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园林:创造信仰崇拜的渲染氛围

园林:创造信仰崇拜的渲染氛围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方人崇拜神灵,中国人崇拜祖宗,宗法是我国封建社会又一个重要的思想意识,对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宗法崇拜是以天然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它起源于原始氏族的祖先崇拜,和建筑园林也有很紧密的联系。为了渲染气氛、方便礼祭,建筑周围通常也被园林所环绕,在城市布局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从这些简单的介绍可知,我国古代和信仰、崇拜相关联的园林遍及全国的城乡和名山胜水风景区。

园林:创造信仰崇拜的渲染氛围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代诗人杜牧的这一名句不仅写出了南朝佛寺的繁盛,而且点出了寺院环境的优美。佛教东汉初由印度经西域传入中国后,在两晋南北朝达到了大盛,寺院如雨后春笋遍布各地。当时,南方的建康(今南京),北方的洛阳,都是寺院集中之地,杜牧的诗正是建康众多寺院的真实写照。佛教讲究空净,佛教徒们喜欢在山明水秀之地修身养性。他们主张人体的肉身要与自然合为一体,从自然中吸取悟的养料,才能获得心灵的最终解放。因此,大江南北的山水名胜之地,几乎被佛堂伽蓝占满。今天成为旅游胜地的佛教四大名山——四川峨眉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和浙江普陀山,以及佛门四大丛林——天台国清寺、山东灵岩寺、南京栖霞寺当阳玉泉寺,早在唐代就已闻名海内。这些名刹,除了寺古僧众、香火旺盛外,园林风景之美也是使其出名的一个原因。有人曾用“园包寺,寺裹园”来形容这些寺院的景多,“园包寺”即寺庙融化在山水风景之中,“寺裹园”即寺内又建有若干小园林。杭州灵隐寺就是如此。

杭州灵隐寺

在繁华热闹的城市,寺院相对要少些,造园的条件也差些,但是僧人们也总是想方设法在寺内空地上植树点石,建造一些小园小景。有时还买下附近荒废的园池,略加修复,成为附属于寺院的独立花园。今天处于城市中的古寺,往往也都有精致的小园。如广州市的六榕寺、上海的龙华寺、南京的鸡鸣寺、宁波的报国寺等,无不如此。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的正式出现是在东汉后期。但是,早在先秦就有了萌芽,如秦始皇派人去东海求长生不老之药,苑囿的水池中建三山模仿东海仙境等。道教经典将春秋时著名思想家老子作为道教的创始人,道家爱好清静、主张无为的思想自然也影响了道教。他们认为,只要清静无欲就可达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因此,道士们修持内丹(气功)和外丹(炼金丹)都要寻求幽静的环境。这样,道教和佛教一样,也多喜爱在自然风景优美之地建立宫观。到东晋,凡名山大川几乎都有道士的足迹。他们将风景秀丽的山岳和洞窟都“收归己有”,将它们封为“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宋以后,佛道不再相争,逐渐走向“和平共处”。今天游人在名山大川,往往可见佛寺、道观并存,有的甚至一庙之内供奉佛家菩萨和道教仙圣(如恒山悬空寺)。留存至今的著名道教宫观有泰山玉皇庙和碧霞祠、华山真武宫、北京白云观武当山紫霄宫和玉虚宫、齐云山太素宫、杭州玉皇山福星观、青城山上清宫等,这些庙宇宫观基地的选择,十分注意周围山水环境的优美。如青城山是四川著名的风景区,自然山林的特点是静、绿、香,素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它像一座绿色的城堡耸立在原灌县城北。在这景色幽秀的名山中,散布着上清宫、圆明宫、建福宫、真武宫、玉清官、古常道观等六座宫观。为了接待香客和游人的需要,这些宫观常常利用古迹和奇异的自然地形地物,如山泉溪流、巨石怪洞、悬岩古木等,就近设置一些亭榭小筑,形成和环境融为一体的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寺庙园林。城市中的道教建筑,最普遍的要数城隍庙。江南一些古城的城隍庙每每都拥有自己的庙园,如上海豫园的内园、嘉定的秋霞圃等,都曾经做过城隍庙的“灵苑”。

