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游记》土族溯源研究:唐僧通关之诸王国

《西游记》土族溯源研究:唐僧通关之诸王国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唐僧在西域经历的诸王国有:车迟国、乌鸡国、宝象国、比丘国、朱紫国、狮驼国、祭赛国、西梁女国、天竺国。《西游记》三十六回至三十九回描述妖道将乌鸡国国王推入井中,唐僧师徒医活真国王、打败假国王。宝象国,可译为保卫家乡之“保乡国”,保卫家乡是吐谷浑男儿们的职责所在。在唐僧师徒与众仙的帮助下,众小儿得救,国王醒悟。

《西游记》土族溯源研究:唐僧通关之诸王国

唐僧西域经历的诸王国有:车迟国、乌鸡国、宝象国、比丘国、朱紫国、狮驼国、祭赛国、西梁女国、天竺国。

很多人认为,这些国家是作者虚构的,没有实际意义。仔细阅读《西游记》,笔者看出了端倪,这些国家的名称具有现实意义。将这些国家名称翻译一下,准保你意犹未尽,不由赞叹作者的智慧所在。

车迟国,可翻译为“扯吃国”,意思是以宴会的方式讨论国事、家事。那时的吐谷浑王国没有专门的会议厅,诸多事情都是在一起吃饭的时候进行讨论、决策

《西游记》中从四十四回到四十六回描述的是孙悟空在车迟国与三个大力魔王斗法的故事。师兄弟三人在三清观一通大吃后,用尿液充当圣水给大力魔王喝。国王听信魔王之言重道轻佛,屠杀奴役佛僧。孙悟空用佛家本事劝醒车迟国国王,让他三教合一:望你把三教归一:也敬僧,也敬道,也养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

这里作者用“车迟国”命名,一则在三清观猛吃一顿;二则,算是给佛僧争取到了地位,儒释道三家信众都得吃一口饭吧?大家有饭吃,国家江山才得稳固。

乌鸡国,“乌鸡”在青海土族语言中是“喝”的意思,主要指喝酒。

《西游记》三十六回至三十九回描述妖道将乌鸡国国王推入井中,唐僧师徒医活真国王、打败假国王。在三十九回孙悟空与观音的对话中点明了“乌鸡”来由。书中写道:

行者道:“菩萨,这是你坐下的一个青毛狮子,却怎么走将来成精,你就不收服他?”菩萨道:“悟空,他不曾走,他是佛旨差来的。”行者道:“这畜类成精,侵夺帝位,还奉佛旨差来。似老孙保唐僧受苦,就该领几道敕书!”

菩萨道:“你不知道;当初这乌鸡国王,好善斋僧,佛差我来度他归西,早证金身罗汉。因是不可原身相见,变做一种凡僧,问他化些斋供。被吾几句言语相难,他不识我是个好人,把我一条绳捆了,送在那御水河中,浸了我三日三夜。多亏六甲金身救我归西,奏与如来,如来将此怪令到此处推他下井,浸他三年,以报吾三日水灾之恨。‘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今得汝等来此,成了功绩。”

行者道:“你虽报了什么‘一饮一啄’的私仇,但那怪物不知害了多少人也。”菩萨道:“也不曾害人。自他到后,这三年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何害人之有?”行者道:“固然如此,但只三宫娘娘,与他同眠同起,点污了他的身体,坏了多少纲常伦理,还叫做不曾害人?”菩萨道:“点污他不得。他是个骟了的狮子。”八戒闻言,走近前,就摸了一把,笑道:“这妖精真个是‘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了!”行者道:“既如此,收了去罢。若不是菩萨亲来,决不饶他性命。”

“乌鸡”之音在土语中是“喝”之意。观音被那国王在水中泡了三天三夜,国王又被骟狮推入井里泡了三年,皆与“水”有关;那句“糟鼻子不吃酒——枉担其名”说的是喝酒,也在讥讽骟狮未能喝得三宫之水,女人“水”也。

宝象国,可译为保卫家乡之“保乡国”,保卫家乡是吐谷浑男儿们的职责所在。在《大唐西域记》中有“宝国”“象国”之称谓,《西游记》作为神魔小说,将两国之名揉在一起,叫宝象国,取其谐音有“保乡”之意。也可以直接理解为视大象为宝的国家,在中国西部因印度佛教的原因,大象一直被尊崇为佛教神兽。

