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街道位于海曙区西北部,东沿北斗河、北郊路相临姚江,南起中山西路,西至萧雨铁路与望春街道毗邻,北至蔡江河与江北区接壤,面积3.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87万人,暂住人口0.9万人。
西门街道,原为西郊镇。宁波解放后,宁波城区从鄞县析出置市,划入海曙区管辖。1956年2月,建立西郊街道办事处,1960年4月,改称甬江人民公社西郊分社,1978年7月,复称西郊街道,1984年8月正式定名西门街道。宁波高专(现为宁波工程学院)创办于此。其间,新芝路一带新建高塘一村、二村、三村、四村等大片居民住宅小区。1987年4月,西门街道办事处调整为西门和高塘两个街道办事处。1992年10月,两街道合并称西门街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现街道下辖文化、汪弄、龙柏、柳庄、新高、新芝、永丰、北郊、芝红、翠南、翠中、钱东、胜丰13个社区。
西门街道,以地处于原宁波城的西城门外而命名。其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东晋。当时,孙恩率农民起义军自海上攻明州,守将刘牢之在西门外筑城基,以备御攻城之军。由于刘牢之所筑的城基,上植筱竹,俗称“筱墙”。这是宁波最早出现的城墙,今留下“筱墙巷”地名。898年,明州刺史黄晟修筑罗城,环城筑十门;其中,西门时称“望京门”或“朝京门”。辖区内的西塘河是四明水脉进城的要口,也是甬城通往京城水上要道。出西门,沿西培河,分别有望京桥、大卿桥、新塘桥、西城桥等。自唐以来,城中之水从大雷经广德湖,流西塘河入西门,注入日湖、月湖两湖,便州民之利。
目前,西门街道辖区内大多为新居民区,历史文化内涵丰富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塘河、卖鱼河一带。这里曾有会别亭。王安石任鄞县县令时曾写过《书会别亭》:“西城路,居人送客西归处。年年却问去何时?今日扁舟从此去,春风吹花落高枝,飞来飞去不自知。路上行人亦如此,应有重来此处时。”在筱墙巷之北,曾有西寿昌寺。宋淳祐间(1241—1252),因城中寿昌寺被毁,其址久而被民居所占,乃徙建于西门之外。
西门街道历史上曾有过许多名门望族。其中,西城袁氏和城西范氏是最具影响的两大望族。西城袁氏有宋末抗元英雄袁铺、鄞县教谕袁士元(袁镛之孙)、袁琪(袁士元之子)等。
袁镛,系南宋临安府袁子诚之后。宋咸淳年间(1265—1274)进士,以忠孝节义闻名于世。德祐二年(1276),元兵打到宁波。袁镛与南宋宗室赵孟传、少监谢昌元结纳联盟,誓死保城殉国。元兵先派遣游骑18人在鄞西资教寺隐蔽,伺机等待前来进攻的袁铀队伍。袁镛游说赵、谢两人,共同出兵。然而赵、谢两人于车厩献图降。袁铺失去援兵,一介忠丞遂在资教寺遇害。当日正值清明节,家人前往鄞西扫墓,舟船到鳖山时突闻家公遇害,一家17人跳入河中赴死,只留下小儿子泽民被仆人所救。其故居原在西门外柳庄街以西一带。2005年,西城袁氏后裔在原遗址地立了纪念碑文。
袁士元,子彦章,为袁镛的孙子,泽民的儿子。对父亲尽孝至极,曾为治愈父病,而吸吮其背上的虫疽。学识渊博,曾任贸K内书院院长,在西门外构筑别墅,并围栽了成百上千的菊花,人称“菊村先生”,著有《书林外集》七卷。
