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密布着成千上万条河流。据统计,流域面积在1000km2以上的有1598条,总流域面积667×104km2,中小河流更是遍布全国。正常年径流量约27 500×108m3,地下水资源在6000×108m3左右,水能资源的蕴藏量达6.8×108kW,其中可开发利用的为3.78×108kW,年发电量19 100×108kW·h,是世界上水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
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与洪水作斗争和利用水利资源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从四千多年前“大禹治水”的传说,到今天仍在使用的长达1800km的黄河大堤,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与洪水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生动记录和伟大成就。纵贯我国南北的京杭大运河,从公元485年开始兴建到公元1292年全线通航,全长1700km,将华北水系、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等天然水系联系起来,其规模之大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公元前250年左右修建的都江堰分洪灌溉工程,既能防洪,又能灌溉,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水利水电建设发展迅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全国整修和兴建了约26×104km的堤防;普遍疏浚整治了排水河道,开辟了海河和淮河的排洪通道;建成84 000多座水库,面积1万亩(1亩=666.67m2)以上的灌区2500多处;蓄水在1×108m3以上的大型水库230多座;水电站装机总容量已达6000多万kW。随着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南水北调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等一批举世瞩目的水利工程的建成,我国水利事业达到了空前的蓬勃发展阶段。
在各类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中,几乎没有一个水利水电工程的工程地质条件是完美无缺的,都遇到了一些这样或那样的工程地质问题,如坝基沉陷、水库渗漏、诱发地震、坝基或坝肩抗滑稳定性问题、渗透变形、硐室围岩稳定问题等。这也对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地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在实践中培养并建成了一支勘测、设计、施工和科研的水利队伍及相应的机构,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的经验,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www.daowen.com)
但也应看到,尽管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但依然面临十分艰巨的形势。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使得水资源严重短缺,人均年水资源量为2300m3,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在全国668个城市中,缺水的城市约占400个;在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正在进一步发展,平均每年扩展近2460km2,沙漠化总面积已达160×104km2,相当于新疆的总面积;尽管我国水资源居世界首位,但仅开发10%左右,远远低于国际先进水平;每年还有很多地方遭受洪涝灾害;全国还存在一些有隐患的病库病坝。据统计,在1954年到2001年间,全国共有3459座水库发生垮坝事件,平均每年73座,其中小型水库3434座,占垮坝总数的99.28%,小型水库已成为全国防洪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和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隐患。
因此,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对电力、供水的需要,以及对水患的根治,我国水利水电事业仍将有重大发展。水电开发程度将由现在的10%左右提高到20%以上,装机容量将增加3500×104~4000×104kW。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混凝土拱坝最大坝高达295m,装机容量640×104kW;澜沧江小湾水电站拱坝坝高292m,装机容量320×104kW;雅砻江锦屏引水式电站,最大水位落差达300m,装机容量320×104kW,引水隧洞长约17km,最大埋深达2500m以上;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和中线已经实现调水。由于工程规模越大,对工程地质条件的要求就越严格,涉及的工程地质问题也越多、越复杂,因此,对工程地质勘察、研究和工程设计、施工等工作,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和肩负更重的使命,工程地质学也必将向更高水平和更深层次发展,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