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遂宁县志校注》:翰林院检讨及寇赉言渠县

《遂宁县志校注》:翰林院检讨及寇赉言渠县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天下志乘[11],备储史馆。[1]寇赉言,四川渠县进士,历官国史馆纂修,山西道监察御史等。[4]淳漓,厚簿,引申为好坏。[10]得以,能够,可以。即体裁间有未协[10],亦宜随加修饰。遂宁县隶属于潼川府。[16]裒(póu),聚积。[1]快而读之,很快地读它。尝考天下之有志[1],自班固《汉书·地理志》始[2]。余于是志,亦即谓之志史也[11],可乎否?方驾古人,与古人并驾。[10]法律,指创作诗文所依据的格式和规律。[11]于是志,对这本志书。

《遂宁县志校注》:翰林院检讨及寇赉言渠县

志与史通[2]。史者,古今治乱之源(乾乙本作“原”)、国家盛衰之所系也[3];志则辨风俗之淳漓、考政事之得失[4]。他如山川险易[5],土物良枯[6],今昔沿革,胥于是乎在[7],固与史相为表里者也。有地方之责者,顾可视为缓图哉[8]?考之《周官》:“外史掌四方之志[9]。”即今郡邑之志是也。而邑志又即郡志、省志(乾乙本无“省志”)所讬始。即太史篡修国史,亦得以凭借焉[10]。志与史,名虽异而实同。故掌外志即谓之外史。天下志乘[11],备储史馆。

[1]寇赉言,四川渠县进士,历官国史馆纂修,山西道监察御史等。

[2]通,贯通。

[3]系,关涉,关联。

[4]淳漓,厚簿,引申为好坏。

[5]险易,险阻与平坦。

[6]良枯,枯,通楛。良楛,精良与粗劣。

[7]胥(xū),通“与”,皆。

[8]顾,反而。缓图,此指慢慢谋划的事。哉,吗。

[9]《周官》,一部专谈古代政治制度的书,是儒家重要典籍之一。自刘歆始称《周礼》。

[10]得以,能够,可以。焉,之,指代郡志、省志。

[11]志乘,志书。《孟子·离娄下》:“晋之《乘》,楚之《梼枕》,鲁之《春秋》,一也。”《乘》《梼枕》《春秋》本为三国之史籍名,后因泛称史书为“史乘”。

余前协修国史,为文端张相国传,曾翻阅遂志,文献足征[1],较他邑特详。文端公(据乾乙本增),遂人也。公先创修邑志,厥后[2],邑令田朝鼎重修之,距今又四十余年。我国家重熙累洽(原本作“累洽重熙”,据乾乙本改)[3],德教敷于四海[4],制度日益详[5],生民日益盛。维兹一邑[6],所以为治之道[7],亦久而益备[8]。如创革、职官、名宦、选举、人物、列女等门之应增入者固多[9]。即体裁间有未协[10],亦宜随加修饰。吴趋鹤坪郡伯,癸卯岁(1783)莅梓[11],留心教养,凡所有事,莫不次第兴举,骎骎乎政简刑清[12],治臻上理[13]。见一府八县志,旧多缺略[14],遂立意修辑,考文征献,三阅寒暑[15],郡邑志以次观成,最后乃及遂宁,今亦裒然成帙[16]

[1]征,证明。

[2]厥,其,那。

[3]重熙累洽,谓前后功绩相继,累世升平。《文选·班固<东都赋>》:“至于永平之际,重熙而累洽。”张铣注:“熙,光明也;洽,合也;言光武既明,而明帝继之,故曰重熙累洽也。”

[4]敷,布,施。于,到。

[5]制度,旧指政治上的规模法度。

[6]维,语首助词。兹,此,这。一邑,特指遂宁。

[7]所以,用来。

[8]益,更加。

[9]门,类。

[10]间(jiàn),间或。协,和,合。

[11]吴趋鹤坪郡伯,指张松孙(1730—1795),字雅赤,号鹤坪,江南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乾隆二十九年(1764),以监生出身任河南归德府(今河南商丘)河务通判。乾隆四十八年(1783)擢升潼川府知府。乾隆五十四年(1789)迁河南府(今河南洛阳)知府,历官三十年。莅,到。梓,今三台县。时三台为潼川府治所。遂宁县隶属于潼川府。

[12]骎骎(qīn qīn),马速行貌,引申为疾速、很快。乎,犹“然”。政简刑清,旧时形容法令简省,社会风气好,犯罪的人少。常用作称道地方官政绩。(www.daowen.com)

[13]臻,达到。

[14]一府八县,指潼川府及所辖的三台、射洪、盐亭、中江、遂宁、蓬溪、安岳、乐至八县。缺略,欠缺,不完整。

[15]阅,历。三阅寒暑,经过三年。

[16]裒(póu),聚积。帙(zhì),一套书。

余快而读之[1],体裁严整,不拘常格。出以史笔,分纲列目。以土地、人民、政事为纲,以山川、风俗、官师、选举、学校、贡赋之类为目。殚精毕虑[2],探本穷源,体例未合者正之,事迹应增者益之。莫不折衷至当[3],归诸详备[4],凡期有裨于治而已[5]。即起文端公而质之[6],当亦乐其有同心也。

[1]快而读之,很快地读它。

[2]殚,竭尽。毕,完,尽。虑,思虑。殚精毕虑,形容用尽心思。

[3]折衷,亦作“折中”,此指删改。

[4]归诸,使之达到。诸,“之于”的合音。

[5]凡,总是。期,希望。有裨于治,对治理有补益。

[6]即,即使。质,问明。

尝考天下之有志[1],自班固《汉书·地理志》始[2]。夫固作史,雄才也。其序事也,赡而不秽[3],详而有体,使读之者亹亹而不厌[4]。余读是志,择焉必精,语焉必详[5],自成一家,直不难方驾古人[6],以视汗青[7],头白牴牾[8],不敢自保者,何如哉!昔元稹谓杜工部诗“善陈时事”[9]法律精深[10],号为“诗史”。余于是志,亦即谓之志史也[11],可乎否?

[1]尝,曾经。

[2]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史学家、文学家。曾纂修《前汉书》。

[3]赡,充分,引申为详尽。赡而不秽,详尽而不杂乱。

[4]亹亹(wěi wěi),同“娓娓”,不倦貌。

[5]焉,之。

[6]方,并行、并列也。方驾古人,与古人并驾。

[7]汗青,史册。古时在竹简上书写,先以火炙竹青令汗,使其易书,并可免生蛀。谓之“汗青”。

[8]抵牾,亦作“抵梧”,即抵触。

[9]元稹,字微之,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杜工部,杜甫

[10]法律,指创作诗文所依据的格式和规律。精深,精熟深通。

[11]于是志,对这本志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