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明代景德镇景德窑与福建德化窑白瓷的珍藏系列

明代景德镇景德窑与福建德化窑白瓷的珍藏系列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代建立了景德镇官窑,所以这时景德镇的瓷业生产分成官窑和民窑两种,官窑为皇家制造宫廷用瓷;民窑的粗瓷供应广大群众,细瓷则供中上层地主富商所用,同时销往国外。此期值得一提的是始于宋代而在盛于明代的德化窑白瓷。福建德化窑是明代久负盛名的地方窑,它生产的白瓷釉色纯洁莹白,胎与釉浑然一体,结合紧密,釉层与胎质几乎分不清楚,如脂似玉,创造出了一种独具一格的“象牙白”,被视为中国白瓷代表。

明代景德镇景德窑与福建德化窑白瓷的珍藏系列

章玲

天一阁——中国最古老的私家藏书楼之一,素来以藏书闻名遐迩。也许当年范钦自己都未曾想到,作为私家藏书楼的代表,会有后来依照天一阁形制而建造的文澜、文渊阁等藏书楼以及后代藏书家的慕名捐赠……20世纪70年代,“别宥斋”朱酂卿先生所指除古籍之外,还有一千多件文物鲜为外人所知。这些文物门类众多,为大多数收藏家所追购之物,其中包括字画青铜器、玉器、陶漆器等等。字画另述,此不赘言。器物中数量最多、涵盖时代最广、器型最为丰富的藏品当数陶瓷器。因此,在建阁440周年之际精选101件编汇成册,以飨人目。

陶瓷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在造型、色泽、装饰等方面具有高超的工艺水平,蕴含了极高的美学鉴赏价值。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至旧石器时代,距今约一万年以前,陶器出现之后,在长江中下游一带吴越境内,能工巧匠"点土成金”,经高温烧制出了外表有一层薄釉的原始瓷,直至两汉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瓷器。三国、两晋时期,江南陶瓷业发展迅速,相继在萧山上虞余姚一带出现了越窑等著名窑址。越窑青瓷釉面以青黄色为大多数,装饰方面仍以器物造型变化为主要手段,但已开始做多种新的尝试,如刻划花、贴花以及用褐彩打破单一的青釉,使之更加活泼等等。所制器物注重品质,加工精细,可与金、银器相媲美,成为当时名门望族的日用品。而在北方,由于连年的战乱,制瓷业发展滞后,此时才开始起步,但却令人惊喜地出现了一种独特的、而且对后世具有深远意义的陶瓷品种,这就是白瓷。

唐代的瓷器以南方青瓷、北方白瓷为主。到了宋代,烧制技术到达了炉火纯青的成熟阶段,有六大窑系即龙泉窑系、青白瓷系、定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系和磁州窑系之说。艺术上取得了空前绝后的成就,以龙泉窑为例,因窑址大多在今浙江省龙泉县境内,故名。以烧制青瓷而闻名,釉色晶莹滋润,青碧如玉,造型古朴端巧,曲直有致,如南宋龙泉窑粉青玉壶春瓶。南宋都城南迁,随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移,再加上蒙古兵南下,北方长年战乱频频,各名窑相继衰落。到了元代,制瓷业重心也相应南移,以景德镇、龙泉为中心。而此时由于外族入侵,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元青花、釉里红的出现以及制瓷技艺向景德镇集中,景德镇在瓷业生产上集南北名窑之大成,工艺水平有突破性进展,生产规模也越来越大,从而使制瓷业进入了大发展时期,它也由此成为“业陶都会”。这个时期是我国在瓷器装饰艺术上进入的一个崭新时代,影响巨大而且流传深远。

明代是我国资本主义因素开始萌芽的时期,手工业商业及对外贸易都有了很大发展。瓷器成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到明代又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为前代所不及。明代建立了景德镇官窑,所以这时景德镇的瓷业生产分成官窑和民窑两种,官窑为皇家制造宫廷用瓷;民窑的粗瓷供应广大群众,细瓷则供中上层地主富商所用,同时销往国外。因此,此时真正能代表明代瓷业时代特征的便是景德镇瓷器。其产品以青花、五彩为主流,在元代基础上又有了进一步发展,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将陶瓷艺术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地。而宋元盛极一时的龙泉窑在明代逐渐衰落,但早中期器物仍精美,造型多硕大厚重,以炉、盘、瓶等为主,如八卦纹三足炉、刻折枝花卉纹盘。此期值得一提的是始于宋代而在盛于明代的德化窑白瓷。福建德化窑是明代久负盛名的地方窑,它生产的白瓷釉色纯洁莹白,胎与釉浑然一体,结合紧密,釉层与胎质几乎分不清楚,如脂似玉,创造出了一种独具一格的“象牙白”,被视为中国白瓷代表。其装饰工艺主要有刻、划、印花和堆贴,生产的器皿主要以生活用具为主,但最具特色的应为瓷塑。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载“德化窑惟以烧造瓷仙精巧”。德化窑的白瓷生产一直延续至清代,但技术却维持在一般的水平。