袁琪(1335—1410),字廷玉,为菊村先生之子,精通相术。据传明洪武年间(1368-1398),袁琪从普陀洛迦山异僧别古崖学相术,得其传,渐负名。由姚广孝推荐于燕王朱棣,召他至顺天府(今北京),朱棣扮饰卫士混杂其间,他即指识,召入府内相面,称朱有天子相。朱棣大喜,怕露风声,遣其回家。后朱棣即位永乐帝,思及相术之验,欲封其高官,他托言“但求杖头不缺,能酣饮足矣。”遂得御题金牌:“赐汝金牌,任汝行走,遇军支钱,逢坊吃酒,有人问汝根由,道是永乐皇帝的好友。”袁琪回乡居住在西门外,环舍遍种柳树,自称“柳庄居士”。著有《柳庄集》。有诗日:“菊成村舍柳成庄,蕴藉风流接野航。剩有孤亭碑影在,桥南桥北久荒凉。”柳庄街便由此而来。
柳庄街原称柳庄坊,宋元时期称新塘桥北,明景泰起称今名。此坊为袁琪所建。坊立石二,架横梁,梁书“柳庄”两字,梁坊之上有斗拱,承托栋檩,再饰有椽,复盖小青瓦。毁于1966年“文革”时期。在柳庄街北头原有圣旨亭,有圣旨亭碑记存世,为明仁宗帝所赐的圣旨。以表彰袁氏祖上的功德和孝义。现在的新芝路也便是“圣旨亭”的谐音演化而来。在新芝公园内,复建有“新芝(圣旨)亭”。(www.daowen.com)
城西范氏是天一阁藏书楼主人范钦的宗族。曾出过万历进士、四川参政范钫和其弟嘉靖举人范钫,万历进士、漳州知府范汝梓,顺治进土、广东右布政使范廷元,顺治进土、兖州知府范光遇,康熙会元、延平知府范光阳,范光阳孙子、雍正进土、商河县知县范从律等名人。
今日柳庄街
此外,如乌楼陈氏,曾出过嘉靖壬戌进土、刑部郎中的陈大章,与明代大学士沈一贯同为“甬上七子”之一的陈大鲁,长于论史的大鲁侄子陈陟,“西皋三陈”的陈土绣、陈士京、陈弼肩,黄宗羲高徒陈澄衷,康熙年间被举为博学鸿儒授翰林检讨的陈鸿绩,乾隆进士陈昌等。玉和堂李氏,曾出过顺治进土、漳州推官李燧升,陕西崇信县令李麟经,道光举人李润德等。大卿桥陈氏,曾出过鸿胪寺少卿陈应逵、太仆寺正卿陈大经、工部郎中陈国栋、郧县知县陈沂、无锡知县陈国鼎等。
西门街道内尚存有一些古水利设施,现择而简介之。
新河,宋吴潜发起所凿。原西塘河没有与姚江相通的,或虽通而河口甚浅,其水两分:一由西塘河入郡城,一由西濠河入郡城。而新河的开凿,南引西塘河水,自新河桥入,环海会寺而东,出西塘桥,合西濠河之流,北至保丰碶而注入姚江。
保丰碶,位于西门北郊路永丰桥以北的姚江西岸,现碶址尚在。西塘河之西北水流泄水保丰之用,初建于宋淳祐二年(1242),建闸两间,立三石柱,浦口造有板桥。老百姓借此碟之利,可保丰年,遂称“保丰”。南宋开庆元年(1259),知府吴潜扩大了碳址,改为五柱四门,更名为“永丰”。现该碳还发挥着内河排涝泄洪的作用。
大卿桥,原为三孔大石拱桥,跨西塘河约6。米,桥孔跨水10米,桥洞高约5米,桥栏雕有石狮,外观宏伟而精巧,为当时甬上最高大的桥。1991年,此桥被改建成10米宽的水泥梁桥。大卿桥得名于桥旁的陈氏望族的陈恭。永乐三年(1405),陈恭中举人后,参与修典,至宣德年间(1426—1435)官至大理寺少卿,正统年间(1436—1449)升至工部尚书。因其为官公正,故称其“大卿”,桥名由此得之。
(海曙区文物保护管理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