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液压、气压或电化学原理,通过注浆管把浆液均匀地注入岩土体中,浆液通过填充、渗透、挤密等方式,赶走岩石裂隙或土颗粒中的水气后占据其位置,硬化形成结构新、强度大、防水性能高、化学稳定性良好的结石体的方法,称为灌浆。
灌浆所用的浆液大多由水泥、黏土、沥青以及它们的混合物制成,其中采用最多的为纯水泥浆、水泥黏土浆和水泥砂浆。水泥浆的水灰比一般为0.6~2.0,常用的水灰比是1∶1。为了调节水泥浆的性能,有时可以加入速凝剂或缓凝剂等附加剂。常用的速凝剂有水玻璃和氯化钙,其用量约为水泥重量的1%~2%。常用的缓凝剂有木质碳酸钙和酒石酸,其用量约为水泥重量的0.2%~0.5%。
根据灌浆的目的不同,可分为固结灌浆和帷幕灌浆。有时,还采用化学浆液进行灌浆,称为化学灌浆。下面分别对固结灌浆、帷幕灌浆和化学灌浆作一简单介绍。
12.1.2.1 固结灌浆
固结灌浆可以改善岩土体的力学性能,提高弹性模量(表12-1),增进岩体的整体性和均一性,减少变形和不均匀沉陷。同时,还可以加强帷幕的防渗效能。固结灌浆的特点是广、浅、密。
表12-1 灌浆前后岩体变形模量变化
(1)灌浆范围。在坝基岩土体性质普遍较差,而坝又较高时,往往进行全面固结灌浆。当基础岩体较好时,只在坝基的上、下游应力大的部位进行固结灌浆。对裂隙发育、岩体破碎和泥化夹层集中的地区要着重进行固结灌浆。拱坝两端坝肩拱座基础要加强固结灌浆。
(2)灌浆孔深。一般采用浅孔,孔深5~8m。国外中型坝孔深在10m以内,高坝在20m以内。
(3)灌浆孔距、排距。孔距和排距主要依据岩石的透水性和可灌性来确定,一般为3~4m。根据地质条件的差异,可以适当加密或放宽。进行固结灌浆时,要分片围堵,逐步加密。孔位布置成梅花形、六角形、方格形、三角形或三角链锁形等。梅花形与六角形可以多次序插补加密,因此较为常用(图12-1)。
(4)灌浆孔。固结灌浆孔一般是铅直孔。当岩层倾斜或为了穿过较多高倾角的裂隙时,最好采用斜孔。孔径一般为55~68mm,可采用风钻打孔。
(5)灌浆压力。固结灌浆的压力以不掀动基础岩体为原则,尽量取较大值。通常通过灌浆试验确定。一般无混凝土盖重时,灌浆压力为200~400kPa;有混凝土盖重时,灌浆压力为400~700kPa。
灌浆前,对岩体中的裂隙应冲洗干净。若裂隙中充填有黏土等杂质时,冲洗干净是保证固结灌浆质量的关键。
图12-1 灌浆帷幕示意图
12.1.2.2 帷幕灌浆
帷幕灌浆(图12-2)的主要作用是:①减少坝基和绕坝渗漏,防止其对坝基及两岸边坡稳定产生不利影响;②在帷幕和坝基排水的共同作用下,使帷幕后渗透压力降至允许值之内;③防止在软弱夹层、断层破碎带、岩石裂隙充填物以及抗水性能差的岩体中产生管涌。
帷幕灌浆是最常用的、效果可靠的岩基防渗处理措施。其特点是钻孔较深,呈线型排列,灌浆压力也较大,帷幕多由1~3排灌浆孔组成,一般在水库蓄水前完成主帷幕。灌浆材料一般采用水泥,在必要时使用化学材料。
(1)防渗帷幕的深度。防渗帷幕的深度可以根据下列原则确定:
1)当坝基下存在明显的相对隔水层时,一般情况下,防渗帷幕应伸入到该岩层内3~5m;不同坝高的相对隔水层的单位吸水量值标准如表12-2所示。
2)当坝基下相对隔水层埋藏较深或分布无规律时,帷幕深度应参照渗流计算和已建工程经验确定,通常可在0.3~0.7倍坝高范围内选择;局部裂隙渗漏严重地区应予加深。两岸与河床帷幕界线应保持连续、渐变过渡,不要有太大起伏。
(2)防渗帷幕两岸延伸长度。防渗帷幕两岸延伸长度可以根据下列原则确定:
1)与相对不透水层相连,从坝前正常高水位起计算其延伸长度。
2)当地下水位坡降较大,可从正常高水位与地下水位交点计算延伸长度。
3)无完整的相对隔水层,地下水位较平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可根据流网计算,在允许渗漏量、控制允许坡降和扬压力的条件下设计帷幕长度。
4)按式(12-1)确定。
式中:S——自岸边至帷幕终点距离(m);
H——承受水头(m);
C——经验值(m)。当H<100m时,C=8~23m;当H>100m时,C=15~45m。
