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遂宁县志校注(选举表及历史版本)

遂宁县志校注(选举表及历史版本)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十二年兴学堂,罢科举,而进士之名亦从此销灭矣。《宋史·选举志一》:“初,礼部贡士,设进士……学究、明经、明法等科”。《宋史·选举志一》:“凡士贡于乡而屡绌于礼部,或廷试所不录者,积前后举数,参其年而差等之,遇亲策士则别籍其名以奏,径许附试,故曰特奏名。”岁科,科举考试制度之一。由唐高宗创制,但尚未成定制,宋代始为常制。于 至 五年,徐奭榜。

遂宁县志校注(选举表及历史版本)

进 士[1]

进士设科,始隋大业三年(607)[2],唐、宋与明经、明法诸科并行[3],或称赐进士及第,或称赐进士出身,或称赐同进士出身。进士科外,又或明称赐三礼,或赐学究出身[4]。至特奏名[5],始宋开宝三年(970)[6],因屡绌于礼部或廷试所不录者,积前举数,参其半而差等之、遇亲策士,则别籍其名以奏[7],径许附试[8],谓之特奏名。宋一代行之,以后不闻。考试之法,唐以诗赋,宋、元以经义策论,明、清变经义为八股文[9]。三年一举,遇子、午、卯、酉年,由学道考录贡监暨岁科两试取进[10]。各府、厅、州、县学生员,送省乡试。自八月初八日起,至十五日止,扃门连考三场[11],间日一场,首场试“四书”,题文三篇[12];二场试“五经”,题文五篇;三场试“策问”[13],五道。钦派进士出身实缺京员[14],前赴各省典试[15],分别取中。九月放榜解京覆试[16],次年二月会试。旋因各省距京远近不一,属期难以取齐[17],诏令三月会试,四月放榜,考试诸例与乡试同。越数日覆试,又越数日殿试[18],皇帝亲策于廷,胪唱第一甲第一名曰“状元”[19],授职修撰;第一甲第二、三名曰“榜眼”“探花”,授职编修,均赐进士及第。二甲以下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以下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朝考后,翰林院带领引见,或授翰林院庶吉士,或用内阁中书,或分部学习主事,或分省即用知县,统候上谕钦定。清乾隆间,乡会试首场于“四书”文三篇外,又添五言八韵试帖诗一首。迄光绪二十八年(1902)[20],改试策论经义,而八股之文废。三十二年兴学堂,罢科举,而进士之名亦从此销灭矣。

[1]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三者合称“三鼎甲”;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的称号;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二、三甲第一名皆称传胪,一、二、三甲统称进士。通俗地讲,考中一、二、三甲都可以叫进士及第。其中,科举考试的第一名“状元”这个称号,也一直保留到了现在。

[2]大业,隋炀帝杨广的年号。

[3]明经、明法,与进士等分别为科举选拔人才的科目之一,进士主要考诗、赋、文的创作;明经主要考儒家经典的记诵;明法主要考关于法令的知识。《宋史·选举志一》:“初,礼部贡士,设进士……学究、明经、明法等科”。

[4]赐三礼,或赐学究出身,唐、宋科举所设诸科、包括九经、五经、三礼、三传、三史、学究、开元礼等,考中者称赐三礼出身,或赐学究出身,或赐三史出生等。

[5]特奏名,又称恩科、恩榜,意谓那些以特奏名身份获得出身的人,是皇帝或朝廷赐予他们的一种特殊恩例。若从科目的性质而言,它又有进士特奏名和诸科特奏名之分。《宋史·选举志一》:“凡士贡于乡而屡绌于礼部,或廷试所不录者,积前后举数,参其年而差等之,遇亲策士则别籍其名以奏,径许附试,故曰特奏名。”它是科举制度的一种特殊规定:考进士多次不中者,另造册上奏,经许可附试,特赐本科出身,叫“特奏名”,与“正奏名”相区别。

[6]开宝,北宋太祖赵匡胤的年号。

[7]别籍,另外造册。

[8]附试,谓在非本籍参加考试。宋赵昇《朝野类要·举业》:“因事在他乡而未能归本贯者,皆就转运司附试。只是取人太少,却易为文才。”

[9]八股文字,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也称制义、制艺、时文、八比文。八股文章就四书、五经取题,内容必须用古人的语气,绝对不允许自由发挥,而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声调高低等也都要相对成文,字数也有限制。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题目一律出自四书、五经中的原文。后四个部分每部分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合起来共八股。旧时科举,八股文要用孔子孟子的口气说话,四副对子平仄对仗,不能用风花雪月的典故亵渎圣人,每篇文章包括从起股到束股四个部分。

[10]学道,即学政,为古代学官名。提督学政,主管一省教育科举,简称学政,俗称学台,是由朝廷委派到各省主持院试、岁科两试,并督察各地学官和生员的官员。学政由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官员担任。岁科,科举考试制度之一。清制,各省学政一任三年,到任后第一年举行岁试,第二年举行科试。学政于驻地考试就近的府、州、县,其余各处则依次巡回,分期案临考试。至于僻远之府、州、县,交通往返不便,不能再行周历者,学政则于案临时先岁试后科试,两试接连举行,称为岁科并考。

