萱麻馍,因其形如“口袋”,俗称“口袋馍”,人们将吃萱麻馍的过程形象地称为“背口袋”。
更为称奇的是,这种被称为“背口袋”的小吃仅仅是互助土族人家的传统美食。每当贵客光临,享受完酒、肉之后,萱麻馍就会粉墨登场了。
常人只觉得“背口袋”馍很美味、能充饥,往往忽略了萱麻馍不为人知的诸多功能。说起萱麻馍,土族老人会如数家珍般滔滔不绝。
第一,萱麻馍的历史价值。
土族人称萱麻馍为“哈利黑”,这里只用了这三个汉字的谐音,土族先民没有文字,用汉字的谐音表示土族先民的口语,这种方法在《晋书》《魏书》等中原史料中很常见。“吐谷浑”就是用汉字的谐音表示土族先民首领名称的例子之一。
“哈利黑”在土语中只是个简称,成为对“萱麻”这种植物的专称。笔者做过调查发现,谐音“哈利黑”的来历至今没人能说得清,因为“哈利黑”是“赫连能黑”的简称,“赫连能黑”的谐音在土族语言中是“赫连舅舅”的意思。
“赫连”是吐谷浑王国中的贵族大姓之一。今天的互助有一个乡镇叫做“哈拉直沟乡”,其中的“哈拉”就是对姓氏“赫连”的误读,土族人将“哈拉直沟”称作“赫连切浑”(谐音),意思是“赫连”人居住的湾(沟)。
将一种食品称作“舅舅”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听完笔者的推测,你会觉得恍然大悟。
经过无数学者的研究认定,今天的土族,是公元4世纪初在甘、青两地建立了三百五十年政权的、来自辽东的鲜卑一支吐谷浑的后裔。经史料证实,流传于今天土族人口中的“德隆隆官”,就是当地历史上的“七部落联盟会议”,“德隆”其谐音在土语中是数字“七”,“隆官”是唐代末期吐蕃政权实行的官职名。敦煌藏书可以证明,“德隆盟会”是吐谷浑时代的政治、军事制度。公元658年开始,吐谷浑与吐蕃相互攻伐,吐谷浑兵败,吐蕃占其地,但保留了原吐谷浑政权的建制。
既然吐谷浑政权是联盟政权,可以设想每一年或几年之中就要召开联盟誓师大会,大会的主要议题自然是各部落王者推选“可汗”之职,各王还要盟誓,表达对联盟的忠心。
在这样盛大的盟会中,各部落管辖的贵族、头人就会尽其所能准备美味佳肴,在部落会议的宴会上一展厨艺。此时,贵族赫连氏特意制作的“萱麻馍”得到了与会者的充分肯定。在当时,“萱麻馍”是新生事物,它是“可汗”的外戚,也就是“赫连舅舅”带来的食品,用“赫连能黑”取名就顺理成章了,因漫长时期的演变,“赫连能黑”变成了今天的“哈利黑”。
在土族群体中,这种用人称代词命名的食品,“哈利黑”并不是孤例,还有一种食品名叫“乞麻”(谐音),凡青海人都知道“乞麻”指的是“面肠”,可依然说不清为何要将“面肠”说成“乞麻”。因为“乞麻”之谐音仍然是土族语言,意思是“乞”家人的“馍馍”。“麻”之音是土族语中的“德麻”的简称,“德麻”之音在土族语言中是“馍馍”之意。“乞”也是吐谷浑王国中贵族大姓之一,在明王朝时期,因犯了皇帝朱元璋之讳,将“乞”姓改为祁连山之“祁”。很明显,将猪板油与白面揉在一起,装入猪大肠用水煮熟了吃,这种食品的制作方法是由“祁”姓人的祖先所首创。
第二,萱麻馍的药用价值。
中国古代中医学证明,“萱麻”这种植物对人体有很好的药用价值[1]。
萱麻的药用功效:利水,凉血。治水肿、小便不利、淋浊、带下、黄疸、衄血、便血、崩漏、乳痈。
①《本草拾遗》:“治沙淋,下水气,主酒疸黄色通身者,捣绞汁服。”
②《本草衍义》:“研汁一盏,生姜汁半盏相和,时时细呷,治大热衄血。”
③《滇南本草》:“治乳结红肿硬痛,乳汁不通,乳痈,乳岩,攻痈疮,滇中产者,其性补阴血,止腰疼,治崩漏,止大肠下血。”
④《本草蒙筌》:“咀和酒煎,为破脑伤风要药。”
⑤《本草正》:“治带浊。”
⑥《本草从新》:“小便不通,煎水频饮甚良;遍身水肿亦效。”
⑦《分类草药性》:“滋阴补神气,通女子血气,消肿,治小儿咳嗽。”
⑧《天宝本草》:“治膀胱疝气,气火瘰疬。”
⑨《贵州民间方药集》:“通经,治妇女月经不调,红崩白带,月经来时腰酸腹痛,又可健胃补脾。”(www.daowen.com)
有人会问:“土族先民当年懂这些?”