在《西游记》第二十八回“花果山群妖聚义 黑松林三藏逢魔”中,孙悟空含泪辞别了师傅回到花果山,只见——

回顾仙山两泪垂,对山凄惨更伤悲。

当时只道山无损,今日方知地有亏。

可恨二郎将我灭,堪嗔小圣把人欺。

行凶掘你先灵墓,无干破尔祖坟基。

满天霞雾皆消荡,遍地风云尽散稀。

东岭不闻斑虎啸,西山那见白猿啼。

北溪狐兔无踪迹,南谷獐img没影遗。

青石烧成千块土,碧砂化作一堆泥。

洞外乔松皆倚倒,崖前翠柏尽稀少。

椿杉槐桧栗檀焦,桃杏李梅梨枣了。

柘绝桑无怎养蚕?柳稀竹少难栖鸟。

峰头巧石化为尘,涧底泉干都是草。

崖前土黑没芝兰,路畔泥红藤薜攀。

往日飞禽飞那处?当时走兽走何山?

豹嫌蟒恶倾颓所,鹤避蛇回败坏间。

想是日前行恶念,致令目下受艰难。

孙悟空回到花果山,眼见一片惨状后重整旗鼓,和残兵一起重修花果山,但见:

大圣把旗拆洗,总斗做一面杂彩花旗,上写着“重修花果山,复整水帘洞,齐天大圣”十四字。竖起杆子,将旗挂于洞外,逐日招魔聚兽,积草屯粮,不题“和尚”二字。他的人情又大,手段又高,便去四海龙王,借些甘霖仙水,把山洗青了。前栽榆柳,后种松楠,桃李枣梅,无所不备,逍遥自在,乐业安居不题。(www.daowen.com)

在“宝象国”为名的章回中,尽管唐僧依旧被妖怪所捉,但孙悟空被贬回花果山,事实上是去“保卫家乡”,有效抵制了二郎小圣的侵略和欺凌。

历史上,吐谷浑打拼了三百多年的基业,被吐蕃占领;最终在唐王朝的协助下,吐谷浑残存实力得以延续。

比丘国,有专家认为比丘国指的是“尼泊尔”。在《西游记》中,作者所写的不是“地理”。作者一直在表达自己的“道家思想”,这里的比丘国指人的“宗教信仰”。有道是:“一念才生动百魔,修持最苦奈他何。但凭洗涤无尘垢,也用收拴有琢磨。扫退万缘归寂灭,荡除千怪莫蹉跎。管教跳出樊笼套,行满飞升上大罗。”意思是所谓的“魔”“怪”皆是人的欲望所生,要保持操守很困难。为了成仙成佛,常洗心中的污垢、节制心中的欲念很有必要。只有荡除了不合理的贪念,跳出了欲念的牢笼,坦然面对现实方可升上“大罗”(道教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境界。在第七十八回中,作者虚构了比丘国国王听信妖魔国丈之言要取“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煎汤服药。服后有千年不老之功。这些鹅笼里的小儿,俱是选就的,养在里面。人家父母,惧怕王法,俱不敢啼哭,遂传播谣言,叫做小儿城。”在唐僧师徒与众仙的帮助下,众小儿得救,国王醒悟。现代人看这个故事,只觉得国王昏庸、国丈可耻。现实中有这样的国王吗?有也只是在商纣王时代,纣王昏庸,听信妖女苏妲己之言祸害百姓。也有专家考证,商纣王并非人们所闻那样昏庸,只是后来政敌的污蔑而已。善良的人们可以想象,作为一代君王,他会不会为了给自己治病残害那么多儿童的生命?历史上杀戮多多,那也是战争、政治斗争造成的。和平时期,帝王岂能为了治病而去杀戮百姓?《西游记》中如此描述有无现实意义呢?

翻开吐谷浑时期的历史,男童参与战争是事实。吐谷浑进驻青海只有七百户,要在青海立足称霸,人口是第一需求。君不闻吐谷浑王叶延十岁丧父,小小年纪扎草人伺机报仇,众人将十岁儿童推上王位。族中其他儿童也都要参与战事,在军营跑腿、放马、站哨。从土族人口中可以得知,男童十二岁都要离开家乡,此后一生都要在牧场中度过。特定的历史、特定的自然环境,注定吐谷浑王国的男儿们全民皆兵,诸王与百姓吃住都在一起,有战事冲锋在前。儿童自小离开母亲,跟着父亲、叔伯冲锋陷阵。这些个男童乳臭未干,却要参与战事。在古代,统治阶级不会对儿童网开一面的,《西游记》作者是否向人们展示这段不堪的历史?