[11]扃,从外面关门的闩、钩等;上闩,关门。

[12]题文,标题作文。

[13]策问,古代以对答形式考试的一种文体,内容以经义、政事为主,与今之论文答辩略有类似之处。

[14]实缺,补缺。

[15]典试,主持考试之事。《明史·选举志二》:“天启二年壬戌会试,命大学士何宗彦、朱国祚为主考。故事,阁臣典试,翰、詹一人副之。”

[16]放榜,亦作“放牓”,考试后公布被录取者名单。唐李淖《秦中岁时记》:“太和八年放牓,有无名子作诗曰:‘乞儿还有大适年,二十三人椀杖全。’”

[17]属期,到期。

[18]殿试,为宋(金)、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之一。又称御试、廷试、廷对,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会试中选者始得参与。目的是对会试合格者区别等第。殿试为科举考试中的最高一段。由唐高宗创制,但尚未成定制,宋代始为常制。明清殿试后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19]胪唱,科举时代,进士殿试后,皇帝召见,按甲第唱名传呼,称胪唱。

[20]迄,到;到……为止。光绪,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的年号。

张九宗

张审言 端拱元年(988),叶齐榜。 冯 琏 二年,陈尧叟榜。

胡曰宾 淳化三年(992),孙何榜。 倪 旦 同科。

大中祥符元年(1008),姚业(康本作“叶”)榜。

于 至 五年,徐奭榜。

张 述 景祐元年(1034),张唐卿榜。

赵师尹 皇祐五年(1053),郑獬榜。

刘 源 嘉祐二年(1057),章衡榜。 杜 航 同科。

傅 耆 五年,王俊民榜。

刘处厚 六年(康本为“熙宁六年”,1073),余中榜。

赵嗣叶 九年(康本为“熙宁九年”),许将榜(康本作“徐铎榜”)。

冯正符 熙宁九年(1076),赐同进士出身。

陈 特 元丰二年(1079),巾时彦榜。冯正卿 五年,黄裳榜。

宋圣龙(康本作“宠”) 同科。刘 发 八年,焦蹈榜。

王廷杰 元祐三年(1088),李常宁榜。袁 谦 同科。

姜仲修 绍圣元年(1094),毕渐榜。杨 发

庞 东 俱同科。张廷珪 四年,何昌言榜。

李良翰 李居中 俱同科。

冯 造 元符二年(1099),李金(康本作“釜”)榜。

王 恬 廷杰从弟,崇宁二年(1103),霍端友榜。

李天植 同科,康熙志作大直。张南宫 五年,蔡嶷榜。

杜 浩 同科。

张 杰 大观三年(1109)(康本作“二年”,1108),王侯榜。

赵 冲 四年,贾安宅榜。王廷玠 廷杰弟。

徐邦杰 何 鼎 俱同科。

刘 震 政和二年(1112),莫俦榜。

冯 桓(光本作“枑”) 宣和元年(1119),宗室嘉王楷榜。

冯 檝 增。李 樗 三年,何涣榜。

陈 谘 六年,沈晦榜。冯 律

赵 清 俱同科,增。令狐习 建炎二年(1128),李易榜。

令狐宾 徐 徕

何南仲 陈 性

杜居实 陈 谠

陈王业 徐邦哲 俱同科,康熙志徐作郑。

冯康国 三年。张 晓 二年,张九成榜。

姜 宿 王 莘

杨 开 刘 冕

何 懋 鼎子,升庵集作可懋。刘 准 俱同科。

任 造 绍兴五年(1135),汪应辰榜。赵显孝

杨 依 冯昌期

宋 茂 陈 心

冯 璹 张良韩 俱同科。

杜 鼐 八年,梁克昌榜。严伯庄

唐 瑾 同科,康熙志无此一名。王 朝 十二年,陈诚之榜。

谢祖信 王 旦

杜 藻 陈复亨 俱同科。

令狐鹏 十五年,刘章榜。杨 誉

冯廷训(康本作“延训”) 同科。冯用休 十八年,王佐榜。

任 悦 特奏名。李 俨 二十一年,赵逵榜。

张 权 王 森

何 和 俱同科。冯 稷 二十四年,张孝榜。

樊 璇 杨兴宗

赵 仍 俱同科。杨世称 二十七年,王十朋榜。

杜时可 何邦光

袁 澄 姚 泽

杨 艮 俱同科。李 林 三十年,梁克家榜。

姚 浩 赵 岳

尹 宗 任天麟

谢 霆 张 鼎

杨 昉 于 咏

郭 冕 俱同科。

赵济川 隆兴元年(1163),林待问榜。

杨 甲 乾道二年(1166),萧国梁榜。

杨 辅 赵 溥 冯 怡

王 焯 冯如

令狐继隆 续 耆

张 翼 俱同科。

雍 山 四年,以隐居应诏赐进士。

李延上 五年,郑侨榜。杨世方

陈 刚 文伯振

冯直臣 胥 挺

冯图南 李 澈

陈祖仁 俱同科。李 震 八年,黄定榜。

刘子隆 柳荣祖

赵 庾 俱同科。

黎昭父(康本作“昭乂”)淳熙三年(1176)(康本作“二年”),詹骏(康本作“骙”)榜。

张德炎 冯 发

谢世英 赵汝乙 俱同科。

聂 山 四年,赐出身,增。张 涛 五年,姚颖榜。

赵汝涧 李 复

杜 发 王 芝

王敏行 何子庾

冯申祖 任 阅

冯承祖 俱同科。李 寅 八年,黄由榜。

赵 午 李延正

赵石祥 俱同科。韩 圭 十年,卫泾榜。

邓明甫 姚自舜

公孙乙 杨清烈

邓良甫 罗应辰 俱同科。

谢 良 十四年,王容榜。赵汝萃

赵汝燧 赵希异 俱同科。

任震一 绍熙元年(1190),俞复榜。李 钧

鲜于季寅 赵善栻 俱同科。

黄申之 四年,陈亮榜。杨有文

赵本祥 赵师珊

张仲午 赵崇范

文 浩 张 灏

黎昭度 俱同科。

冯邦佐 庆元二年(1196),邹应龙榜。

何 尊 赵希行

李熙之 李 震 俱同科。

杨 亢 五年曾从龙榜。赵善楶

王 禧 白梦庚

王 翔 张 旦

李 沾 王 森 俱同科。

徐应祥 嘉泰二年(1202),傅行简榜。冯益重

王敏求 莘炎已

李元起 杨 旦

李正炎 张 符

白梦麟 王子渊 俱同科。

陈 昂 开禧元年(1205),毛自知榜。李 祈

卞 明 神童。文子柟

何叔下(乾乙本作“丁”) 尊弟,一作丁。

张伯昭 俱同科,修之弟,康熙志作修己孙。

令狐友龙 嘉定元年,(1208)郑自成榜。

张己之 鼎弟(康本作“鼎侄”),省元普州教授。

赵 徽 李仲萃(康本作“莘”)

