倦鸟归林,叶落归根。康熙十七年(1678年),黎士弘以母亲年老为由请归回乡侍母尽孝。从此远离宦海波涛,在故乡度过了二十余年的晚年生活。由于陈屋村远离汀州府城,交通多有不便,回乡不久后,黎士弘在汀州城西郊构筑了一栋新居,将老母接来颐养天年。
长汀县濯田镇陈屋村黎士弘故居遗址
黎士弘一生以“仁恕”为怀,早年在军旅时便取晋朝辛宪英的名句“军旅之间可以济者,惟仁与恕”。归田后,以“仁恕堂”命名其陈屋老家。晚年付梓的文稿,也以《仁恕堂笔记》为名。现存的黎士弘故居为典型的长汀传统客家民居,遗址面积两百余平方米,面山背水,青砖黑瓦,虽已坍塌破败,仍气势不凡。虽没有富贵人家的雕梁画栋,但主人的生活追求和文化品味仍可见一斑。据《汀州府志》载:“上官与黎士弘、查慎行友善。”据黎端生介绍,黎士弘辞官还乡家居十八年,常往来于汀州府城和濯田故居之间,和当时的名士赋诗作文,酬唱吟和,交游甚广,足迹遍及闽省各地和赣南、粤东等地。他和同时代一些才艺俱佳的名士和艺人,如长汀籍的民间大画家上官周等,更是情趣相投,不分贵贱皆结为莫逆之交。(www.daowen.com)
黎士弘年长上官周四十七岁,因仰慕上官周的文才与画名,遂成忘年之交。黎士弘曾为上官周的画作《山居图》、《孟尝群宴客图》、《梅花图》等作记,称赞其“难人所不易,真属大家”。“省文取意之妙,安得不下拜此公。”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上官周趋访黎士弘于溉本堂,感其家学渊源、儿孙成器,赋诗《重过溉本堂有怀》相赠:溉本堂中水清澈,清声雏凤接高林。鼎彝色老文章在,几丈光寒道气深。把盏静邀江汉月,挥毫写得洞庭心。春来烂漫桃花放,天上人间有知音。黎士弘七十寿诞,上官周以一幅《孤山放鹤图》祝寿。同年上官周生日,黎士弘首领祝寿,赠联:“先生以经术名家,祠开通德之乡,晓露新霜,定见鹤归华表;后嗣皆文章继序,阡述泷岗之记,希声接音,应知凤出丹山。”高士交谊,情意殷殷,一时传为佳话。
赋闲在乡的黎士弘热心社会公益,汀州一带只要有民间活动,都有他的身影。其存世之作中,有为友人所作的序、名人传记、事迹碑文、文友书信、游记等,不一而足。在今天的长汀县城卧龙山北极楼寺庙中,仍保存一块石碑,记述的是黎士弘为重修汀城名胜北极楼所作的一篇倡议书《募修北极楼引》。正因为黎士弘鼎力支持,高声呼吁,汀州民众群起响应,捐款出力者踊跃,巍峨一新的北极楼很快拔地而起,至今仍耸立龙山之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