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女儿国在青海省互助县,土族溯源与《西游记》相关

女儿国在青海省互助县,土族溯源与《西游记》相关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汉文史籍称为女国。《西游记》中也反映有一王国名为“西梁女国”。苏毗被征服后,大部分被藏化,而吐蕃也把苏毗视为本民族的内部成员。大唐通过和亲政策激怒了吐蕃政权,吐谷浑内部的分化不再有任何悬念了。吐谷浑王国的其他部落依然存在,并与苏毗部保持联盟关系。

女儿国在青海省互助县,土族溯源与《西游记》相关

据《旧唐书》第一百九十七卷《南蛮西南蛮传》记载:“东女国,西羌之别称,以西海中复有女国,故称东女焉。俗以女为王。东与茂州、党项接,东南与雅州接,界隔罗女蛮及百狼夷。其境东西九日行,南北二十二行。有大小八十余城,其王所居名康延川,中有弱水南流,用牛皮为船以渡。”[7]类似的记载不少,唐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也有记载,专家学者们几乎公认:青海的女儿国原称苏毗国,是隋唐时期羌族的一个大部落名称,吐蕃人称之为孙波。汉文史籍称为女国。杨铭先生的著作中:“而吐蕃凉州节度使属下,紧接吐蕃、孙波千户长之后,有‘通颊与吐谷浑(阿柴)千户长’(mthong khyab dang vazhavi stong pon)。”[8]以上记载中频繁出现一些词语:苏毗、孙波、孙波千户长等。根据这些词语的发音可以认定,至少在青藏高原确实存在一个王国,这个王国的名字发“苏毗、孙波”等音,且这个国家被冠名为“女国”。《西游记》中也反映有一王国名为“西梁女国”。

隋书》记载,苏毗“人有万家”[9]。再据《敦煌古藏文历史文书》载:公元七世纪南日伦赞时代,吐蕃控制的地域,南到雅隆、达波,东到达布、娘波,西到藏地、朱孤(dru-gu),北到苏毗[10]。显然,此时苏毗本部已归于吐蕃治下。苏毗被征服后,大部分被藏化,而吐蕃也把苏毗视为本民族的内部成员。苏毗有功的奴隶主,如巴、农、蔡邦等君臣也成了吐蕃上层新贵族,整个苏毗连同羊同、党项、吐谷浑一起称作内四族。敦煌藏文文书将吐蕃与苏毗连名,简称“蕃孙”(bod-sum),说明吐蕃兴起后征服苏毗,并将之纳入了藏族

网名为jiangyue的网友,在他的新浪博客中写道:“苏毗所拥有的文化和母系氏族部落制度并没有因吐蕃的吞并而退出历史舞台。从西晋至民国玉树、果洛女千户、女百户乃至今天的青海哈拉直沟乡‘苏毗村’、贵德县东与黄南尖扎县交界‘苏毗峡’‘苏毗人’都成为苏毗文化不甘完全为历史所湮没的见证。”

以上史料及学者们的研究可否证明苏毗女国并非存在于吐蕃和吐谷浑王国的真空地带?是否可以断言:“西梁女国”并非神话

从时间、空间角度分析,公元663年带领吐蕃军队击破吐谷浑慕容王族的“素和贵”是不是苏毗国国王?苏毗王国的活动范围近乎与吐谷浑王国的活动范围是重合的,有没有关于吐谷浑和苏毗之间争斗的战例?如果没有,苏毗原本就隶属吐谷浑?苏毗王国的诞生年代亦在西晋!如果“素和贵”是苏毗国王,他也是吐谷浑王国的大臣,号称“宣王”,是他极力反对吐谷浑王娶大唐的弘化公主,是他要绑架弘化公主押往吐蕃……不再设问了,如果有吐谷浑、苏毗国的后裔存在,一问便知。

笔者就是吐谷浑、苏毗王国的后裔,让我继续带您去查看苏毗女王的签名吧!