张 简 赵崇宇

赵 迈 俱同科。

何己之 四年,赵建大榜,叔丁弟(康本作“叔下兄”)。

赵 坤 赵崇旰

冯华祖 李光业

邓伯夔 胡 桂

李南运 俱同科。张 殖 七年,袁甫榜。

陈 坤马炳文

任丙发刘己之

刘季寅令狐潩

令狐己之赵 玙 俱同科。

王 极 翔弟,十年,吴潜榜。姚 己 浩孙。

吕季寅冯斗南

赵师州赵崇齐

何 式 己之子,十三年,刘渭榜。鲜于应庚

杨瑞应 俱同科。

附凤鸣 十六年(康本作“十七年”,乾乙本亦作“十七年”),蒋重珍榜。

任辰之 冯重华 檝曾孙。

杜源子 贾子坤

赵广爰 赵崇晼 俱同科。

黎 霪 纶孙,宝庆二年(1226),王会龙榜。

冯大震 用休孙。

何逢吉 式弟。赵崇坚

赵崇朴 赵善燊 俱同科。

冯 绅 绍定二年(1229),黄朴(康本作“王朴”)榜。

王中立

徐 禧赵崇簠

赵希期 师州(康本作“师固”)子。赵与传 俱同科。

赵广征 五年,徐元杰榜。

王己之令狐概 潩子。

鲜于应文 季寅子。张巽明

赵希震赵继谔

刘龙行令狐震之 俱同科。

张得一 端平二年(1235),吴淑吉榜。令狐棐

严 迈文 溉

李正子 俱同科。

赵日起 淳祐元年(1241),徐俨夫(康本、乾乙本均作“俨天”)榜。

谢允迪 良之子。张顺臣

杜 铸令狐震己

史应运张午仲

赵浩然李 华

赵从容赵从琬

文 渊 四年,留梦炎榜。邓 堂

冯清贤王虎变

尉 越 俱同科。赵必访 七年,省元张渊征榜。

唐文若李有传

于元通 俱同科。姚鼎发 十年,方逢辰榜。

刘洪济 同科。

陈灿 宝祐元年(1253),姚勉榜。

刘光午冯南炳

于东郊 一作卯。鲜于应昌 应文弟。

张甲龙 午仲子。何炎午 俱同科。

南 杰 四年,文天祥榜。雍 纪

赵 珪 继谔弟。赵孟槱 希行孙。

冯 概张用泰 俱同科。

贾昌忠 咸淳七年(1271),张震孙榜。贾纯孝

文礼恺 延祐元年(1314)。谢 端 三年。

王 猷 至正十年(1350)。将仕郎邛州判官

何 玙 二十六年。

冯 元 许维桢

赵 鉴 永乐四年(1406),林环榜。

张 赞 景泰五年(1454),孙贤榜。

余 纪 黄 纪

张 伦 天顺四年(1460),王一夔榜。

徐 纲 成化十四年(1478),曾彦榜。

黄 珂 二十年(1484),李旻榜。王 勤 同科。

余本实 二十三年,费宏榜。

席 书 弘治三年(1490),钱福榜。

王 翀 六年,毛澄榜,增。

杜 宷 正德三年(1508),吕柟榜,礼部主事。

王 完 增。王 宁 俱六年,杨慎榜,增。

席 彖 九年,唐皋榜。席 春 十二年,舒芬榜。

王 瑄 同科。

陈 讲 十六年(康本、乾乙本均作“十五年”),杨维聪榜。

杨 名 嘉靖六年(1527),罗洪先榜。黄 华 十一年,林大钦榜。

冯 绶 二十年,沈坤榜。席上珍 二十三年,秦鸣雷榜。

徐承嗣 二十六年,李春芳榜。

方叔忠 万历二十三年(1595),朱之蕃榜。

王之杰 二十六年,赵秉忠榜。

吕大器 崇祯元年(1628),刘君宰榜。

