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略了解一下青海吐谷浑的历史,白龙马的原型昭然在目。《新唐书·吐谷浑列传》记:吐谷浑的经济以牧业为主,吐谷浑人擅长养马。主要从事畜牧业,马、牛、羊、驼数量很多,马是游牧民族跨越山岭、驰骋草原的最好交通工具,吐谷浑的良马有龙种、青海骢,所产牲畜曾大量输往内地。传说每当隆冬季节,波涛起伏的青海湖被厚实的冰层所覆盖,到了初春冰层还未消融之时,吐谷浑人把波斯马和当地马赶到湖中心的海心山上,到来年冬季,母马怀孕产下体格健壮的带有黑点的白马驹,号为“龙种”,又名青海骢,号称日行千里[1]。
《西游记》中,作者有意描述:唐僧从长安出发骑唐太宗所赐的白马,越过两界山后救出了孙悟空,之后白马被龙马所食。这里已经强调了青海龙种“青海骢”的非凡之处。
在《西游记》前身《西游记平话》中也提到,女国首领赠白马一匹于唐僧。
西游故事中“白龙马”是马中“龙种”,绝不是一般的凡马。隋唐时期,能繁殖龙种马“青海骢”者,非吐谷浑莫属。尽管“青海骢”的颜色是青白杂色,非纯白,但也不会辱没“日行千里”的美誉。唐僧所乘的“龙马”,原型应该是青海马。
《西游记》作者在作品中大量采用拟人、比喻、影射等文学表现手法,也对很多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进行神魔化处理,有时候只是“点到为止”。比如,要交代一场历时多年的残酷的战争,作者只用一句话“下了一场血雨之后”。“一场血雨”代替了一场战争。有时候一个角色可以概括很多生活原型,比如“月藏玉兔,日藏乌”,“玉兔”影射像杨贵妃一样的冷宫美媛、“乌”指被弑杀的帝王,也叫“金乌”。凡被弑杀的帝王叫“金乌”,凡没有谥号的帝王叫“敖”。角色“白龙马”,在取经途中代表驮经的“脚力”,但在现实中,驮经的脚力绝不仅仅是一匹白龙马,往来于西域的途中,还有各色牲畜,包括人力。
在《西游记》故事中,白龙马会变为人形、龙形等不同的形态。他是西海龙王敖闰的三太子。要知道白龙马的身份,就要了解他的父王——西海龙王敖闰。《西游记》中,四海龙王分别是:东海龙王敖广、西海龙王敖闰、北海龙王敖顺、南海龙王敖钦。四海龙王皆是“敖”字辈[2]。“敖”在中国汉文化中指的是死后没有谥号的帝王。一般地,被人推翻了的帝王都没有谥号。“敖闰”意思就是非正统的、死后没能得到谥号的王。“闰”字就是偏、副的意思,相对“正”而言,闰位即非正统的帝位。年、月、日中就有“正”与“闰”之分别。“西海”就在青海省境内。西汉王莽专权时,他要圆统领“四海”之梦,将青海省境内以青海湖为中心的地区设立“西海郡”,与现有的“北海”“南海”“东海”三郡一起组成“四海郡”。晋永嘉年起,鲜卑吐谷浑拥有青海,直到隋唐时期吐谷浑就是事实上的“西海龙王”。
《西游记》中,小白龙因纵火烧了玉帝殿上的明珠而犯了忤逆之罪,正待遭诛之时被观音所救。
《西游记》的作者善用神魔手法反映现实,我们不妨猜度一下他笔下的“玉帝殿上的明珠”究竟指何物件。
小白龙是“西海王子”,现实中青海湖周边广袤的草原就是玉帝的“殿堂”,这特殊的殿堂之上最宝贵的物件莫过于草原生物赖以生存的牧草资源。西海之中建立王国,仰仗的资本就是生长在万顷草原中的“牧草”。在这里,再珍贵的各色珠宝也只能成为妇女们身上的玩物,“牧草”资源才是诸王纷争的焦点目标,“明珠”即使烧了也绝不会引起玉帝的震怒。假如有人烧了草场,会有多严重的后果?在西部草原,如果有人烧了大片的草场,必将触犯“涂炭生灵”之大罪,会引起人神公愤。历史上有这样的事件发生吗?有的!下面摘录一段大唐李靖的事迹[3],其中就有烧毁草场的一个“王”。
