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层、砂砾石层等松散土体坝基防渗处理的目的,主要是保证渗透坝基稳定、控制渗透流量并结合考虑防止下游沼泽化。
当松散土体不厚,可全部大开挖清除(即清基),将坝体坐落于其下的可靠基岩和不透水层之上。若松散土体较厚,大开挖清基工作量太大,则可采取垂直截渗、水平铺盖、排水减压和反滤盖重等措施防治渗漏及渗透变形。
12.2.1.1 垂直截渗
黏土截水槽常用于隔水层埋藏较浅的砂卵石坝基,其结构视土石坝的结构而定。砂卵层深度在10~15m以内,采取明挖回填黏土(截水墙)的防渗措施较好。截水墙截断砂砾石层,使土坝的心墙或斜墙通过截水墙与不透水层连接(图12-15)。截水墙应采用和坝身防渗体相同的黏性土碾压填筑,且达到与坝身防渗体相同的压实密度。截水墙底宽除应满足施工要求外,从渗透稳定出发,一般不小于坝上下游水头差的1/5~1/10,太薄则难以起到防渗作用。
图12-15 黏土截水槽示意图
截水墙底一般要穿过砂卵石层达到不透水基岩,否则坝底仍有强透水部分,建坝后仍会漏水,甚至引起渗透破坏。例如甘肃某水库,土坝建在厚11m左右的冲积层地基上,采用截水墙防渗方案,施工中有一长20m的坝段,截水墙只修了4m多深,下部仍留有6m厚的透水层,如图12-16所示。大坝建成蓄水,当坝前水深达27m时,坝后出现浑水。此后,库水位稍高坝后就有这种现象,前后共15次,最大渗流量达0.15m3/s,最后在下游坝坡产生大塌坑,严重危及大坝安全。后来,用混凝土防渗墙进行处理才解决了问题。
图12-16 某水库悬挂式截水墙示意图
1.塌坑;2.截水墙设计线;3.截水墙实际开挖填筑线;4.透水砂砾石层
砂砾石层太厚,开挖截水墙亦有困难,则可用灌浆办法做成帷幕。灌浆帷幕适用于大多数松散土体坝基。砂卵石坝基采用水泥和黏土的混合浆灌注效果较好,中细砂层必须采用化学浆液(如丙凝)灌注。由于灌浆压力较大,故这种方法最好在冲积层较厚的情况下使用。
帷幕厚度(B)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H——上下游水头差;
Ia——灌浆帷幕允许水力坡降,该值一般应小于或等于3~4。
砂砾石的可灌性一般通过现场试验确定。灌浆孔间距可根据地基砂砾石组成情况和可灌性大小来选择,一般为2.5~4m,灌浆孔呈梅花形等形状排列,一般排距可大于或等于孔距。灌浆压力通过现场灌浆试验来确定。
山东某水库均质土坝,坝高30.5m,由于坝基渗漏严重,一直未能发挥灌溉效益,且危及大坝安全。经调查研究和钻探分析,地基渗漏的主要原因是坝底施工清基线以下尚有两段砂砾石层,每段长20~30m,厚3~7m,估计其渗透系数为100m/d,形成两个集中渗漏带。针对这种情况,决定采用灌浆方案。首先灌注两个集中渗漏带,灌浆帷幕线设在上游截水墙轴线附近,灌浆钻孔穿透土坝和截水墙,一直达到坝基砂砾石层以下,孔深一般50m左右,初步设计一排孔,孔距3~5m。灌浆压力在岩层中不超过1500kPa,在土层中不超过1000kPa。该工程在处理前,当水库蓄水到560×104m3时,渗漏量竟达0.81m3/s(210×104m3/月)。灌浆处理后,水库蓄水到729×104m3时,渗漏量减少到0.029m3/s,即减少渗漏量90%以上,可见效果是显著的。
混凝土防渗墙(图12-17)适用于隔水层埋藏较深的砂卵石坝基。当坝基为上细下粗的深厚砂卵石时,则上部可采用此法,而下部采用灌浆帷幕,再结合下伏基岩的处理,效果较好。密云水库坝基中覆盖层深厚的河床部分,即是采用此法处理的。
图12-17 混凝土防渗墙示意图
1.心墙;2.斜墙;3.防渗墙
混凝土防渗墙的施工机械化程度高,故主要在中大型水库中应用。根据国内外常用的造孔机性能,混凝土防渗墙的厚度一般为0.6~0.9m。防渗墙的顶端应插入坝身防渗体内,一般插入深度为1/6水头。防渗墙底部应与基岩结合好,其插入基岩深度视地质条件而异,一般为0.5~1m。