首先在此陈述一下笔者在研究“吐谷浑”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疑惑:

自西晋永嘉以来,吐谷浑携七百帐部众乘八王之乱来到甘、青两地,此时的湟水谷地必定空虚,因为“五胡乱华”,原汉王朝连长安都守不住,中国北方四分五裂,出现了十六个国家。吐谷浑占尽天时、地理条件得以立足,并在甘、青两地建立三百五十多年的基业。其间,同样是鲜卑族的南梁王朝建都膳州,没过几年舒服日子就被西夏和吐谷浑吞并了。当时的吐谷浑非常强大,在这样的历史、自然背景下他们会不会放弃对河湟谷底的占领?稍有战略眼光的政权组织绝不会放弃对河湟谷地的占有。但现代的史家们只字不提这档子事儿,铁了心地背诵古书上的一句话:“吐谷浑有城郭而不居,随逐水草,庐帐为屋,以肉酪为粮。”[11]内心是否有过这样的嘀咕:“吐谷浑好笨啊!湟水岸边的先零(今西宁)是通往西域的要道,易守难攻,为何不在此处建立都市?青海东部气候温湿,为何不在此处屯田自保?”笔者常这样想,只是受有限史料记载的影响不敢说出而已。直到笔者发现吐谷浑王的签名是:“我来自西宁!”为止,证明了吐谷浑不笨。

再一个疑惑是青海省所在地地处高原、地域辽阔,在吐谷浑政权时期是如何进行管理的?国王如何发布政令,千里之外的部众怎肯效忠?

合理解释就是:吐谷浑国内并非一王统治,也就是说吐谷浑是联盟政权,不同的部落首领各管各,每年的祭山活动中部落首领按约相会、盟誓。参加盟誓的王国分别有吐谷浑王国、苏毗王国、回纥王国、突厥王国,还有羌、氐原有的诸部落,盟誓之地就在湟水谷地。他们的领地划分为农业区和牧业区,在海东地区主要以农业为主,按山势进行区域划分,每个小王国都能分到自己的农耕区域。牧业区活动范围很大,青海境内黄河下游是吐谷浑慕容部的地盘;黄河上游南北方向的千里之地是苏毗王的地界;青海西部连接新疆的区域是突厥王的地盘;祁连山以北就是回纥的天柱王的地界。在西域诸商道驿站上,各部落的商队都在穿梭着。

只有这样的格局,才能保证各部落友好相处。但到了唐代贞观年间,大唐不愿意看到北方存在这样一个强大的联盟政权,于是通过和亲政策瓦解联盟关系再打算分而治之。就在文成公主进藏之前,吐蕃和吐谷浑相互攻伐,双方派使臣向唐朝求援,结果呢?唐朝只是观望。直到吐谷浑快要被消灭之际方才出手相救,在唐和吐蕃之间扶持了一个奄奄一息的吐谷浑政权。吐蕃在攻伐吐谷浑时,苏毗王国已经融入了吐蕃,由于苏毗的参与,吐谷浑部众迅速失去了战斗能力。堡垒很容易从内部攻破,这句话用在这里很恰当。再说了,吐谷浑慕容王违背联盟誓约杀了甘肃武威的天柱王,从道义上失去了其他盟友的支持。

公元663年吐谷浑王国的这次劫难,只是王国内部慕容鲜卑和白部鲜卑之间的分裂过程。他们原本来自辽东同一地方的两大部落,在甘、青两地落脚之后,慕容部的地缘与中原相近,慕容部一直努力地与中原王朝保持着友好关系。素和部占据的牧场与吐蕃毗连,素和部自然会投入吐蕃的怀抱中。大唐通过和亲政策激怒了吐蕃政权,吐谷浑内部的分化不再有任何悬念了。

在中原史家眼里,吐谷浑政权败亡了,不复存在了。但历史的真实只是在吐谷浑王国内部出现了慕容与素和的分裂,逃走的是慕容亲族。吐谷浑王国的其他部落依然存在,并与苏毗部保持联盟关系。从外表看,苏毗王国与吐蕃融合了,其实不然,苏毗王赶走了慕容王之后,率原吐谷浑国中的其他部落创立了一个新的王国,成了吐蕃的附属国,吐蕃没有干涉附属国的政治格局,同样用联姻的方式管辖着这个附属国,直到吐蕃政权瓦解。

值得一提的是,据笔者目前掌握的情况看,互助红哈两沟内,至少有七个部落共存:慕容部旧部一屯,唐末从灵州返回的慕容亲族一屯,原羌人一屯,回纥部一屯,完颜部一屯。哈拉直沟所在地一条沟内:素和部(苏毗女国),西山回纥部,原赫连部,原羌族。在这里着重分析苏毗女国在哈拉直沟的存在,其余部落的认定细节及依据容以后再陈述。

