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黎士弘的刻苦治学成就

黎士弘的刻苦治学成就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黎士弘以诗文闻名,擅长散文,工律诗。游宁化李元仲之门,称入室弟子。当时名士对黎士弘诗文评价如此之高,极为罕见。而这一切,皆源自黎士弘一生的刻苦勤恳治学。更为可贵的是,黎士弘主张“言为心声也”,提出“用世读书”的治学观以批判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倡导了向唐宋古文学习的传统,对当时的文学发展起到了“正”文风的作用。

黎士弘的刻苦治学成就

黎士弘以诗文闻名,擅长散文,工律诗。《清史稿》记载,其“诗好李贺,文好苏轼,其文章清新俊逸,诗多清真朴老之作”。被文学家徐世溥、钱谦益推崇为“海内名士”。著作有《托素斋文集》十卷、《托素斋诗集》四卷、《仁恕堂笔记》四卷,均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奉旨收入《四库全书》。另有《理信存稿》三卷、《西陲闻见歌》等刊行于世。翻阅黎士弘的诸多诗文集册,就会发现,黎士弘的诗文创作贯穿于他的一生。不管是少年时求学拜师,中年、壮年出仕理政、边藩平叛、效命朝廷,晚年归田后游历交往,都有精彩的诗文结集出版,受到时人的推崇。

清代光绪年间著名学者、侯官郑柏苍所著《竹间十日话》,书中辑录全闽历代轶闻逸事,题材广泛。书中记载,《诗钞小传》云:黎士弘,字愧曾,长汀人,少孤。游宁化李元仲之门,称入室弟子。应试三山,见曾弗人,作《兰与兰语》诗为贽。弗人大击节,且语人曰:“黎生,汉魏之苗裔也。”时新建徐世溥有文名,与虞山宗伯书。谓今海内人士,唯长汀黎愧曾,及汉阳李文孙两人已耳。而周栎园方伯谓黎自可单行,若比并汉阳,恐疑哙伍。其为名公大人所倾倒若此。

当时名士对黎士弘诗文评价如此之高,极为罕见。而这一切,皆源自黎士弘一生的刻苦勤恳治学。“壮盛智慧殊不再来,平生学力游惰去半,婚宦去半,愁苦患难又复去半。”因倍感光阴似箭,人生苦短,因而发奋图强,苦学不怠,诚为后世楷模。黎氏在《托素斋诗集》中自序:“仆凡所为,瘁心尽力于斯者岂朝夕哉。当其意匠揣摩,开窗揽卷,每一抽思辄门户洞开。环庭疾走至两足如槌,十指欲脱仍复起坐,呼灯伸毫涂窜……”(www.daowen.com)

康熙辛酉年(1681年)前后成书付梓的《仁恕堂笔记》,清代著名学者、藏书家、散文家杨复吉在其《跋》中评价:“此愧曾参政备兵河西时,从戎偶暇时所述也……参政少从李愧庵游。学有师承,诗文为本朝八闽人之冠。”黎士弘之弟黎士毅也是一位诗文大家,他在后记中评述:“是卷乃家伯子偶笔之书。虽里语方言闭收箧衍,而今昔之是非治乱,前哲之雅行徽猷,无不备载……”士毅甚至要求子孙后世“尤当书绅铭带,比于颜氏家训”。

更为可贵的是,黎士弘主张“言为心声也”,提出“用世读书”的治学观以批判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倡导了向唐宋古文学习的传统,对当时的文学发展起到了“正”文风的作用。只可惜这样一个在中国文学史应该占有一席之地的硕学名儒却被人们无情地淡忘,文史界对黎士弘的研究宣传也十分有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