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地下水层与阻水层分析

地下水层与阻水层分析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含水层是饱水并能传输与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弱透水层是本身不能给出水量,但垂直层面方向能够传输水量的岩层。黏土、粉质黏土等是典型的弱透水层。图4-10含水层、隔水层、弱透水层及含水系统上述定义中并没有给出区分含水层及隔水层的定量指标,而采用了“相当数量”这一模糊的说法,原因在于含水层与隔水层都具有相对性,取决于应用的场合以及涉及的时间尺度。越流是指相邻含水层通过其间的相对隔水层发生水量交换。

地下水层与阻水层分析

地表以下一定深度,岩土的空隙被重力水所充满,形成地下水面。地表到地下水面这一部分称为包气带,或称非饱和带。地下水面以下为饱水带。饱水带的岩(土)层按其传输及给出水的性质,划分为含水层、隔水层及弱透水层(图4-10)。

含水层是饱水并能传输与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松散沉积物中的砂砾层、裂隙发育的砂岩以及岩溶发育的碳酸盐岩等,是常见的含水层。

隔水层是不能传输与给出相当数量水的岩层。裂隙不发育的岩浆岩及泥质沉积岩,是常见的隔水层。

弱透水层是本身不能给出水量,但垂直层面方向能够传输水量的岩层。黏土、粉质黏土等是典型的弱透水层。

图4-10 含水层、隔水层、弱透水层及含水系统

上述定义中并没有给出区分含水层及隔水层的定量指标,而采用了“相当数量”这一模糊的说法,原因在于含水层与隔水层都具有相对性,取决于应用的场合以及涉及的时间尺度。(www.daowen.com)

同一岩层在不同场合下可以归为含水层,也可以归为隔水层。例如,作为大型供水水源,供水能力强的岩层才是含水层;渗透性较差的岩层只能看作隔水层。但是对于小型供水水源,渗透性较差的岩层可以看作含水层。

在相当长一个时期里,人们曾经将隔水层看作是绝对不发生渗透的。20世纪40年代,雅可布(Jacob)及汉图什(Hantush)等提出越流概念后,开始将一部分原先看作隔水层的岩层归为弱透水层。越流是指相邻含水层通过其间的相对隔水层发生水量交换。例如,缺乏次生空隙的黏土、粉质黏土等,渗透能力相当低,顺层方向不发生水量传输;但是,在垂直层面方向上,由于渗透断面大,水流驱动力强(水力梯度大),通过垂直层面越流,两侧相邻的含水层可以发生水量交换。这种本身不能给出水量、垂直层面方向能够传输水量的岩层便是弱透水层(图4-10)。再例如,某些岩层,特别是沉积岩,经常出现渗透性差别很大的岩性交互成层(如砂岩和泥质岩互层、碳酸盐岩和泥质岩互层)。此类岩层顺层透水而垂向隔水,集含水层和隔水层于一身,具有独特的水文地质意义。

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自然界并不存在绝对隔水层。即使裂隙极不发育的致密结晶岩,只要时间尺度足够长,也会发生渗流。因此,从较大时间尺度考察,所有岩层都是可渗透的。

含水系统是由隔水或相对隔水边界圈围的,内部具有统一水力联系的赋存地下水的岩系。不仅松散沉积物可以形成含水系统(图4-10a),基岩中同样可形成含水系统。多数情况下,含水系统包含若干含水层(图4-10a、c、d);有时,单一含水层构成含水系统(图4-10b)。一定条件下,基岩中的隔水层由于岩性变化而尖灭,或者受断裂切割而导水,也可以形成含水系统(图4-10c、d)。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