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园林风景的美丽画面中,水景对其他景物起着重要的调和作用。那石峰假山的嶙峋轮廓,那古树老藤的长枝浓叶,那建筑亭台的秀丽风姿,还有天上的白云红霞,经过水面的反射,就显现出一派柔和迷人的风光。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园林中的所有景色都离不开水的陪衬和辅助。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里,山水就是风景的代名词。在中国画中没有风景画一说,只说山水画,可见山水的关系是紧密相关。我国的园林都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毫不夸张地说,园园有山水,即使是几块山石,几座小峰,也是山的缩影;哪怕是掘地得一眼小泉,或是院墙下的一角小潭,也是一勺能见江湖万里。例如苏州残粒园,尽管占地仅六分之一亩,却采用周边式布置了假山,挖了小池,通过山水塑造,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了相对扩大的空间效果。
中国园林风景创造的关键之处在于山水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是否能够浑然一体。例如北京颐和园中昆明湖的水和岛、堤、长桥,上海嘉定秋霞圃的水池、溪流水口和假山,无锡寄畅园八音涧的峡谷小溪等,虽然它们的水有大有小,山也有高低之分,不过,单从山水之间的关系来说,它们都是造园家创造的各种山水交融的成功案例。
山石造景如果脱离了水,往往会变成一堆死气沉沉的土石堆。在园林景观中,假山石峰的生气和神采无不依赖于水的辅助。反过来,水对山石同样有所依赖。水本身是无色无形的,行无定踪,它需要山石陆地作为边界,才能呈现出不同的个性。任何一个湖泊、池沼、涧溪、泉瀑景致的创造,都必须先塑造山石土壤,然后才有水形可赏和水声可听。
南京的瞻园,原本是明朝初期中山王徐达王府的西花园,到了太平天国时期,成了东王杨秀清的王府,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然而经过历代的修整,园林中的景色,早已面目全非,其中有很多景色出自一些普通匠人之手,这与我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原则相违背。1960年,由已故园林建筑家刘敦桢主持修复,根据“山为骨架,水为血脉”的古典造园理论,以一水带三山,创造了池、溪、涧、瀑等多种多样的水景,衬托和加强了以假山和点石为主题的山林景色,成为修复古典山水景色的典范。
南京瞻园静妙堂(www.daowen.com)
位于瞻园南部的妙静堂是园林的主体建筑,主要观赏空间以堂为界被分隔成一北一南、一大一小两部分。最北边是由湖石堆成的大假山,山前有水池环抱。东南边有一脉延入水中,成为一半岛形的山壁。山后有一条小溪流出,绕过此山脚,汇入大池中。临水的假山南麓是叠石绝壁,下与石径相通,有三曲平桥紧贴水面跨过,更有一道石矶缓坡于山水相交处伸入水中。假山在一个因着池面凸进山岩的小水湾上,形成一条纵深的山谷,谷中架设着一座天桥。假山石壁在这一强烈的山水对比中,显得越发高耸巍峨。
池水除了完成了衬托北山的功能,又从西南角的水口分出一支溪流,绕西山向南流去。西山是座土山,仅在临池溪的一侧用湖石堆叠。山中有一条谷道曲径,山上树木苍翠,富有浓郁的山林气息。小溪从西山山脚流过,折而转向东南,绕过妙静堂,最后注入南假山北面的水池。南假山是厅堂的直接对景,在设计上更为精妙。隔着水池与堂相对的是一座高7米、长10米的临池湖石绝壁。山上有主峰、次峰、洞龛、山谷、水洞、瀑布等景。水池中间有步石,可供游人涉水近赏。此山的北向主面向内凹进去,看上去好似一只用山石垒成的大龛,龛的两侧朝外逐渐收小,成为立在龛两侧的两个墩柱,在结构上起到了扶壁的作用,既能够减少叠石的厚度,又可以增加假山立面的层次。在龛顶悬有几支石钟乳,顶侧有一瀑布口,并与山顶涧道相接。这样一来,看上去整座南假山好似一座与绝壁相对的天然溶洞,富于虚实变化。绝壁的西端有座山谷,池水弯入谷内。远远望去,山谷深远,池水绵延。绝壁前,隔山池有东西两座矮山环抱遥相呼应,山下有临池石径与步石相接,衬托出绝壁的峻峭,山势峥嵘,峰峦崛起。这一幅人为塑造出的山水奇景,比起自然山林风光来,更为集中,更加典型,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赏尽祖国的大好河山。
形声俱佳的动水景色,也离不开山石的辅助点缀,更离不开园林风景环境的衬托。
漱玉泉是济南七十二名泉的第七泉。泉水从池底冒出,形成一串串的水泡,当上升到水面时破裂,发出丝丝的响声。泉池南侧有个溢口,泉水从口中流出,形成小溪。溪岸是用自然的山石堆叠而成,水从泉池漫石穿隙而来,淙淙有声,最后跌入漱玉池中,形似挂帘。在山石的导流下,原本是点状的动水景致变成线形的流水景观。泉池的南岸则是人工叠置的古朴假山,山上栽植了黑松和油松等树木,点缀着迎春、蔷薇、海棠等花卉,形成了疏涧流淙、泉声悦耳的清丽园林景色。由漱玉泉转向北去,还有一座假山。山虽不高,可是山径盘曲,古木参天,藤蔓遍布。攀到高处,园内外的秀丽景色尽收眼底。沿山循缓曲步下,又见一泓碧水涌出,叮咚作响,这便是“马跑泉”,泉池边依旧因岸叠石,建起一排亭台楼廊。泉水流出,仍然在叠石小溪中回旋,形成了生机勃勃的趵突泉园林小区。在这里,假山既是各泉水景点的分隔,同时又是游人观泉的理想背景,池面叠石和导泉的溪涧更是泉水风景的直接组成部分。山水泉石相辅相成,互相辉映,和谐共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