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邦基与林则徐(字少穆)是辛未同科进士,交谊深厚。在连城留下了许多二人深交的文证和物证。据连城县有关人士揣测,清道光四年(1824年)春夏之交,谢凝道从云南迤西兵备道任上荣归故里,庆贺六十岁寿诞,谢邦基邀请挚友林则徐赴连城,一同游览冠豸山名胜。林则徐看到谢邦基的弟弟谢邦钧(字小田)带领子侄在山中“东山草堂”刻苦攻读,书声琅琅,因而写下“江左风流”四字相赠。上款为:“小田年弟偕群子侄读书弦诵于东山草堂,风雅名流,不愧为乌衣之族。因题赠。”落款为“清道光甲申清和毂旦,少穆林则徐题”。这块珍贵的牌匾,在“文革”浩劫中一度被农妇用作猪圈围栏,破坏严重。后辗转追回,经修复后悬挂在冠豸山的书院内,为千古名胜地增添了一段佳话。
原龙岩师专图书馆馆长郭义山考证林则徐的《甲申日记》和年谱,认为林则徐于甲申年奉旨总办江浙七省水利,公务繁忙,9月母丧丁忧。当年4月赴连城为谢凝道贺寿,并游览冠豸山的可能性不大。但经专家考证牌匾是林则徐手书,或许是墨书邮寄或者是谢家派人索题。后来,林则徐与谢邦基的弟弟谢邦钧也成了好友,谢邦钧拔贡后,林则徐特地撰联“乔梓联辉推玉荀,埙篪递奏贡金门”,以庆贺。
林则徐题写的“江左风流”匾额(www.daowen.com)
谢邦基24岁登科就仕,因潜心公务积劳成疾,于道光七年(1827年)病逝粤东公廨,年仅40岁。林则徐曾为他撰写了一篇声情并茂的墓志铭,保存在《连城谢氏族谱》中。林则徐在《洛初公墓志铭》中写道:“(洛初)以戊辰名孝廉,与余同第辛未进士。君考取咸安宫教习,在京与余日相过从。樽酒论文倾倒一座,闲谈时务、备觇经济。予窃叹君才优学裕,年富力强,异日本经术以饬吏治,建树当有大过人者。”林则徐本来非常看好谢邦基的仕途前程,认为他一定是个经国济世的栋梁之材,却没想到天妒英才。对于好友知交的英年早逝,林则徐悲痛呼唤:“猗欤谢君,为英为灵。下应河岳,上应日星。文章政绩,卓有典型。策名天府,奋翅南溟。德思勒石,绩可书屏。疮痍系念,案牍劳形。年则刚强,遽归百冥……”时任兵部尚书、两湖总督的林则徐年长谢邦基两岁,追思亡友,字字血泪,足见其内心悲痛之情。墓志铭由林则徐撰文,四川承宣布政使苏廷玉书写,是一篇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
按照传统习俗,古代官员去世后,应由后人撰写“行述”,叙其生平业绩。《洛初公行述》由谢邦基之子谢阶兰撰写草稿。时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提督江西学政的福申“填讳”(旧时子孙为祖先撰写行状碑志等文字,请人代写祖先名号,称填讳)。时任通奉大夫、江南淮扬徐海通等处承宣布政使的林则徐亲笔书写,洋洋洒洒近五千字。谢邦基官职不过是一个七品知县,而为其行状填讳、书写的却是两位高官,可见其人非同一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