朱紫国,其谐音为“柱子国”,青海汉人民间俗语将男人阳具称为“柱子”。孙悟空经过朱紫国,国王因失去爱妃而生病,孙悟空用泻药“巴豆”、马尿(马兜铃)为国王治病,用药“壮其肾阳”治体病;再降妖找回国王的爱妃治其心病。在这一回中,作者挑明了说:若要身体好,“阴阳二鸟”不可分离。

《西游记》六十八回到七十一回用了四回之笔墨描绘了朱紫国轶事。土族人看“朱紫国”这四回,犹如看自己身边的故事一般。

唐僧师徒继续前行,老远看到一座城池,“三藏勒马叫:‘徒弟们,你看那是什么去处?’行者道:‘师父原来不识字,亏你怎么领唐王旨意离朝也!’三藏道:‘我自幼为僧,千经万典皆通,怎么说我不识字?’行者道:‘既识字,怎么那城头上杏黄旗,明书三个大字,就不认得,却问是甚去处何也?’三藏喝道:‘这泼猴胡说!那旗被风吹得乱摆,纵有字也看不明白!’行者道:‘老孙偏怎看见?’八戒、沙僧道:‘师父,莫听师兄捣鬼。这般遥望,城池尚不明白,如何就见是甚字号?’行者道:‘却不是“朱紫国”三字?’三藏道:‘朱紫国必是西邦王位,却要倒换关文。’”这段描写很有意思,通过对话可以看出,师徒们离朱紫国较远,何况旗子随风飘动,着实很难看清“朱紫国”三字。孙悟空却能看见,何故?是孙悟空使了手段吗?不太像,实际情况则是孙悟空本来就是这里的人,他对西域一清二楚,不消看便知那是“朱紫国”。

书中写朱紫国乃西牛贺洲地界,只因朱紫国王生病三年,久医不愈,贴出榜文招医问药,孙悟空揭了榜文治好了国王体病。国王自然很是感激,“御手擎杯,先与唐僧安坐,三藏道:‘贫僧不会饮酒。’国王道:‘素酒,法师饮此一杯,何如?’三藏道:‘酒乃僧家第一戒。’国王甚不过意道:‘法师戒饮,却以何物为敬?’三藏道:‘顽徒三众代饮罢。’国王却才欢喜,转金卮,递与行者。行者接了酒,对众礼毕,吃了一杯。国王见他吃得爽利,又奉一杯。行者不辞,又吃了。国王笑道:‘吃个三宝锺儿。’行者不辞,又吃了。国王又叫斟上,‘吃个四季杯儿。’八戒在旁,见酒不到他,忍得他啯啯咽唾;又见那国王苦劝行者,他就叫将起来道:‘陛下,吃的药也亏了我,那药里有马——’这行者听说,恐怕呆子走了消息,却将手中酒递与八戒。八戒接着就吃,却不言语。国王问道:‘神僧说药里有马,是甚么马?’行者接过口来道:‘我这兄弟,是这般口敞。但有个经验的好方儿,他就要说与人。陛下早间吃药,内有马兜铃。’国王问众官道:‘马兜铃是何品味?能医何证?’时有太医院官在旁道:‘主公:兜铃味苦寒无毒,定喘消痰大有功。通气最能除血盅,补虚宁嗽又宽中。’国王笑道:‘用得当!用得当!猪长老再饮一杯。’呆子亦不言语,却也吃了个三宝锺。国王又递了沙僧酒,也吃了三杯,却俱叙坐。”国王敬酒无可厚非,但这“三宝锺儿”的酒似曾相识吧?三位徒弟各饮了三杯酒,“敬酒三杯”这可是青海土、羌人的酒文化习俗,可见作者对西域酒文化也颇有研究。

