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康乾光民修《遂宁县志》,校注名著

康乾光民修《遂宁县志》,校注名著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问其人,均遂宁也。夫胜清一代,二百余年,以总揆谥文端者[6],蜀中仅二人,而遂宁居其一;以鼎甲显者[7],蜀中仅三人,而遂宁又居其一。束发,即结发,表示成年。潼川遂宁县黑柏沟人。潜于遂宁城北门外购楼三楹,题曰“课耕”。当家钰驻军之始,前知事甘君炯熙,查照县会议案,倡首修志,未几,卸任以去。盖遂宁志书,至是已修篡四次矣。所难者,遂、潼分县画界一事,胶葛殊甚[4],疆域沿革,尤须存信。

康乾光民修《遂宁县志》,校注名著

李家钰

家钰束发受书时[1],闻乡先辈谈蜀中旧事,莫不曰:相业以张文端公为最优[2],科第以榜眼李仙根为最早[3]。至以诗、书、画三绝,树帜立坛,为后贤所景仰企慕者,前则潜叟吕半隐[4],后则检讨张船山[5]。问其人,均遂宁也。夫胜清一代,二百余年,以总揆谥文端者[6],蜀中仅二人,而遂宁居其一;以鼎甲显者[7],蜀中仅三人,而遂宁又居其一。他如风流儒雅,海内知名,如彭田桥、王怀孟、朱眉君、李湘石诸君子[8],非不各负时誉。然以半隐、船山较之,亦若有上下床之别[9]。曩时私心窃计[10],以为人才辈出如是,非山川灵秀,清淑之气,郁积磅礴,不克臻此[11]。常欲一涉其地,亲睹之以为快。丙寅驻军遂宁[12],见其山水明秀,风物清佳;民俗尚朴,而不失之野;士习好儒,而不失之浮。始信前贤之流风余韵,熏蒸涵育,历久不沫[13],非偶然也。

[1]家钰,李家钰(1892—1944),字其相,绰号李矮子,四川省蒲江县大兴乡人,四川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毕业,早年隶属川军邓锡侯部,曾任四川边防军总司令国民革命军第四十七军中将军长,1944年担任第36集团军司令时,在河南陕县秦家坡遇日军袭击,壮烈牺牲。1925—1936年,李家钰作为四川边防军总司令,驻守遂宁。束发,即结发,表示成年。受书,接受文化教育;上学读书

[2]张文端,即张鹏翮(1649—1725),字运清,号宽宇、信阳子。潼川遂宁县黑柏沟(今四川遂宁蓬溪县金桥镇黑柏沟)人。清康熙九年(1670)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苏州知府、浙江巡抚、兵部右侍即提督江南学政、刑部尚书、河道总督、户部尚书等职,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加太子太傅。谥文端,清代第一清官、治河专家、理学名臣。

[3]李仙根(1621—1690),字子静,号南津,人称“李侍即”,今四川遂宁船山区人。清代著名书法家,外交家。清顺治十八年(1661)中进士,殿试廷对第二,成榜眼,为有清一代四川唯一榜眼,遂宁科考史上,科名最高者。父李实,明代语言学家,知长州县,母为吕大器之女,吕潜之妹。李仙根官至光禄寺少卿,世称李光禄。

[4]潜叟吕半隐,吕潜(1621—1706),字孔昭,号半隐、石山、石山农、耘叟。四川潼川州遂宁北坝(今遂宁市船山区北固乡)人。南明永历朝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文肃公吕大器长子。明崇祯十六年(1643)进士,授太常博士。明亡后,不仕。甲申(1644)至康熙二十四年(1685)乔寓浙江湖州、江苏扬州达四十年,以卖书画自给。康熙二十四年扶母柩旋里并迁父柩至遂。潜于遂宁城北门外购楼三楹,题曰“课耕”。日唯徜徉山水,以诗画娱老。吕潜博学工诗,善书画,其诗“清逸”,其画“萧疏简远,脱尽蹊迳”。有《怀归草堂集》《守闲堂集》《课耕楼集》等著作传世。