李 实 十六年,杨廷鉴榜。吕 潜 同科。

李仙根 顺治十八年(1661),马世俊榜。

张鹏翮 康熙九年(1670),蔡启僔榜。

唐弘宇 乾隆四年(1739),庄有恭榜。

任文翌 乾隆十年,钱维城榜。

张问陶 五十五年,石韫玉榜。

曾守锐 嘉庆十四年(1809),洪营榜。

陈文道光十二年(1832),吴钟骏榜。

徐忠锐 咸丰三年(1853),孙如仅榜。

张维翰 光绪二年(1876),曹洪勋榜。

余适中 光绪三年,王仁堪榜。

李培兰 光绪九年癸未科,陈冕榜。

王懋昭 光绪十六年庚寅科,吴鲁榜。

李士麟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科,夏同和榜。

徐 冕 光绪二十九年癸卯科,王寿朋榜。

清武进士 武科始于唐长安二年(702)。宋天圣二年(1024),亲试武举十二人。明崇祯四年(1631),诏武殿试,悉如文例。明以前遂无武进士,故不书。

张鹏翥 文端弟,康熙乙未科。殷献民 光绪丁丑科。

王翰臣 光绪癸未科。

举 人

旧通志按:宋乡举为漕试[1],谓之发解[2],盖序其次第[3],以解送省试耳。其时未释褐出身[4],非若明之乡试,中式即可分别铨选也。又按:明成祖时,举人会试下第后[5],令留监卒业,俟积分及格,则注选于吏部[6],或授小京职,或授府佐及州县正印官,或授教职。清因之[7]

[1]漕试,宋贡举考试方式之一。景祐年间,命各路转运司类试现任官员亲戚。此后形成制度,由转运司类聚本路现任官所牒送随侍子弟和五服内亲戚,以及寓居本路士人、有官文武举人、宗女夫等,举行考试,试法同州、府解试。漕试合格,即赴省试。

[2]发解,唐宋时,应贡举合格者,谓之选人,由所在州郡发解遣送至京参与礼部会试,称“发解”。

[3]序,排序。次第,顺序,名次。

[4]释褐,脱去平民衣服。喻始任官职。

[5]下第,科举时代指殿试或乡试没考中。

[6]注选,意为应试获选,注授官职。

[7]因之,沿袭明成祖时的旧制。

周与恭 洪武庚午科(1390)。 王 燧 同科。

朱 绶 丙子科。张志学

李 彬 建文己卯科(1399)。 赵 鉴 永乐乙酉科(1405)。

王 衡 戊子科。 郭仲睦 甲午科。

潘 敏 庚子科。 王 裕

黄秉源 癸卯科。 苟添赋 丙午科。

何 昶 乙卯科。 黄宗泗 辛酉科。

张 睿 丁卯科。 张 伦

张(康本作“黄”)纪 景泰庚午(1450)科。

张 赞 癸酉(原本作“再”,据康本改)科。

余 纪 余 海

吕 诚 苟 登 丙子科。

权 端 天顺壬午(1462)科。冯源广 成化戊子(1468)科。

潘 伦 徐 纲

张 猷 庚子科。黄 珂

王 勤 癸卯科。余本实

王 翀 丙午科。席 书 弘治己酉(1489)科。

郑 曜 席 春 辛酉科。

李 泮 李延华

王 瓗 甲子科。余 玮

杜 宷 席 彖 正德丁卯(1507)科。

王 瑄 冯 玮 源广子。

陈 颙 癸酉科,一作硕。周 集

陈 讲 丙子科,解元。王 翊

陈 衮 文 桂 己卯科。

朱 轼 张 启 (嘉靖元年壬午〔1522〕科)