笔者以为:懂得的!
因为吐谷浑政权在当年并非闭关锁国,据史书记载,他们与中原王朝有着密切的往来,在吐谷浑国中不乏饱读诗书的汉人,在史书中还称:“吐谷浑,颇识文字。”
再说,吐谷浑从辽东带来了“萨满教”,“萨满”就是土族语言中的“药”之意,“萨满”巫师在古代就是以悬壶济世之技能赢得大众的推崇。该宗教至今在土族群体中完整保留。
第三,萱麻馍的娱乐功能。
食用“萱麻馍”颇具娱乐功能,这要从制作“萱麻馍”的食材与工序说起。
1.食材的选择和制作工艺
制作萱麻馍,小麦面粉必不可少。很多川里人(或是外地人),因吃了萱麻馍,为其美味所动,纷纷在自家学着做,其结果均以失败而告终。何故?因为川里人的小麦面粉“太好了”,这里的“太好了”是因为川里的小麦粒较脑山地区的小麦粒成熟,面粉中的“蛋白质”很足、很劲道,用这样的面粉擀成的薄饼不吸油、质地很脆,失去了“萱麻馍”松软可口的特质。
制作“萱麻馍”所用的小麦面粉,只能用脑山地区的,不能用来做拉面的、“不太好的”小麦面粉。所以,“萱麻馍”这种小吃只在互助县的小范围地域才流行。
用小麦面粉烙制薄油饼的过程,当地人形象地称为“狗浇尿”。擀制好的生面饼先要铺在锅底,然后将清油从锅沿徐徐倒入薄饼底部,青油受热后就会附着在饼的一侧,薄饼的另一侧不需要敷油。将青油从锅边徐徐倒入的动作好似狗在墙边撒尿,“狗浇尿”饼由此得名。
2.萱麻叶的采集
萱麻这种植物天生长着毒刺,刺中富含“蚁酸”,采集过程中无法避免被刺到手,那疼痛的感觉可与被黄蜂蜇了相匹敌。土族人一般在春末夏初之际结伴到深山老林去采集,每每被萱麻毒刺蜇到,得到的不是同伴的同情,而是哄然大笑……
冒着危险采到的萱麻叶,晒干、揉碎就可以成为“萱麻馍”的备料了。
3.青稞面粉
用青稞面粉和萱麻粉做成浆糊,这是“萱麻馍”的核心部分。浆糊不能太稠,用薄若宣纸的小麦面油饼卷起不粘碗勺的稀粥,这才是土族阿姑们的“独门秘籍”。
4.大蒜泥青油
“蒜泥”和“青油”是“萱麻馍”中需要添加的不可缺少的作料。
第四,食用“萱麻馍”的技巧。
贵客光临,酒肉之后土族阿姑会呈上精心制作的“萱麻馍”,那就开始用餐吧!
好戏也就开始了——
“萱麻馍”俗称“口袋馍”。人人皆知口袋有底,若在无底的口袋中装物,必然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萱麻馍”就是无底的口袋,土族阿姑仅将那稀不粘碗筷的萱麻粥轻轻卷在薄若宣纸的小麦面油饼之中,让“萱麻馍”平躺在盘中呈上。贵客食用时,必须用手竖起,将一端送入口中,不知情者就在竖起的过程中,面饼内的稀粥就会流出,流到哪里?土族人的习俗,吃饭时要盘坐的,稀粥就会流一裤腿……
再看那土族阿姑在干嘛?她会在一旁捂着小嘴笑个不停,嘻嘻!
食用“萱麻馍”的技巧,自然是用一只手的双指夹住“口袋”的一端,将馍馍用另一只手掌轻轻捧起,另一端方可送入口中,此时,你就大胆地咀嚼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