我国的制瓷工艺发展到清代,可谓登峰造极。特别是早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盛世更是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无论质量、数量都是前代不可比拟的。当时描写制瓷业盛景的诗句“昼间白烟掩空,夜间红焰烧天”,已可见一斑。

康熙朝在装饰技法、造型艺术上既仿古又有创新。造型方面各类装饰性器物如瓶、尊之类大大增加。由于此时在器型和釉色方面极力推崇明永乐、宣德、成化朝的器物,所以模仿前代名瓷也是这一时期的生产特点。工艺上以青花为主,新增了珐琅彩、粉彩和釉下三彩,尤其是康熙青花色调青翠艳丽,层次分明,那浓淡的笔韵能分五色,如水墨画一般,含蓄而生动。装饰风格多受当时著名画家“四王”的影响,内容以山水花鸟、人物故事、长篇铭文等最具特色。(www.daowen.com)

雍乾时粉彩的成就最为突出,其色调温润,鲜艳而不妖冶,立体感强烈,取代了康熙五彩的地位。此外,这一时期仿宋代汝、官、哥、定、均五大名窑的作品也很成功,有的几可乱真。洒蓝、年蓝、祭蓝、茶叶末等单色釉亦是佳作多多。器型方面,雍正瓷器造型不同于前代,它一改康熙时浑厚占拙之风,代之轻巧俊秀,典雅精致。外形线条柔和圆润。纹饰多偏重图案化,有规则可循,除仿明云龙、云凤、云鹤、缠枝花卉外,还盛行以过枝技法绘桃果、牡丹、玉兰、云龙等;画人物渔樵耕读以男为多,琴棋书画以女为多,纹饰线条纤细柔和。奢华的乾隆朝则刻意求奇、求巧、求精,故大件装饰性器物的造型与前朝相比变化不大,各类精巧小器如鼻烟壶、鸟食罐、象生谊等却出现不少,包括纹饰内容也最为繁杂,但均以吉祥如意为主题,纹饰必有寓意,意境却较通俗,如龙凤呈祥、百蝶、百鹿、百福、百子、瓜蝶连绵、官爵荣升、三星八仙等。

嘉庆以后,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各朝的制谎业都没有什么特别的建树,乏善可陈。其瓷器的制作工艺、纹饰内容、表现技巧、器型样式等都未能超越清代康、雍、乾三朝。具体来讲,嘉庆朝承袭旧制,不思进取,后期开始,工艺日趋衰落,产品多显粗糙笨拙之象。除传统器型外,奇巧华丽的观赏品也逐渐减少,缺乏创新。道光时期瓷器造型较笨拙,缺乏灵性,板滞生硬。咸丰时期,国力衰败之极,连年兵变,百业俱废。咸丰末年,又遭八国联军入侵,国家受到巨大损失,陶瓷业也难逃厄运,所以咸丰时期的传世品很少。同治瓷器以承袭前朝为主,器型呆板,装饰图案多采用吉祥纹样以及龙凤云鹤等,格调不高,如此种种。当然每个朝代还是有一些代表作品,像嘉庆朝的粉彩瓷、道光朝的青花山水、咸同间的一些彩器等等。随着整个清朝社会经济的衰退,制瓷业也不断地走下坡路。一语以蔽之:“一代不如一代。”虽然“同光中兴”之后,制瓷业大有再兴之象,却终究是回光返照,难以新生了。

宣统是清代最后一朝。制瓷技术上有所提高,质量样式方面都有改良,但终因时同混乱、经费不足而以失败告终。所以这一时期所留下的产品数量不多,至今已为稀品。到清朝末年,由于政治腐败和洋货的冲击,陶瓷生产已经呈现出败落之势。民国初年,袁世凯称帝,仿效前朝,于1916年派员到景德镇督烧,以粉彩为主,生产御用瓷器。在很短的一段时间内,烧出数量极少的一批“洪宪瓷”,时间极短,存世不多。

在景德镇官窑以外,各地民窑也在蓬勃发展,如上所述的龙泉窑、德化窑等等,其中以江苏宜兴所产的紫砂为最具特色。紫砂壶最早出现于北宋,盛于明清,真正广泛地使用与饮茶习惯的改变有很大关系。明代人们已不再时兴“斗茶”,改烹茶为沏茶,对茶具的要求相对提高。在实践中人们发现紫砂壶泡茶味道醇厚,加之陶质的紫砂壶无釉无彩,正适合明代文人雅士回归自然的审美情趣,从此便风行天下,制壶高手们也应运而生。供春(龚春)、时大彬即为当时知名高手,作品存世极少。而清代有许多文人墨客热衷壶艺,纷纷制壶铭刻,所做紫砂壶造型质朴,格调高古清雅,尤以画家陈鸿寿为代表。本书所列经生(陈鸿寿)款、赧翁(梅调鼎)款紫砂壶即为收藏家所热爱之物。

综上所述,顺着陶瓷发展的历史足迹一脉而来,于1000余件藏品中尽量选择有代表性、可观赏性强的器物共101件,每件均作简单描述,期里能够满足广大收藏爱好者的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