若坝端土层中有砂砾石透水层,为防止绕坝渗漏,可将截水墙插入两岸,截断砂和砂砾石层即可。例如河北某水库,右岸为黏性土与砂砾石互层,水库蓄水后漏水严重,下游岸坡和河滩出现大面积沼泽化,表层稀软,严重危及坝头稳定。后采用黏土截水墙的方案处理,截水墙平行坝轴线插入右岸,长80m,宽3m,深8~12m,截断砂砾石层,与弱透水性的土层相接,效果很好。
12.2.1.2 水平铺盖
当透水层很厚,垂直截渗措施难以奏效时,常采用水平铺盖措施。其方法是在坝上游设置黏性土铺盖,并与坝体的防渗斜墙搭接起来(图12-18)。这种措施只是起到加长渗径而减小水力梯度的作用,并不能完全截断渗流。水平铺盖分人工铺盖和天然铺盖两种。
(1)人工铺盖。人工铺盖应有一定长度与厚度,铺盖填土及垫层的质量应合乎要求,才能达到防渗和有效控制渗透稳定的目的。合理的铺盖长度受一系列因素控制,与铺盖材料的透水性、施工质量、透水层厚度及水头等有关。一般在水头差较小、透水层较浅时,铺盖的长度为5~8倍水头差;水头差较大、透水层较深时,铺盖的长度易为8~10倍水头差。
铺盖厚度主要决定于所用土料和地基的性质,如土料含黏土粒的多少、碾压后土料的渗透系数,以及地基砂卵石层的性质,特别是地基砂卵石的级配及其透水性。一般人工铺盖首端厚度多采用1.0m,末端厚度采用2.5~3.0m。(www.daowen.com)
图12-18 水平铺盖示意图
人工铺盖只要设计得当,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并在下游渗流出口处做好反滤排水,其防渗效果是显著的。例如吉林某水库,坝高12m,地基是透水的砂层(含少量砾石),厚度大于18m。第一次处理时,在上游端作30m长的黏土铺盖,坝基下仅挖了60cm深截水沟。水库建成后一直未能蓄起水来,且发现在坝背水坡脚处常出现浑水,并有管涌和流土现象,造成土坝的不均匀沉陷。此后进行第二次处理,在原来处理的基础上延长黏土铺盖至70m,约为水头的6倍,水库漏水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2)天然铺盖。当坝前河谷中表层有分布稳定且厚度较大的黏性土覆盖时,则可利用它作为天然的防渗铺盖,施工时严禁破坏。采用天然防渗要研究其效果。若防渗效果不明显,可考虑加厚天然土层、碾压密实或做人工铺盖补充。此外,还可利用水库淤积物作防渗铺盖。由于防渗铺盖不能完全截断渗流,所以必须在坝下游设置相应的排水减压设施,以防止渗透变形的发生。
对于多泥砂河流,利用水库淤积也能起到一定防渗作用。对于岸坡较平缓,透水层是砂层或裂隙发育的岩层,有时也可用水中抛土铺盖。
12.2.1.3 排水减压
常用的方法有排水沟和减压井,它们的作用是吸收渗流和减小逸出段的实际水力梯度。
排水减压措施应根据具体地质情况选择不同的形式。如果坝基为单一透水结构或透水层上覆黏性土较薄的双层结构,可以在下游坡脚附近开挖排水沟,使之与透水层连通,以有利于降低浸润曲线和水头。如果双层结构的上层黏性土厚度较大,则应采用排水沟与减压井相结合的方法。河南省沙河昭平台水库均质土坝坝后设置减压井后,下游坝脚处的压力水头削减了2~3倍,解除了表土层被顶穿发生流土的威胁(图12-19)。
图12-19 昭平台水库坝后排水减压设施
1.设减压井前水头线;2.设减压井后水头线
减压井的位置,在不影响坝坡稳定的条件下,应尽量靠近坝脚,并且要与坝轴线平行。井距一般15~30m,井径200~300mm,管外应设置反滤层。井管以深入透水层厚度的50%以上为宜。
12.2.1.4 反滤盖重
此措施对保护渗流出口效果很好,它既可保证排水通畅,降低逸出水力梯度,又起到压重的作用(图12-20)。其方法是在渗流逸出段分层铺设几层粒径不同的砂砾石层,层界面应与渗流方向正交,且沿渗流方向粒径由细到粗,常设置3层,即为反滤层。反滤层各层的粒径以及各相邻层间的粒径比,视被保护层的颗粒组成而定。
图12-20 用盖重提高坝基的抗渗稳定性
1.透水性较大土层;2.透水性较小土层;3.反滤层;4.盖重
专门的盖重措施,则是在坝后用土或碎石填压,增加土体自重,以防止渗透变形的发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