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观赏主题园林:创造分隔空间

观赏主题园林:创造分隔空间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园林的游赏空间中,假山既能作观赏主题,又能作为分隔空间的边界,是造园艺术家塑造空间时所应用的主要景物。湖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属于石炭岩。综上所述,湖石山和黄石山的特点截然不同,因此在不少的园林中,往往把它们分别放置在相近的两个观赏空间里,形成鲜明的对比。造园的艺术家们充分利用了不同假山的刚柔对比,令观赏空间序列展现出不同的节奏和韵律,从而大大增加了游赏假山的兴味。

观赏主题园林:创造分隔空间

在园林的游赏空间中,假山既能作观赏主题,又能作为分隔空间的边界,是造园艺术家塑造空间时所应用的主要景物。

上海城隍庙边上的豫园,原是明代豫园西北隅的一部分。这部分的池、溪、亭、楼,都环绕着黄石大假山而建,假山成了风景的中心主题。进豫园大门,有两条路可游。一是步入主厅三穗堂,穿过小天井,就到了仰山堂。当游人转过堂中的木板隔断,迎面便是一座高大雄伟的城市山林。每个游赏者到此几乎都要在堂北美人靠上小坐片刻,静静观看水池对面的假山。另一条是绕过三穗堂,顺着东边小道慢慢游去,便可见一游廊相迎。当游人来到廊中,东面是花墙小庭,西面是仰山堂下的一曲流水。不几步,可见立于廊中的一座娉婷石峰。峰上悬一匾,上面写着“渐入佳境”,到此小溪扩展成一泓清水,左侧前方又现出大假山的雄姿。路异景一,可见假山的重要地位。大假山高10多米,全部用浙江武康黄石堆成。山上平缓处,积土植树,看上去林木葱茏。此假山在造景上有三个特点:第一是气势磅礴,重峦叠嶂,主次开合分明,根据“山拥大块而虚腹”的画理,造园家用一条曲折、深邃的山涧剖入山腹而形成很强烈的虚实明暗对比。

豫园大假山

第二是山水结合得体,假山南缓北陡,南面设有水池,峰脚缓坡入池,池边又点石呼应,产生水石交融的景观效果。特别是晴天在仰山堂中隔水相望,山石光影之转换,水面反光的衬托,山顶古树的倒影,相映在一起,十分迷人。

第三是游览路线组合得好。从渐入佳境曲廊中穿出,经过临水的石矶,小路就隐约于山间,磴道盘曲而上,台地(供立定观赏用)高低错落。在跨越涧溪沟壑处,又以危石和飞梁相通。经过明代文人祝枝山“溪山清赏”刻石蜿蜒迂回攀登,途中又会合后山上的小道,最后才到达山巅平台。在狭小幽暗的山道游赏空间中攀登了一段时间之后,来到这江天一色居高临下的开阔空间中,真有点心旷神怡的感觉。

山脚下的水池并没有局限在这一大的游赏空间之内.它很巧妙地穿过花廊,折入东部别院。造园家在流水穿墙处别出心裁地做了一道水花墙,使游人看来,这水从假山腹部流出,注入水池,又分成几道支流曲折流去,将这一景区的山水之意带到了别处。在万花楼复廊前,鱼乐榭横跨水上,南面是一壁粉墙。为了与大假山呼应,造园家在这墙前又筑了一座精雅小巧的倚壁湖石山。这一大一小的两座假山,由一水沟通,相映成趣。

园林假山的气势和风格,和所用石料的性质是有着很大关系的。太湖石和黄石是现在的园林中用得最多的两种石料。湖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属于石炭岩。水中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对石质中的可溶物质有溶蚀作用,因此在湖石的表面很容易产生凹凸,逐渐又形成小涡。向纵长发展的小涡又形成了一条条的隙罅,罅又会加宽,变成了沟。如果向石身内部发展的沟穿通了两头,就形成了洞。发育良好的太湖石,大大小小的沟罅交织组成了一些疏密错落的皴纹。涡洞相套却不失层次,湖石的外形具备圆润柔曲、玲珑剔透、涡洞互套、皴纹疏密等特点,在我国的山水画中,荷叶皴、披麻皴、解索皴、卷云皴等技法便脱胎于此。而黄石则属于细砂岩,本身具有纵横交错的纹理。由于水的长期冲刷和风化作用,产生了崩落现象,都是沿节理面分解,从而形成了大小不等、凸出凹进的不规则多面体。石面有如刀削斧劈般平整,而且棱角分明。正是由于具备了这些特质,因此黄石山既刚硬平直,又浑厚沉实,既层次丰富,又轮廓清晰。我国的山水画技法中,大斧劈、小斧劈、折带皴的现实蓝本,即出自于此。