笔者将“苏毗”和“素和”联系起来也是通过土族语言和藏族语言的特征对史料中记载的“素和”和“苏毗”等词进行分析破译的结果。通过以上史料进一步得知“素和”与“鲜卑白部”是等价的。如果“素和”贵族有后裔,他们取姓为“白”顺理成章。今天的互助县哈拉直沟乡有一村落,名叫“索卜”村,也就是青海学者口中的“苏毗”村,该村的土族称呼是“素和”村,村内土族群众清一色“白”姓人家。按藏语对“素和人”的称呼就是“素和巴”。为什么要用藏语分析呢?因为苏毗人与吐蕃关系密切。“素和巴”叫快一点就是“素巴”,用汉字可以写作“松巴”或“松布”。这两个词正是明代郭隆寺(佑宁寺前身)第一大活佛的称号。有学者从藏文史料中将“素和巴”之音译为“苏毗”“孙波”等音节。唐玄奘在他的《大唐西域记》中开篇就写道:“索诃世界,三千大千国土……”笔者已经证明了唐玄奘笔下的“索诃世界”就是“素和世界”。一般地,古代史料中出现的词语绝大多数与国家、王族之名有关。古时候因记载信息的媒质稀缺,惜墨如金理所当然,一般平民的名字难登大雅之堂。

一个王族或贵族主体要是长期存在于历史当中,他的客体——名称也会常伴左右。《汉书》中的“素和”氏白部、藏书中的“苏毗”(孙波)、贵德的“松巴”、互助哈拉直沟乡的“素和”村、佑宁寺的“松巴”(松布)活佛,这些信息,每一项都与王公贵族有关。苏毗王娶了吐蕃公主墀邦(khribangs),在古代青藏高原崇尚女权的国度里,说苏毗国是女国一点也不稀奇。藏语中,女婿被称作“莫贺”,互助哈拉直沟乡内就有名为“莫贺堡”的村庄。史书上提到苏毗国产盐、产玉,一点也没错,互助哈拉直沟盐昌村既产盐也产玉。(www.daowen.com)

在敦煌藏书中发现了“通颊与吐谷浑(阿柴)千户长(mthong khyab dang vazhavi stong pon)”等名字,藏文献中写道:“708年,吐谷浑莫贺吐浑可汗(magathogon khagan)任免本国官吏,随之进行了户口清理。”[12]在括弧中显示的英文就是藏学专家对相应藏文的音译,读出来之后笔者完全听懂了,因为它是土族先民在千年前的签名。

在“通颊与吐谷浑(阿柴)千户长(mthong khyab dang vazhavi stong pon)”中,mthong之音为“麻松”,土语语言中表示“平安白马寺”所在地;Khyab dang之音为“哈日阿布达”,意思是“十个堡,门”;vazhavi stong pon之音为“哇赞吴,思当,墩”,意思是“西宁的,千墩”。在吐谷浑莫贺吐浑可汗(magathogon khagan)中,Magathogon之音为“母干浑”,土语意思是“女人居住地”(或女人湾);Khagan之音为“可汗嘎”,土语意思是“可汗呐”。两句连起来意思是“女人湾里的可汗呐”。

总之,综合各方信息可知,西晋永嘉元年到元朝初年之间,前三百五十年吐谷浑王国建都今天的西宁市,以慕容贵族为王族中心;后五百年仍以今天的西宁市为首都,以素和贵族为王族中心,所辖的百姓中包含北方各个民族成员。

[1]杨铭.论吐蕃治下的吐谷浑[J].青海民族研究,2010(2):107.

[2]周伟洲.论藏文史籍中的阿夏(vz-zha)与吐谷浑[J].中国藏学,2016(1):5-11.

[3]夏吾李加.藏文化语境下的阿夏与吐谷浑之族源考释[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4(3):52-59.

[4]杨铭.吐蕃经略西北的历史作用[EB/OL].[2011-09-14].http://www.zhlzw.com/qx/lslw/726313_4.html.

[5]新唐书:卷二百一十六:列传第一百四十一(上) 吐蕃列传(上)[M].上海:汉语大辞典出版社,2004:4629-4648.

[6]魏书:卷一百一:列传第八十九 吐谷浑[M].上海:汉语大辞典出版社,2004:45-39.

[7]旧唐书:卷一百九十七 南蛮西南蛮[M].上海:汉语大辞典出版社,2004:4539.

[8]杨铭.论吐蕃治下的吐谷浑[J].青海民族研究,2010,21(2):107.

[9]女国[EB/OL].(2013-06-23)[2017-10-24].https://baike.so.com/doc/6570669-6784431.html.

[10]杨铭.论吐蕃治下的吐谷浑[J].青海民族研究,2010,21(2):107.

[11]晋书:卷九十七:列传第六十七 吐谷浑[M].上海:汉语大辞典出版社,2004:2174.

[12]杨铭.论吐蕃治下的吐谷浑[J].青海民族研究,2010,21(2):10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