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隋唐时期园林:金谷园与辋川别业的对比及皇家园林特点

隋唐时期园林:金谷园与辋川别业的对比及皇家园林特点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金谷园更接近于自给自足的地主庄园,辋川别业却有着浓郁的园林气氛。白居易庐山草堂由以上数例可以看出,隋唐的私人园林不仅继承了南北朝崇尚自然之风,而且更增添了诗情画意,在园林与文学的结合方面有了更大发展。隋唐时期的皇家园林仍具秦汉遗风,一般园中殿宇宏伟,追求神仙境界。

隋唐时期园林:金谷园与辋川别业的对比及皇家园林特点

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的纷乱局面之后,隋唐两代又开始了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和发展。至唐代,经济日益繁荣,生产更加发展,国力强盛,人民生活相对比较安定。当时,对外交流也很频繁,唐朝成为亚洲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在文学、艺术上也出现了灿烂辉煌的局面。

白居易《池上篇》所描述的履道坊

唐代实行的科举制改变了过去由世家望族垄断政治的局面,“学而优则仕”在当时确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许多知识分子进入仕途,其中不少人在从政的过程中也倾注了自己对园林的关注。如白居易在任苏州、杭州刺史之际,对城市建设事业十分重视,并有不少建树。更多的人则有感于“宦海浮沉”,往往也热衷于经营住宅园林,为日后留下退隐之路。因此,当时营建私园之风很盛,而这些私园的风格和功能也多反映了文人的爱好和情趣,即追求朴素、淡雅。

当时,长安洛阳城内都有许多著名的宅园,白居易在洛阳城东南履道坊的宅园就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个。诗人在《池上篇》序中对该园做了详尽的描述,从序中看出,在十七亩的宅地上,除三分之一(五亩多)为住宅建筑外,其余均为花园部分。园的中心为水池,池东有粮仓,池北为书房,西有琴亭,而水池以南应为住宅。池中设岛,有桥相通,环池开路,园中还点缀着白居易从杭州罢官后带回的天竺石,从苏州罢官后带回的太湖石,还有两支鹤和木舫,并引种了南方的白莲、菱等水生植物,池上架的平桥也是仿苏州形式建造的。由此可见,白居易在洛阳所建的宅园中,对江南园林有不少借鉴之处,尤其对太湖石的运用,这在北方园林中尚未有过记载。

白居易《池上篇》所描述的履道坊(曹夔音)

白居易十分钟爱这一宅园,他晚年在此享受春风、秋月,欣赏莲香、鹤鸣;还饮酒宴客,吟诗抚琴,陶醉于竹烟波月之际。这由此充分显示出失意文人的一种心态,也反映了他们对园林功能和相应设施的要求。而且,在园林布局方面也基本形成一定的格局:园林一般以水为中心,水中设岛,有桥相连,沿池敷路,不同功能及形式的建筑环湖而置,住宅建筑在南面,花园位于北面,这些描述虽然简单,却也正是后世留存的明清宅园中比较典型的布局。

除城市中的宅园外,王维的辋川别业则属别墅式庄园一类,与石崇金谷园有类似之处。但金谷园更接近于自给自足的地主庄园,辋川别业却有着浓郁的园林气氛。当然,这与主人的文化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王维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尤以山水诗著称于世,且知音律,谙佛理,可谓多才多艺。王维晚年于陕西蓝田建辋川别业,并终老于此。

在《辋川集》中收集了王维与友人裴迪同游别业时在各景点所赋的诗,将其与后人所绘辋川图(《关中胜迹图志》)相对照,尚可了解其概貌。

《辋川图》(孙枝)

辋川别业是选择一处有山有水、林木葱郁的天然谷地辟建的园林,地形丰富,山地岗岭起伏,壑谷交错;水体既有辽阔平静的湖面,也有溪涧泉瀑的动势。在天然的湖光山色和原有丰富植被的基础上,以不同地形、水体、动物、植物为主题,划分成各具独特风格的景区,而园林建筑则如画龙点睛般布置在相应的景点上。

在所描绘的二十个景点中,有反映地形特色的如孟城坳、华子岗、斤竹岭;有以水景为主题的如北垞(码头)、南垞、欹湖、栾家濑(濑为沙石上的急湍)、金屑泉、白石滩等;有以植物突出景区特色的如木兰柴(柴为丛林)、茱萸沜、宫槐陌(宫槐即龙爪槐)、柳浪、辛夷坞、漆园、椒园;还有以建筑为主景的,如文杏馆是以“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的茅草屋,竹里馆则有引人入胜的诗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些景点各有主题,却不是单一的,如华子岗既有岗的地形特点,岗上又有葱郁的青松和秋色叶树,季节变化非常突出;临湖亭既凸现了建筑的位置和美观,又强调了周围的环境;对鹿柴的描述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不知深林事,但有麇鹿迹”,看起来这里丛林茂密,人迹罕至,却是鹿所徜徉的地方。(www.daowen.com)

