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云霄县志记载,林偕春(1537—1640),字孚元,号警庸,晚年自号云山居士。明代平和县新安里(今云霄县莆美镇前涂村人)。其祖籍地葭洲(今云霄县东厦镇佳洲郭墩村),地处沿海,因倭寇海盗劫掠频仍,其祖先迁居前涂村。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林偕春出生于一个耕读之家,父亲林文贡为邑生员。林偕春自幼聪颖,随父亲习读六艺、百家,根基扎实。嘉靖乙丑科(1565年),林偕春赴京应试,中二甲进士,入选翰林院,历任庶吉士、检讨、编修等职。
林偕春为人为官刚正不阿,“性坦直,无城府,亦不随俗低昂”。他在参与编纂《庄皇帝实录》等史籍时,坚持实事求是,秉笔直书,有汉司马迁之风。因此得罪了权相张居正,被外调任湖广按察司副使。为此,林偕春愤然上书辞职还乡,以明心志。其耿直忠介一时声闻朝野。封建时代“学而优则仕”是一个定律,然而赋闲在家的林偕春却陷入了长期的困顿与贫苦之中。
原以为“吾有二亲在,菽水可欢”的林偕春遭遇了人生中的寒流。生活拮据的林偕春深感“内迫于亲老,外迫于横逆”,喟叹自己“出不能偕时,返不能安居”,“真无可奈何”。44岁那年,林偕春的原配方氏病逝,遗下一女。为了谋生,他带着老父和续弦的沈氏夫人赴京谋职。然而一路艰辛,花费巨大,辗转抵京后又没有谋到职务,只好一家人又黯然回到家乡。为谋家计,林偕春在本地的“宝石蝙蝠岩”设馆授徒。
万历十一年(1583年)张居正去世,林偕春复被朝廷起用,派督两浙学政。他慧眼识英才,提拔了浙江的陶望龄等一批经国治世的人才。但因为生情耿直,拒绝了直指使(学政检察官)的敲诈,被弹劾免职。数月后调任南赣兵备道副使。万历十五年(1587年),其以政绩突出擢升湖广布政司副使、右参政。第二年,身心疲惫的林偕春致仕归里,以诗文为乐。书斋悬匾:“读书谈道”,从此不问政治。当时上门求学者络绎不绝,为后学黄道周等仰慕。但若遇豪强逞凶,他仍然严厉叱责,匡扶正义。他平生奉公守己,凡事以国为重,以民为本,在当地民众中威望极高,妇孺咸敬。(www.daowen.com)
林偕春在故里云霄度过了16年的田园生活,自号“云山居士”。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病逝于前涂家中,享年68岁。朝廷追赠他为“亚中大夫”御旨赐葬,谥“文贞”。当地群众自发罢市为之送殡,以表哀思。墓葬于村南马径山(今云霄马山村西北七星山麓)。林偕春的同年好友、礼部尚书黄凤翔为其撰写《墓志铭》。而深受其恩的门生陶望龄闻讣特意告假三年,为师守墓,传为千古佳话。
林偕春祖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