嘉定的秋霞圃

我国封建社会赖以统治全国的主要指导思想是孔孟儒学,它对传统文化的影响之深、作用之大,是佛道两家望尘莫及的,因而有些学者将它亦称作为教。封建社会以科举取士,一般读书人为了谋取功名、踏上仕途都要寒窗攻读,所以儒教与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利益密切相关。由于政府的支持,为儒教服务的建筑园林的营造也很繁荣。古代每个县都有县学,一些乡、镇亦有私塾学常,一些县、府建有文庙(孔庙)。为了提供士人聚会、论学的场所,这些建筑群也几乎都设有园林。

古代,我国各地开办了不少书院,邀请著名学者讲学,作为培养人才、研讨学问的机构。受“钟灵毓秀”思想的影响,书院的选址十分讲究山水的秀丽、环境的静谧。例如宋代最有名的四大书院中,就有三座位于名山大川风景地之中:白鹿洞书院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下,四山回合,一水中流,泉清石秀,古木参天,风景十分优美;嵩阳书院在中岳嵩山脚下,太室山诸峰如屏环立北边,也是“山环水抱”的名胜之区;岳麓书院位于长沙岳麓山东面山下,院后即是清风峡,四周皆枫林,春时青翠,夏日阴凉,深秋红艳诱人,景色极佳。此外,福建武夷山有紫阳书院,江西鹅湖山有鹅湖书院等。甚至河南许昌附近的小县襄城,明成化年间还在郊外风景地修建了紫云书院,山亦改名为书院山。书院周围遍植槲树,苍翠可爱,山石嶙峋,泉水潺潺,成为当地文人学士春吟百花、夏避炎暑、仲秋赏月、冬观雪景的好地方。(www.daowen.com)

西方人崇拜神灵,中国人崇拜祖宗,宗法是我国封建社会又一个重要的思想意识,对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宗法崇拜是以天然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它起源于原始氏族的祖先崇拜,和建筑园林也有很紧密的联系。属于这一类的建筑,上层社会有太庙,为帝王敬奉祖宗的地方(北京天安门东边的劳动人民文化宫即明、清两朝的太庙),民间有家庙、祖庙、祠堂等。这些建筑除了具有祭祀祖先的功能以外,还常常是家族中议事、庆贺节日的地方,多数也建有园林。

在各地名山大川风景区,每每设有纪念古代名人贤士或者民族英雄的纪念性建筑,如杭州岳庙,成都、襄阳等地的武侯祠,成都杜甫草堂,陕西杜公祠,绍兴南郊的兰亭和王右军祠等,是为纪念岳飞诸葛亮、杜甫、王羲之等历史名人而建的,实际上是另一种类型的宗庙建筑。

敬重祖宗还反映在厚葬制度上,古代陵墓一般规模大,建得考究,特别是帝王等上层统治者的陵墓,往往带有很大的园林,如明十三陵、清东陵和西陵等,本身便是一座大园林。

杜甫草堂

作为祖宗崇拜的延伸,又出现了对土地神——社和五谷神——稷的崇拜,继而又归结为对天、地的崇拜。这些由祖宗引出的一系列封建礼制、祭祀建筑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的。为了渲染气氛、方便礼祭,建筑周围通常也被园林所环绕,在城市布局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如明、清两朝的北京城,宫殿的西边有社稷坛(今中山公园),南郊有天坛和先农坛,北郊有地坛,东西两边还有日坛和月坛,其中有不少成了今天人们乐于游赏的著名园林。

从这些简单的介绍可知,我国古代和信仰、崇拜相关联的园林遍及全国的城乡和名山胜水风景区。尽管它们的种类繁多,服务对象和功能不同,但是从园林艺术的角度去分析,彼此并没有悬殊的差别。除了殿堂建筑中所供奉的偶像不同以外,总体布局、风景创造等方面是有很多共同点的。归总起来,从寺庙所处的地理位置看,可分成城市园和风景园。从园林布局特点看,又有规则式和自由式的差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