孙悟空懂医也出乎唐僧的预料,孙悟空如果是土族领袖的化身,懂医一点都不奇怪。土族先民从东北带来了萨满教,“萨满”一词,在土语中就是“药”;萨满神至今仍能享受土族群众的香火,那是因为萨满神会开药方。相传,古时的萨满巫师能直接与患者对话,也就是说药神借巫师之口能够与患者对话。后来佛教传入,活佛与萨满神斗法,各自中了对方毒咒,从此萨满神不再开口讲话。摒除封建迷信的成分不提,至少我们得相信萨满巫师的智慧要比常人高些吧?也有其他民族对“萨满”的定义是“智者”。吐谷浑时代“萨满”是吐谷浑群众的精神支柱,吐谷浑领袖必定能玩转“萨满巫师”,通过萨满为百姓既治体病又医心病,国事不决也可问“萨满”。吐谷浑领袖本人也可充当萨满巫师角色,孙悟空能为人治病也就不足为怪了。

治好了国王体病还有心病要医,国王的心病便是金圣娘娘被赛太岁掠去,故而犯上相思之病。赛太岁是何方神圣?这里的“赛”字又当何意?用汉语难解之,读者只能理解为作者胡乱起了个名字罢了。用土语解就有其意,“赛”是“金子”的意思,今天土族人的口语中,“赛”就是金子,也是“人民币”。回想一下吐谷浑时代,吐谷浑王中有“阿柴、阿柴虏”之称。阿柴虏折箭的故事已经是家喻户晓了。阿柴是吐谷浑王的名字吗?非也!阿赛与阿柴同义,皆为金子之意。吐谷浑人喜欢将黄金丝编织成的金花镶嵌在白色的毡帽上,后期贫穷时依然用黄铜代替黄金饰其帽边,至今有保留。吐谷浑国“都兰”盛产黄金,管理金场的王便是“阿柴”,土族人不叫尊者之名,当然国人皆如此。只是土族人不叫尊者姓名更甚些,生活中,长者一般另有其号,口语中所叫之名并非本人姓名。“阿柴虏”便是“阿柴”的孩子,“虏虏”在羌语中是对“小孩”的爱称。

这位赛太岁,听这个名字也颇感来头不小。他肯定是个开金矿的首领,书中描写他家的锁子也是黄金打造的,更厉害的是他那三件宝贝。“行者道:‘我且问你,他那放火,放烟,放沙的,是件什么宝贝?’娘娘道:‘那里是甚宝贝!乃是三个金铃。他将头一个幌一幌,有三百丈火光烧人;第二个幌一幌,有三百丈烟光熏人;第三个幌一幌,有三百丈黄沙迷人。烟火还不打紧,只是黄沙最毒。若钻入人鼻孔,就伤了性命。’”

这里的黄金铃铛一个能放火,一个能放烟,一个能放出黄沙,更能说明赛太岁就是个“金掌柜”。有道是“沙里澄金”,这黄沙便是“沙金”。沙中淘来的金子还得提炼,便有了能放烟火的金铃。赛太岁摇动他那金铃之机也是黄金入库之时,在任何年代只要有了“赛”这个东西,任何人都会一跃变成“太岁”,自然就有无穷的法力。

金圣娘娘被这赛太岁摄去后,受张紫阳的五彩霞衣庇护,三年不得近身。这个情节更似土族婚俗,土族姑娘一般十二三岁出嫁,着五彩霞衣,有伴娘陪伴,来到男方家与伴娘一起生活三年余方可圆房。如今,结婚年龄推迟,嫁到男方家也得等三天方可圆房。五彩霞衣至今是土族妇女的着装,青海互助县因此得美名曰:“彩虹故乡。”

观音菩萨降了妖后揭穿了因果,“菩萨道:‘你不知之。当时朱紫国先王在位之时,这个王还做东宫太子,未曾登基。他年幼间,极好射猎。他率领人马,纵放鹰犬,正来到落凤坡前,有西方佛母孔雀大明王菩萨所生二子,乃雌雄两个雀雏,停翅在山坡之下,被此王弓开处,射伤了雄孔雀,那雌孔雀也带箭归西。佛母忏悔以后,吩咐教他拆凤三年,身耽啾疾。那时节,我跨着这犼,同听此言,不期这孽畜留心,故来骗了皇后,与王消灾。至今三年,冤愆满足,幸你来救治王患。我特来收妖邪也。’”这一段也与吐谷浑河南王吐延的命运相似,吐延英年带箭归西。吐谷浑历史上有“带箭归西”这样的大事件,书中强调一下顺理成章,一则反映历史,二则告诫人们一切皆有“因果相报”。