王学睿 赵 斐 乙酉科。

徐承嗣 黄 华

杨 名 戊子科,解元。冯 绶

赵 春 席上珍 辛卯科。

旷腾 霄章 评 甲午科。

蒲 田 张 瑶 丁酉科。

杨 台 癸卯科。刘惟一

黄 岗 方 岳 壬子科。

徐 峨 李 儒 戊午科。

黄若榛 隆庆庚午(1570)科。 方叔忠 万历戊子(1588)科。

陈贤才 辛卯科。 王用宾

徐允陟 王之杰

黄成章 甲午科。 席 渤

席 沛 丁酉科。 马绍愉 癸卯科。

旷 昭 吕大武 戊午科。

吕大器 天启甲子(1624)科。 齐君用 同科。

余先登 崇祯庚午(1630)科。 黄 缵

卢来选 癸酉科。 李 实 丙子科。

席腾芳 己卯科。 黄 衣

熊文明 徐凤翀 壬午科。

吕 潜 张

冯靖文

陈箴言 顺治辛卯(1651)科。李仙根 甲午科。

朱衣点

唐之骥 丁酉科,本姓张,字伯顾,寄籍成都。

吴月英 俱增。彭王坦 康熙癸卯(1663)科。

柳 文 本姓吕,字长在,增。旷 广 丙午(光本作“丙子”)科。

张鹏翮 己酉科。张懋诚 鹏翮子,丁卯科。

彭 镕吕其棅 潜子,壬午科。

唐赓陶 之骥子。黄 畅

李 璞 甲午科。吕其樽 庚子科。

张懋文杨 甡 癸卯科。

赵日超 丙午科。张勤咨 己酉科。

张三杰胡玉伯 壬子科。

张勤绪 乙卯科。唐宏宇

陈三凤 乾隆丙辰(1736)科。任文翌

王景谦 何毓成 戊午科。

彭辉泽 何毓聪 辛酉科。

段维藩 甲子科。 张顾凯 庚午科。

王克俊 壬申恩科。 肖存骞

席有源 丙子科。 李晋阳 戊子科。

王一揆 庚寅恩科。 张 瑗 甲午科。

田 愿 丁酉科。 徐世辅 庚子科。

郭明斗 高承儒 丙午科。

张问安 戊申科。张问陶 同科,北闱。

王仪德 吴文蔚 同科。

张问彤 壬子科。田兆侃 同科。

王锡庆 乙卯科。曾守锐 嘉庆甲子(1804)科。

何 谦 吴东望 戊寅科。

秦光典 己卯科。郭道成

阎嘉祉 道光辛巳(1821)科。唐 贤

梁思泉 壬午科。陈 瑞 辛卯科。

余国卿 甲午科。郭廷见 乙未科。

鞠棐忠 乙未科。彭经本 癸卯科。

陈 棻 雷鉴渊 甲辰科。

李谨仪 丙午科。冯依仁

江蓬山 徐忠锐 己酉科。

张问邦 刘柷亭

龙定五 俱同科。雷用霖 咸丰辛亥(1851)科。

陈仲麟 席文渊 北榜。

熊 彨 田兴位 壬子科。

田兴伦 郭伯勋

欧阳纶 己未科。雷经邦 同治甲子(1864)科。

姜仁安 曹廷元

邓蓬山 丁卯科。陈 彩

陈廷先 张维翰

王崇文 龚铭元 庚午科。

张炳南 刘则敬 癸酉科。

舒云逵 由射洪附生中。雷殿镛

胡 镛 北榜。余适中 北榜。

何观梅 光绪乙亥(1875)科。冉家培

李培兰 丙子科。冯金如

刘奎元 光绪壬午科。汤必治

傅回澜 雷柄寅 乙酉科。

唐云松 同科。吴正纶 戊子科。

夏 璜蒲秉坤 俱同科。

夏 鲲 己丑科。王

王懋昭甘大璋 俱同科,北榜。

肖 铨 辛卯科。何炳森

冉寿祺 由定远附生中。李士麟

陈 云(刻本无“云”字,据1984年再版县志增) 号希贤,由宛平附生中,俱同科。

崇礼 癸巳恩科。李廷赓 同科。

邱建安 甲午科。罗炳勋 同科。

徐 冕 壬寅补庚子科,改试策论自此始。(www.daowen.com)

郭德沛吴思璘 由蓬溪廪生中。

曹顺熙余铭芝 俱同科,北榜。

唐凌霄

武举

宋时举无出身,既详于上(据光本增)但旧志既录其名,不应不书。

陈绍业 绍兴甲寅(1134)科袁 高 淳熙辛丑(1181)科。

黎 炳 丁未科。袁翁宜 绍熙庚戌(1190)科。

袁叔宜

雍荣国 庆元(光本作“嘉元”)丙辰(1196)科。

赵 彪 开禧乙丑(1205)科。黎 焘 嘉定戊辰(1208)科。

毛定国 甲戌科。刘 斌 绍定己丑(1229)科。

党鹏一 同科。雍清望 绍定五年(1232),恩赐状元。

舒 诚高 朔

思凤吾徐凤翥

清(按:乾隆旧志称明无武科,又述康熙志有武胄七人,而录其四,姑从之)

王鼎甲 康熙辛酉科。余思聪 丁卯科。

袁象乾 同科。孟良揆 癸酉科。

张懋端 戊子科。张鹏翥 甲午科。

梁 滦 丁酉科。夏本孝 乾隆丁卯科。

夏重建 庚午科。曾元会 辛卯科。

雷超然 嘉庆戊午科(光本作“乾隆戊午科补”)。

余长佐 嘉庆丙子科。

方映川 戊寅科。熊腾上 道光辛巳科。

王锡桂 壬午科。熊聘侯 壬辰科。

谭科兴 壬辰科。徐映川 丁酉科。

冯胜先 同科。熊殿侯 癸卯科。

向遇升 甲辰科。卢大春

熊联升 俱同科。薛应榜 丙午科。

向阳春 同科。伍遇科 己酉科。

杨逢春杨占魁 俱同科。

余占鳌 咸丰辛亥科。罗 衿 戊午科。

傅鹏程鲍遇春 俱同科。

朱焕章 同治甲子科。刘 明 同科。

陈定川 丁卯科。陈宪章

龙瑞云石连城

赖增元 俱同科。殷献民 癸酉科。

姜 骏 壬午科。王翰臣 同科。

林龙骧 甲午科。

贡 生[1]

宋以前无贡生,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2],始(光本作“初”)定府学岁贡二人,州学二岁三人,县学岁一人。正统六年(1441)[3],更定府学岁一人[4],州学三岁二人,县学间(原本作“问”,据文义改)岁一人。嘉靖仍复旧[5]。弘治中从章懋请[6],始行选贡之法,遇庆典以当贡者充恩贡,而其次为岁贡。副榜贡始于天启[7],拔贡遇酉年举行,府学二人,州县学各一人。逊(刻本模糊,据1984年再版县志校)清又增优贡[8],三年一举,通省共四人或三人不等,均由学道考选,送京朝考,分别等第。拔贡以七品小京官及知县教职用,优贡以知县教职用,副、恩、岁三贡不与朝考,准赴部注册,以佐贰教职等官铨选[9],盖于进士科外,本宋明经、明法诸科及特奏名遗意[10],仿而行之者耳。故类志之。

