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峰造型,很有点像当今西方的现代派雕塑,它们只表现一种形式构图,很难说出像什么,但不管是何种形态都具有多变曲折的外形轮廓线。欣赏石峰,第一,是赏石峰线条的美。我国传统书画艺术,讲究线条美。园林立峰,也注重线条美。石峰的外形轮廓飞舞跌宕,有的柔和圆润,有的刚劲有骨,有的如行云流水,有的像奔马走兽。不同的石质又具有不同的隐显纹理线条。如北京北海塔山上有不少湖石名叫“象皮青”,即青灰色光润的石身上,天然嵌有白色细线,看上去好像象皮上的折皴。这种变化流动、自由飞舞的线条比规则整齐的线条蕴含有更多的美。
第二,是赏石峰形体的美。如块面的虚实、凹凸平峻以及光影中明暗色彩的变化。好的石峰,本身就具有旋律的变化,这高那低,这皱那平,这透那实,这凹那凸,并有着多变的石纹石理和折皴,有着丰富的形体美表现。倘若加上不同季节,不同时辰的光影、气候等条件变化,立、坐、卧灵活的置立方式和合适的陪衬,给游赏者留下的印象之丰富、观感之多变是无与伦比的。人们在园林中漫步,所见石峰或亭亭玉立,或倚墙半卧,或雄踞石座,有的像仙山灵芝,有的似锦缎彩纹。陪衬方式又多种多样:这里衬以白墙,旁植几竿新篁,月光之下,清影移墙,俨然一幅美丽的水墨竹石图;那里置以水边,岸芷汀兰,波光石影,隔岸相望,疑入鲛宫;隔院则立于小斋墙角,配上几叶芭蕉,仲秋夜雨,推窗外望,声形俱美。这些园林中常见的石峰造景综合了形、影、声、色等多种美的表现,能引起人们强烈的情思活动和美感。
关于石峰的鉴赏,历代的造园家有不少论说,标准也不尽相同。归纳起来,基本上可用透、瘦、皱、漏、清、丑、顽、拙八个字来概括。透就是玲珑多孔穴,前后能透过光线,外形轮廓飞舞多姿;瘦指石峰整体形象较苗条,忌肿肥,能露出石骨棱角;皱指石上起伏不平,能看出有节奏的明暗变化;漏指石身里边有孔穴上下相通,好像有路可通似的。这四条是从具体的形象特性鉴别峰石的标准。而清、丑、顽和拙则是从石峰整体气势上予以品评。清者,具有阴柔的秀丽之美;丑者,富有奇特、滑稽感;顽者,指其有坚实的阳刚之美;拙者,即给人浑朴、敦厚之感。当然这“八字”标准,并不是绝对的,它们常常是互相关联和配合的。在好的石峰身上,它们每每协调起来,从而形成石峰的总体特征。一般说来,经前人品评过的石峰,其个性较突出。如苏州留园远翠阁前的朵云峰,体不甚大,然而集苗条刚健于一峰,显得玲珑而挺秀。江苏常熟人民公园有一湖石峰,表面皱纹如水浪相叠,传为元代书画家赵孟頫鸥波亭前旧物,叫“沁雪峰”。无锡梅园天心台前的三星石,原是清大学士于敏中园中之物,石瘦透多姿,形态各异,据说其中有一峰身上有81窍,孔孔相通,称为米襄阳拜石。这些峰石各具特色,历史悠久,多经过古代名人题咏,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在园林中亦作为古文化遗物供人观赏。
石峰形体虽小,但属纯自然之物,历来为我国古代知识分子所崇敬。在这一形象中,隐含了较多的寓意,因而真正欣赏石峰,还要仔细品味它的象征意味。
在北京恭王府的花园假山上,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这样一行字:“介于石,不终日,贞吉。”这句话出自我国最早的文献之一《周易》上的卜辞。由此可见,上古时期的人们就十分欣赏石头那种坚硬贞洁的性格。
无锡梅园天心台前的三星石(www.daowen.com)
石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一席之地。从远古时期的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一直到清代曹雪芹的不朽巨著《石头记》(即《红楼梦》),从文人雅士摆放在书桌上的供玩小石到园林中的石峰,或多或少地都反映了古人对于石的喜好之情。在古人的观念里,认为云触石而出,肤寸而合,因此园林中的石峰大多喜欢用“云”作为名称,原因也正在于此。“寿同金石”“海枯石烂”等成语里都提到了石,在古人的心目中,石早已是永久、坚贞和不媚权势的象征。后来,人们又将石视作天地自然里精华的凝集,在它的身上,浓缩了山水之美。
园林中用石峰造景的传统和古代的著名文人画家好石爱石也有关。他们园林中的置石,往往通过诗文和绘画等形式流传下来,于是后代文人便纷纷仿效。例如,唐代的大诗人杜甫和白居易都是爱石之人,白居易曾为宰相牛僧孺写过一篇《太湖石记》,文中说“石有聚族,太湖为甲”。有一次,白居易的同僚杨六尚书离开京城去做官,他还专门跑到杨家的园里,借了两座峰,放到自己的园中观赏,并作诗记之。
北宋的米芾和明代的米万钟都是最有名的爱石的文人,这二人都是著名的书画家。米芾在守濡须(今安徽无为县)时,其府衙花园内有一座形态极丑的怪石峰,但他却与石称兄道弟,呼石为丈,并“具衣冠而拜之”,此举引来无数后人效仿和赞美。米芾还曾创作了一幅拜石图,元代画家倪云林在《题拜石图》中说:“石兄足拜自写图,乃知颠名不虚得。”一直到现代,著名画家齐白石也曾创作了《拜石图》。在园林中,往往建有拜石亭、拜石台和石丈亭等。如苏州的怡园,有拜石轩、石听琴室,北京的颐和园则有石丈亭,苏州留园有揖峰轩等。米万钟自号石隐,又称友石先生,不但喜欢收集石头,更擅长画石。他还常常凭借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到大自然中去寻找美石,取来放置于园林之中。现在北京颐和园的青芝岫和中山公园的青云片峰就是米万钟在房山游览时最早发现的,他原本想将其运回北京的勺园,后来由于运输费用太高,最终只运到了半途,到良乡时便已倾家荡产,因此,后来的人们就称此石为败家石。米万钟爱石到如此地步,堪称空前绝后。清朝的乾隆皇帝在修清漪园和圆明园时,派人将此石从良乡运到这两座园中,并作诗称颂二米的好石:“讵同两米为高简。”意思是要加入他们好石的行列中去,成为一段园林史上的佳话。
梅园“米襄阳拜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