《西游记》作者将这一西域邦国称为“朱紫国”还有一层更深的寓意,在儒学中《论语·阳货》中有云:“恶紫之夺朱也”,注曰“朱,正色;紫,间色之好者。恶其邪好而夺正色。”[7]后因以“朱紫”比喻以邪乱正或真伪混淆。《西游记》中,孙悟空是吐谷浑王的生活原型,朱紫国本是吐谷浑的王国,让孙悟空去给吐谷浑王国国君治病,这里《西游记》作者有意以邪乱正、真伪混淆,希望读者能“夫明者独见,不惑于朱紫”[8]。

狮驼国,“狮驼国”三字读音在青海土族语中指的是道家的术语纯阴之物——“女阴”。唐僧师徒经历狮驼国,国中有三个魔头,分别是大王、二王、三王,分别指“情魔”“欲魔”“色魔”。对修行人等这三魔最为厉害。书中这样描述:“那妖精一封书到灵山,五百阿罗都来迎接;一纸简上天宫,十一大曜个个相钦。四海龙曾与他为友,八洞仙常与他作会。十地阎君以兄弟相称,社令、城隍以宾朋相爱。”如来也曾与他沾亲带故,唐僧师徒被这三魔所困,解救他们的必须是如来亲自出马方可。魔头旗下的小妖叫“小钻风”,对悟空说:大王“一口曾吞了十万天兵”;“二大王身高三丈,卧蚕眉,丹凤眼,美人声,匾担牙,鼻似蛟龙。若与人争斗,只消一鼻子卷去(这里的鼻子就是胳膊),就是铁背铜身,也就魂亡魄丧!”小妖接着说:“我三大王不是凡间之怪物,名号云程万里鹏,行动时,抟风运海,振北图南。随身有一件儿宝贝,唤做‘阴阳二气瓶’。假若是把人装在瓶中,一时三刻,化为浆水。”孙悟空来到魔头门前,但见“骷髅若岭,骸骨如林。人头发img成毡片,人皮肉烂作泥尘。人筋缠在树上,干焦晃亮如银。真个是尸山血海,果然腥臭难闻。”大圣终被阴阳二气瓶所吞,“到了瓶中,被那宝贝将身束得小了,索性变化,蹲在当中;半晌,倒还荫凉,忽失声笑道:‘这妖精外有虚名,内无实事。怎么告诵人说这瓶装了人,一时三刻,化为脓血?若似这般凉快,就住上七八年也无事!’咦!大圣原来不知那宝贝根由:假若装了人,一年不语,一年荫凉;但闻得人言,就有火来烧了。大圣未曾说完,只见满瓶都是火焰。幸得他有本事,坐在中间,捻着避火诀,全然不惧。耐到半个时辰,四周围钻出四十条蛇来咬(男女交合,缠抱在一起,手脚各含五根指头,总共四十条)。行者轮开手,抓将过来,尽力气一揝,揝做八十段。少时间,又有三条火龙出来(情、欲、色或是男女身上的敏感器官),把行者上下盘绕,着实难禁,自觉慌张无措道:‘别事好处,这三条火龙难为。再过一会不出,弄得火气攻心,怎了?’他想道:‘我把身子长一长,券破罢。’好大圣,捻着诀,念声咒,叫:‘长!’即长了丈数高下,那瓶紧靠着身,也就长起去;他把身子往下一小,那瓶儿也就小下来了。行者心惊道:‘难,难,难!怎么我长他也长,我小他也小?如之奈何!’说不了,孤拐上有些疼痛,急伸手摸摸,却被火烧软了,自己心焦道:‘怎么好?孤拐烧软了!弄做个残疾之人了!’忍不住吊下泪来,——这正是:遭魔遇苦怀三藏,着难临危虑圣僧。——道:‘师父啊!当年皈正,蒙观音菩萨劝善,脱离天灾,我与你苦历诸山,收殄多怪,降八戒,得沙僧,千辛万苦,指望同证西方,共成正果。何期今日遭此毒魔,老孙误入于此,倾了性命,撇你在半山之中,不能前进!想是我昔日名高,故有今朝之难!’正此凄怆,忽想起:‘菩萨当年在蛇盘山曾赐我三根救命毫毛,不知有无,且等我寻一寻看。’即伸手浑身摸了一把,只见脑后有三根毫毛,十分挺硬。忽喜道:‘身上毛都如彼软熟,只此三根如此硬枪,必然是救我命的。’即便咬着牙,忍着疼,拔下毛,吹口仙气,叫‘变!’一根即变作金钢钻,一根变作竹片,一根变作绵绳。扳张篾片弓儿,牵着那钻,照瓶底下飕飕的一顿钻,钻成一个眼孔,透进光亮。喜道:‘造化!造化!却好出去也!’才变化出身,那瓶复荫凉了。怎么就凉?原来被他钻了,把阴阳之气泄了,故此遂凉。”瓶中那三条火龙便是“情”“欲”“色”,也只有观音所赠的三根毫毛无比坚挺,孙悟空的“孤拐”与浑身毛发皆被“欲火”烧软了。

