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燃料生命周期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被称为燃料循环分析(fuel-CyCle analysis)。
1991—1993,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DeluCChi初步建立了评价多种交通运输燃料和电力生产的燃料循环排放评估模型。该项研究是从一次能源开采直到燃料在气缸内燃烧结束。除此之外还陆续研究了车辆制造、交通系统维护、建设能源基础设施所需的原材料的生产等的排放。
同一时期进行这种比较全面研究的还包括Acurex环境公司的科研人员,他们的研究主要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空气资源委员会服务,涉及了几乎所有燃料路线。
在欧洲,瑞典ECotraiff机构的科学家研究了北欧不同交通燃料的燃料循环排放和一次能源消耗量。这是欧洲科学家所进行的时间比较早的一次WTW模式的研究,其中不仅分析了轿车,还包括中型货车和公共汽车,比同时期的其他研究范围更广。
美国阿岗能源实验室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直致力于车用燃料的生命周期评价分析,以王全录博士为首的工作小组于2001年用MiCrosoft ExCel开发出用于环境和排放分析的软件GREET1.5,该软件使用生命周期(WTW)的概念取代以往的“燃料循环”的表达。标志着生命周期的研究在方法论和模型上完全走向成熟。该软件可以用于二十几种车用燃料的生命周期过程中的排放和能耗的具体分析,该评价未涉及经济性。(www.daowen.com)
1998年,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简称NREL)的科学家为美国农业部和能源部开展了基于大豆的生物柴油用于公交汽车的燃料循环分析。其结果表明:与柴油相比,生物柴油可以减少95%的石油消耗和70%的化石能源消耗。在排放方面,可依次减少78%的CO2、32%的CO、35%的PM和8%的SO2,但增加13%的NOx排放。
国内最早的车用燃料生命周期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末,当时生命周期评价的影响刚刚进入中国。福特汽车公司资助清华大学、中国化工生产力中心等单位在山西省对于发展煤基甲醇燃料路线和使用煤电的纯电动车路线进行了WTW分析。这个研究对于基准汽油路线和上述两条替代路线的能耗、城市大气污染物排放、二氧化碳排放和成本指标进行了全面评价。该评价法简单明了,对我国开展生命周期研究起到了铺垫作用。
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的楚丽明和汤传毅将新兴汽车能源氢能和常规汽车能源汽油进行生命周期环境污染比较。运用三种评价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热分解或电分解所得到的氢,在其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不仅能源消耗增加,且会造成大量的环境污染,其环境污染要高于汽油。因此用太阳能高效率制氢,是人们以后普遍采用的方式。
上海交通大学的胡志远、浦耿强等人从2002年开始研究生命周期评价法,并通过在广西的实地考察,建立了包括木薯乙醇从农作物种植到燃料燃烧过程中所有阶段的生命周期能源、环境和经济性评价模型。结果发现:与普通汽油相比,木薯乙醇汽油的生命周期能源消耗增加,但可降低对石油资源的依赖;SOx与NOx排放增加,其余排放物(包括温室气体在内)均有减少,为与普通汽油竞争,政府必须给予一定的补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