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园林》,一平如鏡,充滿生氣

《园林》,一平如鏡,充滿生氣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那些因水成景的滨湖园林,或是以水池为中心的城市园林来说,大多数都拥有一平似镜的水面。园林里的静水,并非那种毫无生气的“一潭死水”,而是能够显出自然生气变化的那种静。一平如镜的水面,可以倒映出周围的美景,营造出一种似真似幻的美景。如此一来,水体虽小,却令人有幽深迷离的无限观感。一般而言,园林之水的水位以高为佳,近水的山林建筑令人游赏起来能够倍感与水的亲近。

《园林》,一平如鏡,充滿生氣

在我国,园林中的水可分为动态水和静态水,重在取其自然。例如平湖池塘的水,基本是静止的;而山溪泉瀑之水则表现出不同的动态。我国古园的水景通常以静态为多。对于那些因水成景的滨湖园林,或是以水池为中心的城市园林来说,大多数都拥有一平似镜的水面。由于静水具备静谧、朴实、稳定等主要特点,因此,深受历代文人雅士的青睐。

园林里的静水,并非那种毫无生气的“一潭死水”,而是能够显出自然生气变化的那种静。一平如镜的水面,可以倒映出周围的美景,营造出一种似真似幻的美景。蓝天白云、翠树秀山、屋宇亭台等,似乎都漂浮在水下,使人仿佛置身人间仙境。当人们的视线与水面的夹角增大时,水面的反射效果减弱,透过清澈的水面又能够看到水底水草在飘忽摆动,鱼儿缓缓游过。当一阵微风拂过水面,会在水面上激起层层涟漪,仿佛一条轻轻抖动的绿绸。所谓“池塘倒影,拟入鲛官”“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等,这些诗句无不反映出人们对园林静水的赞美喜爱之情。在清代杭州,有一处文人私家园林,就取名叫“鉴止水园”,止水,静也。这个园名充分反映了园主人对静水景色的喜爱之情。

水面虽静,但是到了造园家的手里,处理的方式却是丰富多样的,经过他们的巧手设计,可以将静水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园小水面窄则聚之,沿岸设有水口和平桥,使水域的边际深浅莫测,或藏或露,游人并不会一览无余。在水边漫步,水回路转,不断呈现出一幅幅引人入胜的美景。如此一来,水体虽小,却令人有幽深迷离的无限观感。大园的水面宽则分之,平矾曲岸,小岛长堤,将单一的水上空间分隔成几个既相隔又相连、主题不同的水景,共同构成一个层次丰富、景深感强的空间序列。

昆明湖上的十七孔桥

北京颐和园的昆明湖水面浩瀚,假如这一大片水面中空无一物,看上去就难免有单调乏味之感。于是古代的造园家们在水中布置了几座大小不一的小岛,每座小岛又桥堤相连,使原本单调的湖面霎时变成远近皆可赏玩的美景,充分展现了古代造园家对大面积静水处理的高超技艺。当游客们站在佛香阁上俯瞰湖水时,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南湖岛,又名龙王庙岛或小蓬莱,它如同一颗镶嵌在粼粼碧波中的翠珠。南湖是昆明湖里与万寿山前山直接相连的一个水面,葱翠的小岛位于湖中央偏近东堤之处,与佛香阁隔水相望的是岛北岸的涵虚堂,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这一片湖景的构图中心。十七孔长桥造型精巧,将南湖岛和东堤上八角重檐的杰构——廓如亭连了起来,岛、桥、亭好似半边屏障将昆明湖水面沿南北分隔成既分开又互相连通的两大部分。在湖面的西部,又平卧着蜿蜒缓曲的西堤和六桥,与南湖岛等遥相呼应。再加上远处西湖中浮沉的藻鉴堂和凤凰墩等小岛,单一的水面立时变得层次分明、丰富多彩起来。站在主要观赏区万寿山的前山远眺湖景,可以看到水面上有岛的配列,堤的穿插以及桥的联络,主题突出,点线结合,无形中加大了湖面的南北纵深。从这一水景扩展开去,则是一望无际的园外平畴沃野和点点远山,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锦绣无比的旖旎风光。

比起苑囿中的水面,江南文人雅士园林中的水面,尽管小得多,可是造园家们却能够根据环境的不同条件,创造出许多活泼的水景。苏州的拙政园是因水成景的古园,总面积的四分之三都是水面,其中的主要建筑绝大部分都是依水而建。园中水池的左右两侧建有两座山岛,正厅远香堂前的大水面被其分割成前后两部分。荷风四面亭前方的五曲小桥又将水面分划开来,使池水向西一直渗流过去,出现弥漫之势。不过,园中小沧浪水院的设计更令人叹为观止。游客从主厅远香堂的临水月台经由倚玉轩,顺着游廊漫步行去,不久即可见到一座廊桥横亘水上。桥身呈微拱之状,造型轻巧,在朱栏之上是一卷青瓦小顶,恍若一道彩虹连通两岸,这就是水院的门户“小飞虹”。大池之水,从五曲桥下流过来,又缓缓流经廊桥直至小沧浪。小沧浪是空架在池上的三间小斋,南窗北槛,两面临水,南面是一处幽闭的小小水庭,幽静得很。游人端坐斋中,推开落地长窗向北眺望,位于两侧的贴水游廊和对面的小飞虹廊桥组成了一方完整而又畅通的水院。在一泓静水之中,稍微点缀几块步石,岸边的石矶上灌木葱葱,构成一幅江南水乡的恬静图画。透过小飞虹的栏杆和桥脚,可以看到造型轻巧的荷风四面亭伫立于水面,再往远处看,还可见山楼和山岛的林木。纵深仅七八十米的小小水面上,层次丰富,景观深远,湖光倒影,满目清新。(www.daowen.com)

对于苏州网师园和上海嘉定秋霞圃这样的小园来讲,自然最好的办法是将水集起来,目的是加强水景所占的比重。园里的主要景色和观赏点做环池而设,无论是假山古树还是亭台建筑,无不依凭水面,以使景色更加秀丽。有的园林家也将这类园称作依水园,取自杜甫诗句之意:“名园倚绿水,野竹上青霄。”不过,小园的水景也非常讲究在集中之下的小分和引申,绝不仅仅是简单的聚合,如秋霞圃舟和不游轩旁伸入假山的水口,“山光潭影”对面一条长长的小涧,以及横跨上方的曲桥,都是对聚水的扩展和引申,目的就是为了增加水景的深度和层次。

小沧浪水院

有些地处一些水位较高的河网地区的园林,更可谓是得天独厚,能够很容易地形成园浮水上、景皆贴水的绝佳美景。如位于太湖边上水网地区、江苏吴江县同里镇,具有地势低、水位高的特点。在镇上清代所建的退思园中,就是一所著名的江南贴水园。所有的山、亭、馆、廊、轩、榭无不紧贴水面而建,看上去就仿佛是直接从水中长出来似的。

一般而言,园林之水的水位以高为佳,近水的山林建筑令人游赏起来能够倍感与水的亲近。近水、贴水是南方园林之所以比北方园林秀美的一个重要原因。明末清初,江南名士冒辟疆与金陵名妓董小宛隐居在江苏如皋的水绘园。该园水景如画,“面水楼台,掩映于垂柳败荷之间,倒影之美,足入画本”。园中的主厅处于水院之中,名为水明楼,周围绕以水化墙,内中各成小院,点石栽花,异常朗净雅洁。以水绘园景的古园,观之不由令人回想起当年的名士才女在此园中歌吟互答、卿卿我我的甜蜜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