[1]贡生,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意谓以人才贡献给皇帝。明代有岁贡、选贡、恩贡和纳贡;清代有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和例贡。清代贡生,别称“明经”。

[2]洪武,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年号。

[3]正统,明英宗朱祁镇登基后的年号。

[4]更,改,更改。

[5]嘉靖,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

[6]弘治,为中国明朝第九个皇帝明孝宗朱佑樘的年号。

[7]天启,为明熹宗朱由校的年号。

[8]逊清,清王朝以宣统皇帝逊位而告终,故称“逊清”。

[9]铨选,选才授官。古代举士与选官相一致。士获选,即为官。至唐,试士属礼部,试吏属吏部,以科目举士,以铨选举官。

[10]特奏名,见选举表一注。遗意,遗传下来的意思。

张叔献 庆历六年(1046)。 冯 祺 贾黯榜。

李 颂 特奏名三礼出身。

冯正雅 明经,嘉祐五年(1060)(康本作“熙宁三年”)。

董 臻 特奏名。何舜宾 特奏名,六年。

杨 蠲 特奏名八年。

张 行 元祐初上书论差役,政和间谪官。熙宁九年(1076)。

谢温其 特奏名,元丰二年(1079)。刘 杰 三礼出身。

刘得象 杰弟,学究出身,五年。张祖闵 特奏名。

张祖参 闵弟,特奏名,八年。王 贲 特奏名,绍圣元年(1094)。

杜 懋 特奏名,四年。张汝霖 崇宁五年(1106)。

杨 武 特奏名。刘 丰 特奏名,政和二年(1112)。

王 佐 五年。袁 诚 特奏名。

陈彦章 依通志增。陈 持 宣和元年(1119)。

王 闻 俱举八行,赐上舍出身。王 棠

杨渭老 俱特奏名。宋致一 三年。

徐 揭冯南栲

赵 沂任 钺 俱赐上舍。

贾 诚 特奏名。李彦辅 四年帝幸学,赐上舍。

刘 昌 六年。张 深 俱特奏名。

赵思温 建炎二年(1128)何之才

赵天宠 李敦复 绍兴二年(1132)。

何 俦 五年。上官廷彦

冯 傥(康本作“党”)刘辅宗

钧 轸 八年。何天光

文 敦李由直

冯朝宗王廷珪 字德甫,通直郎。

王廷翰刘 励

王廷佐 字深甫,迪功郎。谭 武

王 求 姜正臣 十二年。

刘 纬

张立己 特奏名第一,赐学究出身,十二年(康本作“十五年”)。

赵 湘 帝幸学,免廷试,赐出身。

张邦杰张尧咨

赵去问胥 当 十八年。

赵大问任 悦

冯 杨 檝弟,通志无,与遏(康本作“逷”)必有一误。

杜 鼐 特奏名第一,赐学究出身,二十一年。

徐 爽(康本作“奭”)

冯 舒王 冲

赵 拱韩 彦

程 铎(康本作“陈”)郑彝宪

谭德臣 二十四年(据康本补)。王 琥

雍伯彻 二十七年。陈廷珪

郑 承李廷杰

庞良臣 三十年。陈 皜

赵三捷赵巩祥

杨邦彦马昌彦

王 传李 旦

白 杰李 俦

刘宗翰(康本作“宋瀚”)张修己

冯 衡杨 万 隆兴元年(1163)。

李 棠李献可

赵 汪令孤古

冯 量雍之邵

刘 敷令狐绛

赵 浑李 骥 乾道二年(1166)。

黎 纶令狐谔

刘 庾谢济川

冯 济张 仲

赵宗翰黄粹中

杜居易李 裕

赵 夔桑 实

赵 亶喻 鼎

杜雄飞葛 懋

赵 嵩雍孝广

赵 岑赵从善 五年。

吴大年黄余庆 淳熙二年(1175)。

陈若砺袁莘老

王 瓘冯 巽

王 愈 五年。冯 逖(康本无此人)