“狮驼国”一词之谐音,在土族语中是“女阴”之意。分析唐僧师徒遭受此难,文中内容与“狮驼国”一词含义也是极其相符的。

祭赛国,“祭赛”读音在青海土族语言中是“看”的意思。

在《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经历祭赛国金光寺,寺中有宝珠被九头虫所盗。“金光”“宝珠”皆是用来欣赏的,与“看”有关。

一日唐僧师徒来到一城下,但见:龙蟠形势,虎踞金城。四垂华盖近,百转紫墟平。玉石桥栏排巧兽,黄金台座列贤明。真个是神洲都会,天府瑶京。万里邦畿固,千年帝业隆。蛮夷拱服君恩远,海岳朝元圣会盈。御阶洁净,辇路清宁。酒肆歌声闹,花楼喜气生。未央宫外长春树,应许朝阳彩凤鸣。

悟空立马下了定义:“那座城池,是一国帝王之所。”与帝王之所不太相称的是这里的和尚佩戴镣铐、重刑相加。据说是皇家寺院金光寺的宝珠被盗,昏庸的国王以为是和尚们所为。通过孙悟空的调查发现是海内的九头虫所为,金光寺失却了宝珠自然香火不旺。有那宝珠时,“‘此城名唤祭赛国,乃西邦大去处。当年有四夷朝贡:南,月陀国;北,高昌国;东,西梁国;西,本钵国。年年进贡美玉明珠,娇妃骏马。我这里不动干戈,不去征讨,他那里自然拜为上邦。’三藏道:‘既拜为上邦,想是你这国王有道,文武贤良。’众僧道:‘爷爷,文也不贤,武也不良,国君也不是有道。我这金光寺,自来宝塔上祥云笼罩,瑞霭高升;夜放霞光,万里有人曾见;昼喷彩气,四国无不同瞻。故此以为天府神京,四夷朝贡。只是三年之前,孟秋朔日,夜半子时,下了一场血雨。天明时,家家害怕,户户生悲。众公卿奏上国王,不知天公甚事见责。当时延请道士打醮,和尚看经,答天谢地。谁晓得我这寺里黄金宝塔污了,这两年外国不来朝贡。我王欲要征伐,众臣谏道:‘我寺里僧人偷了塔上宝贝,所以无祥云瑞霭,外国不朝。昏君更不察理。那些赃官,将我僧众拿了去,千般拷打,万样追求。’”

这等情景,撇开魔幻成分不说,书中所说的情节与青海互助县境内的“郭隆寺”(佑宁寺前身)的遭遇极其相似。郭隆寺原址上本来就有一所寺院,这个寺院是吐谷浑王国兴建的,最早的名称叫“郭莽寺”,供奉的主神是萨满神白哈尔。此时的萨满神汉(巫师)可直接口述神的意志,也就是萨满神能附体,与凡人直接对话。到了唐代,唐朝指派道教术士加盟,这个寺中道教与萨满共存。这个寺的地址就是互助县五十镇郭莽湾村,今天只剩一座神殿,那就是佑宁寺白塔旁边的护法神殿。这个神殿内供奉的是吐谷浑部族的五位王的神位。《西游记》中称该寺为“金光寺”也与今天的传说能呼应。相传土族王曾在“阿米多臧”山下埋了一只“金羊”,神殿所在的沟叫做“柴隆沟”,“柴隆”在羌语中就是“金沟”之意。假如真的埋了金羊,金羊会埋在哪里?埋到寺院高塔之下奠基是合理的。该寺也正好在“阿米多臧”山下。吐蕃兴起,吐谷浑兵败后,郭隆寺被二郎格萨尔王所毁,格萨尔掳走了白哈尔神的“神器”。之后,吐谷浑部分嫡亲部族仍旧盘踞在湟水以北。直到元朝崛起,郭隆寺又受元朝扶持,并在此地大兴“格鲁派”教义,直到明万历年间,当朝皇帝应达赖活佛提议敕建了规模恢宏的喇嘛寺院,正式形成了“五大囊、九小囊活佛体系”。规模盛于前期,此后该寺成了湟水北岸诸寺之母。