(3)防渗帷幕的厚度。根据工程地质条件、作用水头及灌浆试验资料选定灌浆孔的排数,一般按坝高考虑,中、低坝为1~2排,高坝为2~3排。当裂隙密集并有充填或有软弱夹层时,适当增加排数。
单排孔的幕厚为0.7~0.8倍孔距,双排孔为孔中心距加0.6~0.7倍边排孔的孔距。幕厚的设计应通过幕后剩余水头计算允许水力坡降确定。一般规定,当幕厚<1m时,允许水力坡降为10;幕厚1~2m时,允许水力坡降为18;幕厚>2m时,允许水力坡降为25。
根据岩体单位吸水量确定允许水力坡降(表12-3),与实际水力坡降对比,如不安全,再加宽帷幕。(www.daowen.com)
(4)防渗帷幕的孔距。孔距取决于灌浆孔的扩散半径,其确定原则是使各孔的灌浆范围相互搭接。一般根据水头、基岩孔隙率和现场试验确定,约等于单孔灌浆影响半径的1.6~1.8倍,为2~4m。
图12-2 灌浆帷幕剖面图
Ⅰ、Ⅱ、Ⅲ.均为灌浆孔,采取逐渐加密孔距办法,先Ⅰ后Ⅱ、Ⅲ,孔深先深后浅
表12-2 相对隔水层的单位吸水量标准
孔距也可以用式(12-2)确定:
表12-3 允许水力坡降的确定
式中:K——灌浆前岩石的渗透系数(m/s);
n——灌浆前岩石的孔隙率;
u1、u2——水和水泥浆的运动黏滞系数;
t——灌浆的持续时间(s);
H——灌浆压力(MPa);
r——灌浆孔的半径(m)。
(5)灌浆孔的方向。灌浆孔方向应尽可能多地穿过裂隙面,在河床部位,如果主要裂隙的倾角较平,最好采用垂直钻孔;如裂隙倾角较陡而倾向下游,亦可将钻孔稍许倾向上游。但钻孔角度过缓(小于75°)时施工不便,质量难以保证。特别是深孔,方向稍有偏离,将会影响到深部帷幕不能形成连续的整体。
(6)帷幕灌浆的压力。通过试验来确定。在帷幕表层段不宜小于1~1.5倍坝前静水头,在孔底段不宜小于2~3倍坝前静水头,但以不破坏岩体为原则。帷幕灌浆必须在坝体浇筑一定高度后施工,可利用混凝土作为盖重。
12.1.2.3 化学灌浆
化学灌浆是一种将化学材料制成的浆液灌入细微裂隙,经胶凝固化后起堵漏、防渗作用的技术措施。优点是可灌性比水泥灌浆好,可灌入0.1mm以下的细微裂隙或粒径小于0.1mm的粉砂层,具一定的黏结强度。对坝基断层带、节理密集带、粉细砂层大量渗水的处理以及在动水压力下堵漏,均可收到良好效果。缺点是在配制浆液或灌浆过程中有一定毒性,当地下水温太低或被水稀释而不聚合时,反应物被析出,会污染环境。
目前,我国已经比较广泛地应用在大坝基础防渗处理上面的是丙凝灌浆。有的工程采用丙凝灌浆来处理坝基渗漏,还多将甲凝灌浆、环氧树脂灌浆用于坝体混凝土裂隙的补强处理。对聚氨酯(氰凝)等新型灌浆材料也有一定应用。
(1)丙凝。水溶性好,黏度低,防渗性强,聚合时间可准确控制,用于岩基防渗处理效果显著。但凝胶体的抗压强度低,固结砂的抗压强度只有0.5MPa,不适用于补强或固结灌浆。
(2)丙强。丙强是在丙凝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以脲醛树脂与丙凝混合而成。丙强浆液及其聚合体兼具丙凝和脲醛树脂的优点,克服了脲醛树脂的抗渗性能差和丙凝强度低的缺陷。因此,具有防渗和固结的双重作用。
(3)甲凝。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为主体,加入引发剂等组成。黏度低,可灌性好,渗透力很强,硬化时间可以控制,聚合后的强度和黏结力很高,适用于岩体内细裂缝的补强处理。
(4)环氧树脂。环氧树脂是以环氧树脂为主体,加入一定比例的固化剂、稀释剂等混合而成。能灌入宽0.2mm的裂隙,硬化后黏结强度高(可达1.4~1.9MPa),收缩性小,稳定性好,常温固化。在抗渗、抗冲、抗气蚀方面亦有良好效果。对一般缝隙均有黏合力,但缝内如有夹泥层则效果较差,用以加固岩石裂缝效果较好。
(5)聚氨酯(氰凝)。氰凝防渗堵漏能力强,遇水不被稀释或冲走,固结强度较高,固结砂的抗压强度大都在13MPa以上,可进行单液灌浆,操作简便。对断层破碎带性能的改进有较好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