瞿民裕李 樗(今按当作“雩”)。

徐 迅何 宗 八年。

李仲(一作“伸”)倚令狐午

雍 禧李延光

冯 嘉 李坤臣

王 宾李自仁 绍熙元年(1190)。

刘 卯勾龙时行

王 骥母 震

韩有开赵安国

冯 掞樊 澄

杜多行李 霔 四年。

黎昭信令狐炳

鲜于钧徐焕之

王 倞 庆元二年。杨叔豹

张 石 五年。庞时敏

谢祖舜黄震卿

赵 钧冯 觉

赵汝炖 嘉泰三年(1203)(康本作“二年”)。

赵汝重

赵善溯附兴祖

黄思逊吴 光

何兴重赵崇实 开禧元年(1205)。

赵崇张天宠

李 济尹 亮 嘉定元年(1208)。

王 震赵与撰 七年。

杨之翰王 撰 倞子。

陈庆孙冯补之

谢世芳杨惠叔 十年(据康本补)。

王 卣杜 卯

张乃大 十三年。牟用卯 宝庆二年(1226)。

令狐彦深宋元英 绍定二年(1229)。

蹇惟之赵必钫 五年。

张谦则

张(康本作“赵”)继议 端平二年(据康本补)。

邓南省 淳祐元年(1241)。赵与权 宝祐四年(1256)取应。

赵与龙 取应。

以上诸人,未详由何科出身者,均特奏名。

何友文吴从周

邹文质舒 政

盛 源武 宣

高宗寿宋 宾

何 伸奇仕坤 以上洪武。

方伯英王 信

王 昭韦 寿

喻 英蓝 坤

马世哲李绍嗣

王 玺刘 坤

赵旭选张 刚

高 麒吴 鉴

杨 栋胡 纲

吴执中汪 鉴

赵本全杨 谏

李德和张 英

梁永常刘 胜

梁 纲王本源

王本先郑 迪

商 胜高 盛

冯 泰张 昺

邹 方张 应

王 佐张忠信

杜 宽方 旦

赵孟坚熊志冲

旷时雨唐 时

刘永祥杜 威 以上成化。

陈 杰郭 仪

许 点李 柱

熊大雅徐永固

张元珊王本纪

胡 英黄 杲

陈 策黄 彻

余朝海 以上弘治。杨一泉

彭 相赵 澹

王 珵徐兰芳

张 鼎朱 冕

廖 贤王 立

詹祖周周 文

程 鹗王 珦

燕 翼马 驯

席 镜杜秉彝

熊锡类黄 峤

王 业王 恪

赵崇礼潘 溥

谢 诰黄 岩

席 悫张 袍

余 失名,号慕川。余 瑾

罗 失名,号忠庵。周 概

青 袍冯 辙 以上嘉靖。

蒲懋品张桂籍

卢 鹏席 镒

王良卿黄成德

杨尧臣王之彦 杰兄。

朱之祯青若淘

王 熙李春官

余 失名,号盛吾。王 失名,号槐亭。

刘 光郑方升

徐 涚张桂印

姚思孝赵民瞻

赵民福李光祚

易可学郑新国

李树标黄运昌

谢尚信张 旦

王 琯齐大夔 以上崇祯。

清朝九帝在位对应年表(按:此为编者增)

顺治帝 1643—1661康熙帝 1662—1722

雍正帝 1723—1735乾隆帝 1736—1795

嘉庆帝 1796—1820道光帝 1821—1850

咸丰帝 1851—1861同治帝 1862—1874

光绪帝 1875—1908

按:以下注释为编者增

[1]“拔”,即拔贡,也就是通常说的贡生,是明清时期由各地方政府推荐本地优秀的秀才进入国子监学习的生员。

[2]“副”,即副贡,科举制度中,贡入国子监的生员之一种。清制,在乡试录取名额外列入备取,可入国子监读书,称为“副榜贡生”,故简称副贡。

[3]“优贡”,清制,每三年各省学政于府、州、县在学生员中选拔文行俱优者,与督抚会考核定数名,贡入京师国子监,称为优贡生。经朝考合格后可

任职。与岁贡、恩贡、拔贡、副贡合称“五贡”。

[4]“恩贡”,明清科举制度规定,每年由府、州、县选送廪生入京都国子监肄业,称为岁贡。凡遇皇帝登极或其他庆典而颁布恩诏之年,除岁贡外再加选一次,称为“恩贡”。《明史·选举志一》:“入国学者,通谓之监生。举人曰举监,生员曰贡监,品官子弟曰廕监,捐资曰例监。同一贡监也,有岁贡,有选贡,有恩贡,有纳贡……恩贡者,国家有庆典或登极诏书,以当贡者充之。”《清会典·礼部·学校》:“凡生员食饩久者,各以其岁之额而贡于太学,曰岁贡。有恩诏则加贡焉,曰恩贡。”

