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区地处宁波市中心的老城区,是宁波市委、市政府的所在地。因境内古有谯楼(鼓楼),明万历十三年(1585)重建后称“海曙楼”而得名。东临奉化江,北濒余姚江,西南与鄞州区接壤。全区总面积29.44平方公里,下辖鼓楼、月湖、江厦、西门、南门、白云、段塘、望春8个街道,户籍人口30.55万人。
海曙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唐长庆元年(821),经奏准朝廷迁明州州治至三江口。刺史韩察发民筑子城,周长420丈,南端建谯楼,北端建州衙(今中山广场址),民居子城外。长庆三年(823),刺史应彪于州治东奉化江(今江厦桥址附近)连舟16艘,筑东津浮桥,此为宁波最早的跨江浮桥。工竣,适天现彩虹,故名灵现桥,后称灵桥。两年后,南移至今址。乾宁五年(898),黄晟发民筑明州罗城(亦称外城),版筑夯土,砌以砖石,周长18里。至此,城市双城体系、形制基本完成,成为历代州、路、府、县治所在。明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准鄞县人单仲友奏,因明州同国号,乞改名。帝以郡有定海县,海定则波宁,而改为宁波府,宁波名称始此。明州卫亦改为宁波卫。1927年,划城厢及近郊始建宁波市。1949年,设海曙、镇明两区。1951年,设为海曙、望京、月湖、灵塔4区。1956年2月,撤销区,设街道办事处属市派出机构。1958年,又改设海曙、镇明两区,以后多次变更。至1984年,海曙、镇明两区合并,称海曙区。
海曙境内名胜古迹、旅游景点众多。其中,区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处:天一阁、永丰库遗址、宁波天宁寺、浙东学派史迹(白云庄及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墓)、钱业会馆。省、县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张苍水故居、伏跑室、天封塔、贺秘监祠、延庆寺、观宗寺、宁波城隍庙、高丽使馆旧址、范宅等20多处。中山路、解放路、开明街、灵桥路、药行街等是见证城市商业繁华的历史名街,保留有月湖、郁家巷、永寿街等反映宁波传统风貌和历史文化内涵的街区、地段。(www.daowen.com)
2008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2.19亿元,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7.2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9.17亿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5304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49亿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