佑宁寺白塔旁边的护法神殿内依旧保留了萨满神遗风,只是现在的神汉不能与凡人直接对话了,原因是萨满神与喇嘛斗法过程中受到了喇嘛的诅咒,不能开口说话;同样萨满神也诅咒喇嘛不得长寿。

在青海省内最有影响力的寺院就是原郭隆寺(现更名为佑宁寺),古代政教是合一的,《西游记》中讲祭赛国中城池,是一国帝王之所,绝不是胡说。

该国的方位在《西游记》中有交代:南月陀国,北高昌国,东西梁国,西本钵国。其中“南月陀国”指青海黄南地区的“於菟”,“月陀”与“於菟”近音。“於菟”是该地区的一种传统宗教活动。“北高昌国”,“高昌”指新疆吐鲁番。“东西梁国”,“西梁”指甘肃武威。“西本钵国”,“本钵”指西域地区最古老的原始宗教。这东南西北的“中”在哪里?只能是青海省海东地区的互助佑宁寺原址上的“郭隆寺”。

吐谷浑时期,青海互助五十沟作为吐谷浑宗教文化中心,四方来朝不足为奇。明朝皇帝敕建郭隆寺,该寺能成为湟北诸寺之母,也与该地区本身的宗教文化底蕴不无关联。

孙悟空追讨九头妖魔巧遇二郎真君,二郎真君变作九头妖魔的模样夺回了金光寺宝珠。孙悟空自己就会变化,降此妖魔为何要让二郎出面?历史上,拿走郭隆寺“珠宝”者,恰好是吐蕃集团,二郎是吐蕃英雄的化身,让二郎出面追讨符合《西游记》故事逻辑。在《西游记》中,任何隶属于某个势力集团的成员都有可能成为“妖魔”而下界作乱,往往这些个有“背景”的“妖魔”,孙悟空都是难以降服的,必须请来他们的“主子”方可降服。《西游记》作者这样描述西游故事,是符合历史实际的,倒让一些读者至今不解其意,总在抱怨:“孙悟空为什么不打死那些妖魔?”《西游记》是历史故事,有些妖魔是打不死的;有些妖魔是不能打的,真应了那句俗语:“打狗还得看主人。”

郭隆寺丢失的“宝珠”,在孙悟空和二郎真君的共同努力下恢复了“金光”。《西游记》作者是在讲解郭隆寺“易主”的蜕变过程,也就是从萨满教寺院蜕变为喇嘛教寺院的艰难历程。和尚被戴上镣铐、昔日的金光寺一度黯然失色,直到在二郎神的协助下重获灿烂金光,西游故事中的这些“虚构”情节都能在不平凡的互助佑宁寺前身“郭隆寺”中找到历史原型。孙悟空为金光寺所改的名字也颇有意味,将“金光寺”改为“敕建护国伏龙寺”,将这一串名字可简称为“国龙寺”,这与“郭隆寺”的叫法如出一辙。明清以来“敕建”的寺院也许很多,在青海最有影响力的敕建寺院应该是“郭隆寺”。《西游记》作者也许不知道,郭隆寺已经有了三次宝珠“被盗”事件,今天也有了新的名字——佑宁寺,但当地土族群众依旧称作“郭隆寺”。

西梁女国与天竺国,作者毫不隐晦,这两个皆为唐僧实际经历的国家。西梁女国就是“傲来国”,是吐谷浑的青海海东农业区。天竺国就是取经的目的地——印度。“印度”一词并非印度人自称,是唐玄奘命名的,他会不会受了土族先民对天竺国称呼的影响?土语中“印度”二字的发音是“朋友”之意。唐朝时,吐谷浑人与天竺国来往频繁,称天竺国为“朋友”很正常。土族人将汉语中“朋友”一词叫做“印度”。

由以上分析可知,作者将唐僧经过的这些国家作为典型的“难”来叙述,是情理之中的。有人说过,人来到阳世三间就是来受罪的,将人要受的“罪”罗列一下不外乎“吃”、“喝”、“看”(包括听)、“情”、“欲”、“色”、与“信仰”之间的搏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