总之,虽然我们无从了解辋川别业的具体规划,但从诗画的描绘中不难看出这是一处充分利用优美的天然景色,稍加人工点缀形成的,既有自然之趣,又富诗情画意的园林佳作。

此外,白居易在庐山所建草堂则更是将其直接融于大自然之中。白居易在《致友人书》中谈到他在游庐山时“见香炉峰,遗爱寺间云水泉石绝胜,爱不能舍”,故在这里选址作草堂。“是居也,前有地广十丈,中有平台,台南方有池,倍平台,环池多山竹野味,池中生白莲白鱼,堂东有瀑布,水悬三尺……春有锦秀谷花,夏有石门涧云,秋有虎溪月,冬有炉峰雪。阴晴显晦,昏旦含吐,千变万化,不可殚记。”这是一幅十分幽邃宁静、朴素淡雅的山居图,草堂与大自然浑然一体。主人充分利用周围天然景观,并强调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变化和一天中不同时辰、不同气象时的千变万化。

白居易非常喜爱草堂,并作《庐山草堂记》,表述了他的心态。“仰观山,俯听泉,傍睨竹树云石,自辰及酉,应接不暇,俄而物诱气随,外适内和,一宿体宁,再宿心恬,三宿后颓然嗒然,不知其然而然。”看来诗人的身心已与环境融为一体,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白居易庐山草堂

由以上数例可以看出,隋唐的私人园林不仅继承了南北朝崇尚自然之风,而且更增添了诗情画意,在园林与文学的结合方面有了更大发展。同时,绘画与造园也开始紧密结合,对自然山水美的欣赏也达到了更高的水平。在城市宅园中创作人工山水,则是选择山清水秀、具湖光山色的胜地,建造脱离尘俗、摆脱世事纷争的庄园,目的在于娱乐,陶醉于大自然之中,追寻最高的精神享受。由此也开始了后世文人园林的传统。

由于人们对自然山水欣赏水平的提高,自然风景区的开发也日益发展,自然风景区与设在风景区内的寺庙相结合,使自然风景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资源。这也是中国风景名胜区有别于欧美的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特色。

隋唐时期的皇家园林仍具秦汉遗风,一般园中殿宇宏伟,追求神仙境界。隋炀帝于大业元年(605年)在洛阳城西建造了著名的西苑。据史书记载,苑周一百二十里,规模宏大,引洛水入苑,形成周十余里的水面,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岛,高百余尺,上有殿阁台观,建筑内设机关,可上下升降,宛如海上神山。苑中有十六院,各以水渠分隔,供嫔妃居住,每院临渠开门,上架飞桥,院内种植修竹、杨柳、名花异草,冬季则剪彩绫以为花叶,点缀枝头,充分体现了隋炀帝的穷奢极欲。院内还有鱼池和饲养家畜、种植瓜果蔬菜的园圃。与秦汉建筑宫苑不同的是,人工开凿的水体既有集中辽阔的水面,也有曲折潆洄的水渠连贯全苑,形成以山水为骨干的总体布局,园中建筑分布于山环水抱之中,与山水结合紧密,成为秦汉建筑宫苑向北宋山水宫苑发展的先声。

唐代长安大明宫内也有太液池及蓬莱山。在长安城东部的兴庆宫,因诗人李白的《清平调》而引起后人的注意。今日西安的兴庆公园即是在原兴庆宫的遗址上重建的。园中保留了原有的水面,重建了当年的勤政务本殿和唐玄宗与兄弟相聚的花萼相辉楼,以及因杨贵妃赏花而闻名的沉香亭。可惜的是这些建筑并未按照唐代建筑风格修建,未免美中不足。

除上述园林外,唐长安城东南隅的曲江池则以邑郊风景区的形式吸引着大量游人。曲江池以水景为主,水面约0.7 平方千米,一派自然风光。池岸曲折,可以泛舟,水中也有荷花、菖蒲等水生植物,亭台楼榭隐现于花木之间,当时定期开放供市民游赏,尤其每当中和(农历二月初一)及上巳(三月初三)之日,最为热闹,颇具公共园林的性质,目前池址尚在,其他设施均已湮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