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政治上的忌讳,过去对陈群的评价很少涉及其对社会文化事业的贡献。但从其一生来看,陈群开办过书局、学校、报社。他所搜集的中外书籍数量之多、价值之高,国内鲜有能比。
1929年,陈群设立上海华通书局,任总经理。书局招杜月笙等为股东,日行出版。出版虽不少,销路却不畅,因而连年亏本,陈群不得不每月赔垫开支。陈群投伪后,华通书局与日本东京三省堂大书店联合,改名为三通书局,兼卖日本书籍,陈群出资,由日本派经理。书局向日本购入书籍时,均用陈群与戴季陶的名义,陈群化名为陈中之列于前。
1945年8月15日夜,陈群在《自剖书》中写道:“我生平特好聚书,为全国人士所共知。三十年来贮藏不下于百万册。”仅抗日战争期间,陈群处心积虑搜集的书籍就有300万册,其中有存世孤本百余种,精抄本、批校本3000余种,元版数种,宋版数种。陈群在南京建有“泽存书库”,仅这一书库未统计的书目整理时间就长达一年。在上海的泽存书库第二库1943年被日本人占有,陈群特意致函上海市长马叙伦留意,并在几年前就与上海文化界说明用作上海市地方所公有。陈群在伪江苏省长任内,又搜集了20万册,他把自己在苏州的住所改作“泽存书库”第三库,交代伪江苏省教育厅长章曙、吴县县长陈展如办理,作为地方公共所有。陈群在南京、上海、苏州等地的藏书都“作为地方公共所有,为阅览之机矣”。陈群还特在《自剖书》中交代,“京沪二书库于中国书籍之外,尚有日本新旧书籍13万册,亦足供参考。今后亦应保存,不可毁弃”。
陈群自诩“我八年来致力文化事业,不敢后人,嗟堪自慰”。汪伪政权结束时,伪内政部余款还有三四百万元,陈群请示日本人如何处理。原天熊吉示陈可将余款用于办理慈善、文化等事业。李文滨的文章也谈道:陈拟从余款中抽出50余万元在颐园路10号建一图书馆,一面收购各种图书计100万册以上,其中宋版颇多,地志各省都有。馆竣,王修、王友梅、陈鹗、余祥森、李文滨等6人为董事,陈为馆长,请汪命名并手书“泽存书库”。(www.daowen.com)
尽管陈群对书籍的收藏虽然带着个人色彩,但最后都为国家所有,他在战火中对书籍的偏爱和抢救是值得称道的,对藏书的处理也是出自公心,也算在自己耻辱的一生中留下了一个“亮点”。他在遗书中写道:“南京泽存书库建筑及书籍七万册(已统计的书目,笔者注)早已决定为南京公有,今后是否仍存泽存旧名。‘泽存’二字见《礼记》,为我个人纪念父母之意,如改用别项名称,在我并无意见,求书能永久保存,不致散失,以供众览,可作龙璠里国学图书馆之续,吾愿已矣。聚书之事甚难,保存书籍之事更属不易……”
(刊于2006年11月6日《厦门晚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