鄞东渡奉化江,既可达鄞西,也可沿南郊路北上进入长春门。沈店村一度成为一个亦商亦农的名村,桥上桥下,村里村外,陆路和水路曾经昼夜不绝地送来送往。这沈店村后讹名为新典村,建国后叫粮丰村,现为新典社区。因此,历史上的段塘既是进宁波城南的咽喉耍地,也是商贾贩的交易场所。清倪象占《鄮南杂句》中“长春门外两催耕,仲夏桥边水到城,烟柳村村花夹岸,最怜千丈镜中行”,是段塘一带甬水两岸的真实写照。

现存的启文桥,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重建,至今已历一百六十余年,属单孔拱形石桥,全长25米,矢高4米,桥孔东侧有拉纤用的纤道,桥面设有八对石护栏,栏柱柱头分别雕刻有石狮两对、石象两对、石莲台四对。桥孔顶端各有一块石刻匾额,并署有“清道光庚子岁,余嘉福重建”的落款。两侧各有阴刻楹联一对,北面楹联为“秀彩跨虹甬水爽,高华映日向阳月”,南面为“清机引至通津脉,大鲁雄镇□□风”,每幅楹联上端置有一石刻。整个启文桥是宁波不可多得的清中期桥梁艺术典范,具有相当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www.daowen.com)

启文桥

据史载,位于今天的段塘街道丽园社区的看经寺,其初建年代早于段塘建镇,也就是说先有看经寺,后有段塘镇。看经寺始建于宋代乾德二年(964),名明福院。治平二年(1065),赐额“普照”。明代洪武初年(1368),僧人大师重修并将明福院改名为看经寺。关于看经寺寺名的由来,清光绪《鄞县志》中有蒋学镛撰写的《看经寺碑记》记载了这么一个传说:相传在宋代初年,现在的吴家村一带,人烟稀少,村后旷野,是当地农民割草放牧的好去处。有一天,一个农民放牛到此,牛突然跪地不起,任凭主人怎样赶拉鞭打,牛就是跪着不肯起来。正在这时,恰好有一位姓厉的州人路过这里,看见这个情况,便向农民问原委。农民把牛突然跪地不起的情况向这位过路人讲了讲,那姓厉的过路人感到奇怪,就在牛跪地不起的地方伏地倾听。当他听到地下隐隐约约传来敲木鱼和击鼓的声音,更是十分惊奇,当即在附近找来几位农民对该地进行挖掘,结果挖出一个石匣子,打开石匣,里面竟贮放着有注释的《法华经》。众人认为这是“佛缘天意”,议定在此建造寺院供奉此经。传说归传说,但看经寺作为宁波南郊第一大寺院的地位是无法改变的。看经寺经明成化元年(1465)、明正德年间(1506—1521)两次修建,到清康熙三十二年(1700)该寺重建时,已是占地约十二亩大小,殿宇佛缘僧舍等全面恢复的佛教道场。可惜在康熙三十七年(1698)该寺毁于一场大火灾。1934年,因为临脉的七塔方丈南大师兼看经寺方丈,对看经寺进行一次重修。新中国成立后,寺僧逐渐四散,看经寺被征作粮食仓库,后又拆寺造厂,殿宇佛缘僧舍一应俱毁。现仅存原看经寺山门前古樟树一棵,清代宝鼎足六角石狮子底座。20世纪80年代,有僧人净修在离原看经寺约十米的河东岸重建看经寺,并经有关部门批准为宗教活动场所,正式对外开放。

从有关历史资料及口碑相传来看,段塘似乎缺乏一定意义上的名人,但自古以来,却有许多为段塘造福的人物。远的有构筑它山堰、疏浚南塘河的唐朝县令王元暐,近的有清道光年间(1821—1850)重修启文桥的余嘉福。改革开放后,香港著名企业家、宁波市荣誉市民沈炳麟先生更是慷慨解囊,于1986年捐资兴建了顺德路、顺德桥,使交通严重闭塞的关家村有了通衢大道。关家村也从此走上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小康之路。

沈炳麟先生接受荣誉市民证书

沈炳麟(1913—),祖籍浙江湖州,生于宁波,16岁赴上海学做生意,1945年开设炽丰华行,经营草帽进出口业务。1946年移居香港,50年代创建大织造有限公司并任董事长。改革开放后,沈炳麟先生在上海创立应善良福利基金,抱着“救灾扶贫、雪中送炭”的宗旨,捐资近三亿元,项目遍及全国各地。1995年被评为全国“十大扶贫状元”之一。他第一个捐资助建了宁波恩美儿童福利院。沈炳麟在宁波捐资兴办的项目还有学校幼儿园、医院等。1995年他被宁波市人大常委会授予“宁波市荣誉市民”称号。

(海曙区文物保护管理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