[5]检讨,官名,掌修国史。清朝翰林院从七品,常以三甲进士出身之庶吉士留馆者担任。张船山,即张问陶(1764—1814),字仲冶,一字柳门,号船山、蜀山老猿,清代四川遂宁人。清代杰出诗人,诗论家,著名书画家。其诗天才横溢,价重鸡林,与袁枚、赵翼合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撰《船山诗草》二十卷。

[6]总揆,宰辅之职的代称。

[7]鼎甲,科举制度中状元、榜眼、探花之总称。

[8]彭田桥,名蕙支(一作“芰”),字树柏(一作“百”),四川眉州丹棱人,为彭端淑六弟彭大泽之子。工诗能古文,与张船山为终身契友,李调元称之为“我辈中人”。王怀孟,壤孟(1797—1840),字小云,四川大足人。清嘉庆十五年(1810)举人,官长宁教谕,“为外吏以殁”。工书法。蜀中诗人,张问陶后,怀孟独享盛名,著有《小云词剩》(咸丰九年刻本)。朱眉君(1820—1874),字鉴成,四川富顺(今自贡)人,善诗词、书法隽永。青年时代其诗词已为蜀中名家所注目,誉为川南朱才子。著《题凤馆集》《益州书画录补遗》。李湘石(1827—1884),名汝南,字湘石,四川温江人,擅长诗,书画尤精。精通音律琴技。

[9]上下床之别,称人或事高下悬殊为有上下床之别。典出《三国志·魏志·陈登传》。

[10]曩时,往时,以前,从前。

[11]克臻,克,能,能够。臻,至,到。

[12]丙寅,公元1926年。

[13]沫,终止,消失。

家钰仰止前徽,勖勉后进[1],平时训迪学校诸生[2],谆谆以矩矱前贤[3],追踪先哲为言,盖欲于流俗波靡中,默寓挽救之意。

[1]前徽,前人的美好德行。勖(xù),勉励。(www.daowen.com)

[2]训迪,教诲开导。

[3]矩矱,规矩、法度,法则、榜样。

当家钰驻军之始,前知事甘君炯熙,查照县会议案,倡首修志,未几,卸任以去。邑绅前清进士王君伯藩继其事[1],三阅寒暑[2],至己巳春告竣。盖遂宁志书,至是已修篡四次矣。王君所撰,于原志无大增损,于续志则删节较多。至近二十年中,政体之变易,建置之迁改,局署之存毁,学校之更张[3],条分缕析,略无遗漏。所难者,遂、潼分县画界一事,胶葛殊甚[4],疆域沿革,尤须存信。王君言之綦详,不特可备省志采择,即将来民国一统志成,亦得所依据焉,则甚矣。邑乘方志之所关大也[5]。家钰乐观厥成,爰志其概略如此[6]

民国十八年岁次己巳孟夏月中浣蒲江李家钰谨序

[1]王伯藩,即王懋昭(1862—1929),名懋昭,字翰周,号伯藩,遂宁河沙镇人,清光绪十五年(1889)举人,次年恩科进士。署云南弥勒知县,授文山县令,调阿迷州知州。有《王伯藩文集》十六卷,《石朱卷》十册遗世。

[2]三阅寒暑,阅,越、过。过了三个寒暑。

[3]更张,本义改施弓弦,重新张设。比喻变更或改革。

[4]胶葛,指交错纷乱貌,或深远广大貌。

[5]邑乘,乘,记载的通称。邑乘,即县志。

[6]爰,于是,就。

当今之世,波诡云谲[1],有江河日下之势。抚是编者,时存扶衰救弊之心,潜移默化,隐示轨途[2],安见熏陶渐染,不有魁儒硕士[3],如张、李诸公[4],接踵而起,以增志乘之光者乎?是所望于邦人君子。

[1]波诡云谪,意为像云彩和水波那样,千姿万态,不可捉摸。形容事物变幻莫测。

[2]轨途,道路。

[3]魁儒硕士,大儒,大学问家。

[4]张、李诸公,指张问陶,李仙根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