李靖在青少年时曾锐意进取,然而一旦富贵在身,又深惧盈满,能知足而退。到了贞观八年(634年)十月,担任宰相职务刚满四年的李靖即以足疾辞任,而且言辞恳切。唐太宗明白他的心意,并十分欣赏他的这一举动,派遣中书侍郎岑文本转告他说:“朕观自古以来,身居富贵,能知止足者甚少。不问贤智,莫相自知,才虽不堪,强欲居职,纵有疾病,犹自勉强。公能识达大体,深足可嘉,朕今非直成公雅志,欲以公为一代楷模。”特颁下诏书,加授特进,赐物千段,尚乘马两匹。如足疾稍好一些,每二三天可到中书、门下平章政事。不久,又特赐李靖一条灵寿杖,以帮助他疗养足疾。(www.daowen.com)
可此事还未过两个月,就发生了吐谷浑进犯凉州的事件,朝廷决定发兵反击。在任命统帅时,唐太宗自然想到了足智多谋、威名震撼边庭的李靖,认为他是最为合适的人选,可惜足疾未愈。而这位年逾花甲的老将军一听到朝廷将远征吐谷浑的消息,顿时精神抖擞,顾不上足疾与年事已高,主动去求见宰相房玄龄,请求挂帅,亲自远征。唐太宗大喜过望,这年十二月,即任命李靖为西海道行军大总管,又分别任命兵部尚书侯君集、刑部尚书任城王李道宗、凉州都督李大亮、右卫将军李道彦、利州刺史高甑生等五人为各道行军总管,统由李靖指挥(参见唐击吐谷浑之战[4])。于是一场大规模的反击吐谷浑的战争序幕拉开了。
李靖奉命赴任之时,正值寒冬腊月。他一路踏着冰雪,风餐露宿,备尝艰辛。翌年闰四月,唐军在库山(在今青海天峻)与吐谷浑交战,李道宗部大败吐谷浑,唐军首战告捷。
狡诈的吐谷浑可汗伏允一面往西败退,一面令人把野草烧光,以断绝唐军马草。干草已被烧光,春草尚未萌生,诸将大都认为战马瘦弱,不可长途追击。侯君集认为吐谷浑已“鼠逃鸟散,斥候亦绝,君臣携离,父子相失,取之易如拾芥,此而不乘,后必悔之”。李靖完全赞同他的意见,决定不给敌人喘息的机会,于是兵分两路:李靖与薛万均、李大亮等从北道,侯君集、李道宗从南道,两路大军一齐进发。
李靖亲自率领的北路军进展顺利。不几天,其部将薛孤儿于曼头山(今属青海)击败吐谷浑军,杀其名王,用缴获的大批牛羊充作军食。接着李靖的主力军也先后于牛心堆、赤水源两次大败吐谷浑军。侯君集、李道宗所率南路军进展也很迅速,他们深入荒漠二千余里。这里荒无人烟,温差变化大,有时酷热难忍,有时寒冷得令人战栗。有时无水,他们只能刺马饮血解渴。唐军克服了种种困难,长途奔袭,到了五月,终于在乌海(今青海兴海)追上了伏允可汗,唐军大胜,俘获了其名王。薛万均等于赤海也打败了吐谷浑的天柱王军。
李靖都督各军继续进击,又连战告捷。李大亮军于蜀浑山击败吐谷浑军,获其名王二十人。部将执失思力也在居茹川击败吐谷浑军。唐军乘胜进军,经过积石山河源,一直打到吐谷浑西陲且末(今新疆且末)。部将契苾合力追击伏允可汗,破其牙帐,杀数千人,缴获牛羊二十多万头(只),并俘虏了其妻子。
伏允可汗率一千多骑兵逃到碛中,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部下纷纷离散。不久,伏允可汗为部下所杀。其长子大宁王慕容顺杀死天柱王,率众降唐。李靖率军经过了两个月的浴血奋战,平定了吐谷浑,并向京师告捷。唐朝为了控制吐谷浑旧境,封慕容顺为西平郡王、趉故吕乌甘豆可汗,并留下李大亮协助防守。
烧毁草场的元凶就是吐谷浑王伏允,理由是遭到了李靖大将军的一路追杀。在神话中,李靖就是玉帝派往征缴孙悟空的天神。
神话中小白龙是西海王的儿子,历史上李靖追杀吐谷浑王伏允也在青海的海西州。因此,小白龙的原型应是吐谷浑王伏允。
后来,小白龙在帮唐僧取经途中变为“白马”,吐谷浑王伏允的姓是“慕容”,“慕容”一词在蒙古语系中就是“马”之意。历史上,“取经”经历了很长的过程,吐谷浑部众频繁来往于中西方交流的路途中,好些姓慕容(马)的吐谷浑人都充当了取经途中的“脚力”角色,所以小白龙的原型也代表那些姓慕容的贵族或平民百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