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周仰云与家乡共建,聊慰乡愁

周仰云与家乡共建,聊慰乡愁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对国家和家乡做出了这么多贡献的人,不应该被遗忘。当地政府财政困难,无力支付,遂向社会募资。周仰云闻讯,不仅自己带头捐款,还动员内弟等亲属积极捐资相助。美德绵延,桑梓遗芳,周仰云的高德仁怀直接影响着其子孙。据连城方志记载,李云霄年长周仰云七岁,李氏以诗文书法名世,周氏以实业兴商为荣。在四十多年的聚合离散中,相投的文人气质和相同的家国情怀,使得二人成为莫逆之交。

周仰云与家乡共建,聊慰乡愁

年过花甲的周仰云侄孙周统明是周氏宗祠的管理人,笔者采访时,他正在张罗给周氏宗祠悬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老人不善言辞,但对叔祖周仰云、周千和父子接力爱国爱乡的桩桩义举却十分敬佩。他说把周仰云故居保护好,宣传好,就是他的责任。一个对国家和家乡做出了这么多贡献的人,不应该被遗忘。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连城县各界有识之士倡导重修《连城县志》,预计耗资8000大洋。当地政府财政困难,无力支付,遂向社会募资。周仰云闻讯,不仅自己带头捐款,还动员内弟等亲属积极捐资相助。得知最后还差2000余元资金缺口后,周仰云目睹群众为了抗日,负担沉重,不忍政府再向百姓摊派,主动承揽所余款项,力成其事。美德绵延,桑梓遗芳,周仰云的高德仁怀直接影响着其子孙。其次子周千和在改革开放后,为连城家乡相继捐资数百万元用于教育公益事业。有感于此,1995年,周仰云诞辰110周年之际,福建省委原书记项南欣然为之题词:“倾资兴学,功在千秋。”

笔者采访时发现,周氏故居墙面所有的诗文书法,都出自李云霄之手。民国三十年(1941年),连城名儒李云霄在《周仰云先生玉照》的题词中,饱含深情地写道:“豸巘之南,佳气苍苍。笃生伟人,雅量汪汪。发轫潮汕,蜚声重洋。积金能散,念切梓乡。上自宗社,下逮桥梁。凡有公益,靡不赞襄。救国育才,素具热肠。创办中学,罔惜倾囊。莘莘学子,永戴弗忘。临事明决,独具眼光。饬躬砥行,谊厚情长。卌载深交,知君最详。一别十年,名乃益芳。神采加丰,玉质金章。谨勒数行,祝君健康。”据连城方志记载,李云霄年长周仰云七岁,李氏以诗文书法名世,周氏以实业兴商为荣。在四十多年的聚合离散中,相投的文人气质和相同的家国情怀,使得二人成为莫逆之交。

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授意闽浙监察使陈肇基颁发给周氏宗祠的匾额(www.daowen.com)

周仰云的原配祝富英,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因病去世。后周娶邓慧贞为妻。周仰云的女婿罗丹(字稚华,周仰云以女周桂珍许之),更是请益于李云霄门下。李云霄书法以汉隶、魏碑为根基,行、楷书亦含隶、魏之意,融会贯通,自成一体。罗丹年少时跟随李云霄学习诗文书法,日后寓居厦门,在“云霄体”书法的基础上,又掺入了自己的美学思想和表现手法,终成一代名家。

告别周氏故居,心潮难平。眼前的古宅褪尽铅华,已远非当年堂皇亮丽,再多的繁华终有一天会黯然落幕,但主人赤诚的爱国爱乡情怀、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回报桑梓的义行家风,永远留存在故乡人们的心中,世世代代,熠熠生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