吕其楣 康熙八年,己酉科拔。 张懋诚 二十年,辛酉科拔。

张懋宗 三十二年,癸酉科拔。袁攀桂 四十四年,乙酉科拔。

张勤业 五十六年,丁酉科拔。张勤咨 雍正七年,己酉科拔。

永清 同科拔。张勤治 乾隆六年,辛酉科拔。

李嗣业 十八年,癸酉科拔。詹鸣谦 三十年,乙酉科拔。

宁远 同科拔。张顾实 四十三年,丁酉科拔。

张问彤 五十六年,己酉科拔。梁耕书 嘉庆六年,辛酉科拔。

梁思泉 十八年,癸酉科拔。许云程 道光五年,乙酉科拔。

雷鉴渊 十七年,丁酉科拔。席文渊 二十九年,己酉科拔。

胡 镛 咸丰十一年,辛酉科拔。甘 棠 同治十二年,癸酉科拔。

刘昭文 同科拔。甘大璋 光绪十一年,乙酉科拔。

徐 冕 二十三年,丁酉科拔。曾顺熙 宣统元年,己酉科拔。

李士璋 同科拔。邬叙伦 同科拔。

冯公亮 康熙四十四年,乙酉科副。张懋敏 康熙五十六年,丁酉科副。

张懋德 五十九年,庚子科副。李 蓁 雍正元年,癸卯科副。

王 恂 七年,己酉科副。何疏歧 乾隆六年,辛酉科副。

张顾鉴 同科副。贺元廷 四十二年,丁酉科副。

刘人骥 五十五年,戊申科副。张顾兰 五十九年,壬子科副。

张问诗 道光五年,乙酉科副。曹廷元 咸丰八年,戊午科副。

刘豁然 同治三年,甲子科副。詹曧宇 同科副。

刘 煊 光绪八年,壬午科副。曾赓元 十五年,己丑科副。

韩廷杰汪品伦 二十三年,丁酉科副。

奉 楷 二十八年,补行庚子,辛丑科副。

郭伯勋 咸丰二年,优贡。齐继祖 康熙恩贡。

张纯仁 康熙恩贡。夏梦龄

余臻斌王 藩

阎秉彝陈大綎

张全厚王嘉栋

王锡龄 以上乾隆恩贡。刘心臧

魏正栋 以上嘉庆恩贡。

王以镐王文昱

蒲若海 以上道光恩贡。李峥嵘

张知雄余恒熙

李毓兰 以上同治恩贡。王炳霆 光绪恩贡。

王纯武冯嗣昌

王 纶唐际盛

贺元亮任大任

郑 羽郑 侨

王 询王思纶

喻世贤詹廷佐

梁维辟张腾翼

宋文全张懋文

冯养中脱武烈

旷古庸王 咨

吕 沄李奕援

王养镛齐缵祖 以上康熙岁贡。

任为藩刘 珽

张 镛袁友卿

梁 深王 居 以上雍正岁贡。

孟宗鲁张懋枢

刘 泽余 俊

傅 英余 溶

李含达张勤弼

张勤恕张勤洁

简敬书雷著诚

刘欲懋祁 杰

冯家诰王侣谦

郑绍绩孟掌运

孟熙运雷扩情

袁正明彭云衢

黄定宁敬大年

李云路 以上乾隆岁贡。王际盛

曾导路任锡祚

山含辉李倚云

陈谦禄席前业

冉元亨戴清杰

锦江道传

刘士奎 以上嘉庆岁贡。夏重黎

卢贤铭陈光璠

王钦承何亲贤

王朝笏张问枋

李彤书周赓献

熊新模戴传道

刘泽深张正煜

胡朝品周明煜

谢之琛徐兴甲

王之璧林桂芳 以上道光岁贡。

黄景云张清述

蒲黻祉何克绳

刘一清黄世杰

蒲源达曾 瑹

蔡泽覃 以上咸丰岁贡。冉昱光

王朝辟王兴化

蒲如川蒲芳萱

刘泽民吴廷宾

李芝庭田逢吉

补宗颜 以上同治岁贡。李常炽

陈兴甲孟廷飏

阳世绪乐安和

王体乾冉家楣

余敏中补炳南

蒋士廉刘人英

刘正邦蒋功骏

雷光祚唐秉乾

翟世继谢遇良

邬德懋曾建奎

翟奎元赵鼐勋

余文琮张知廓

何荣第段会昌

王用诰曾圣言 以上光绪岁贡。

徐从周刘国安

孝廉方正

系皇上登极,诏天下府、厅、州、县,搜访合格之人,保送赴京朝考,分别录用,不限资格名额,下至布衣,亦得被举,如不合额,宁缺无滥。

赵世魁 乾隆纪元,以廪生保送。

张问彤 嘉庆纪元,以举人保送。

詹炳宇 宣统纪元,以廪生保送。

特 科

系清末科举罢后,疏通举贡出路。光绪三十三年,举行会考,以部员、州县佐贰等官分别录用[1]。宣统二年,考试法官,以审、检两厅推事等官用,疏通生员出路。宣统二年提学考试,以佐贰、杂职等官用。臬司考试以典主簿书记官用。

[1]佐贰,辅助主官的副官。至明清时,凡知府、知州、知县的辅佐官,如通判、同知、州同、县丞、主簿等,统称佐贰。其品级此主官略低,但并非纯粹属员性质。其下尚有司狱、巡检、吏目等属员。两类人员也可合称为佐杂。

余铭芝 光绪三十三年会考,签分度支部主事。(度支部,官署名,清代掌管财政事务的机构。清代原由户部理财,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组部院各衙门,将户部更名为度支部)

吴思璘 同榜,签分法部主事。奉 楷 宣统二年考用法官。

郭德沛 同榜考用法官。唐凌霄 同榜考用法官。

傅回澜 同榜考用法官。翟廷珖 宣统二年考用佐杂。

王绍曾詹福年

李炳霖 以上三人,宣统二年考用典簿书记等官。

恩 榜

此榜唐以前所无。自宋以来,士子求举者众,往往白头犹在举场,龙钟残疾,殁于应举者多。帝愍之,特开此榜,亦谓之“五老榜”。当时亦与出身闲曹散秩随其所用,不在正科之例。恩科、恩贡,实昉于此。若清既有恩科、恩贡,又于正榜之外许另奏名,谓之恩榜,实异量之恩,旷代所无,又有给恩翰林荣归者,实亦恩榜也,但除去出身为稍异耳。

段从心 辛亥科副榜。席经筵 同科。

魏荣封 庚午科副榜。杨谦一

钟 震傅春田

席右卿 俱同科。李灿然 癸酉科。

王安辑 甲午科恩举。王 骥 癸卯科。

王德峰 丁酉科。郑沛霖 甲午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