综上所述,湖石山和黄石山的特点截然不同,因此在不少的园林中,往往把它们分别放置在相近的两个观赏空间里,形成鲜明的对比。上海豫园里的大小假山,就分别为黄石山和湖石山,同样,上海嘉定秋霞圃水池南北相对的两座假山同样是一湖石山、一黄石山。另外,苏州拙政园远香堂南的黄石山和枇杷园玲珑馆前的湖石山也形成了相互对照的一组。造园的艺术家们充分利用了不同假山的刚柔对比,令观赏空间序列展现出不同的节奏和韵律,从而大大增加了游赏假山的兴味。(www.daowen.com)

与自然山水中的真山比起来,在我国的园林之中,假山固然带着一些“假”的成分,然而这个“假”却是对“真”的提炼,是从“真”转化而来的。古人造园十分讲究“有真为假,做假成真”,道理就在这里。对于游客来说,在观赏园林景观里的假山时,也要首先在思想上意识上,完成一个由假到真的自然转变,达到“看假成真”之妙。在古园中的假山,往往具有深刻的寓意,它在风景中所蕴含的主题,要远远超出其本身的形象。游客一旦领悟了这些蕴含在形象中的深层意义,就能更好地领略山景的美。正如《园冶》中所说,“片山有致,寸石生情”,意思就是利用比拟和象征的造景技法,使游赏者产生出联想法。人们观赏山景时,要有一个从景引发自然的情感活动、然后再反射到景的认识过程,只有这样,才能领略情景交融的境界,产生仿佛置身于真实山林的体会。

在国内的园林中,以竹著称的扬州个园的四季假山也是别具一格。在现实生活中,春夏秋冬四季不可能同时出现,因此,四季山的提法本身就体现出一种“有真为假,做假成真”的意味。在一年之中,春是第一个季节,所以春山就设在园门的入口处。这是一处山石造景。只见修竹丛植,竹间点缀着几株石笋,以雨后春笋寓意春天的到来,进而启发游人“春来”的联想。在竹林之后,是一片漏窗粉墙,竹石光影投射在墙上,日走影移,颇具春日山林之趣。

步入园内,绕过桂花厅,便是夏山。那山岸曲折,溪流环绕,水声淙淙。在一片树木浓荫的夏日景色里,屹立着一座石色青灰、石质圆润的湖石假山,此山玲珑剔透,叠法高超,看上去仿佛是一朵夏云之状,冉冉升起。山下有洞,在山前的池中,遍植荷叶荷花,旁边还栽植着几株古木。尤其是那些从石缝中爬出的藤葛上,水珠闪烁,一派盛夏美景尽收眼底。

秋山的构思则更为出彩。全山为黄石构筑,运用了大斧劈和折带皴的叠法,山势的峻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山体的主面向西,每当黄昏时分,夕阳西下,在霞光的映照下,山形山势显露无遗。只见危崖陡峭,万仞峥嵘,直插云霄;石隙之中探出几株挺秀古柏,苍翠的枝叶与黄褐色的山石共同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游人站在七间长楼,倚栏远眺,好一派秋山美景!

冬山则是以宣石堆叠而成。远远地望过去,洁白的山石,给人带来一种积雪尚未消融的错觉。在阳光的照射之下,恍如雪霁天晴,光色鉴人。造园家们在冬山附近的白墙上又开了24个圆洞。每当阵风吹过,穿越洞口时,便会激发出呜呜的啸声,仿佛是冬季的西北风呼啸而过,更增添了几分了冬季的感觉。令人更加叹为观止的是,当游客透过那穿风漏月的花窗洞,又可重新见到青竹、茶花、石笋等组成的春景,似乎已经冬去春来,大地回春。显而易见,将具备四时不同季节特征的假山同时汇集于一园之中,本身就是一种带有象征意味的创造,观赏者当然也明知其假,可是一旦置身其中之时,又不免深深地折服于这些假山景的艺术魅力。

四季假山之秋山

在园林结构布局中,造园家常将假山作为分隔园林各游赏空间的边界。不少园林把假山用作入口处的障景,这一手法还被小说家曹雪芹用到了《红楼梦》大观园的景色描绘中。在第十七回中,宝玉随贾政及众多清客首次游园评点景色的一段中写道:“只见一带翠嶂挡在前面……贾政道:‘非此一山,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更有何趣’?”这里的翠嶂,便是长满林木的假山,用作大空间和进门缓冲地区的分隔。在现实园林中,这一做法是比较常见的。如北京颐和园仁寿殿是宫区的主要建筑,它和湖山游览区之间应该有个分隔,于是便用土山夹石的方式堆了一个假山,分隔了仁寿殿和临湖的玉澜堂。在分隔空间的同时,还结合障景的处理,使假山中的通道曲折蜿蜒,先收后放,取得了很好的造景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