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赵家堡古碑墨池和禹碑重现光芒

赵家堡古碑墨池和禹碑重现光芒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墨池”碑刻位于荷花池的西侧,碑高约1.5米,宽0.7米,“墨池”二字苍劲有力。没想到其后又遭厄运,直到最近20来年,赵家堡村民在挖地时复得此碑,“墨池”才重见天日。“墨池”古石碑在赵公瑞题诗石刻和汴派桥之间的龙眼林中,还有一块“禹碑”,又称“峋嵝碑”。原由四块石碑组成,现只存两片。由于种种原因,赵家堡内的现存文物保护不尽如人意,当地文史工作者对这些石碑的研究也有待深入。

赵家堡古碑墨池和禹碑重现光芒

“墨池”碑刻位于荷花池的西侧,碑高约1.5米,宽0.7米,“墨池”二字苍劲有力。碑上另有小字题跋,“米南宫仕无为军作是书。代久土湮。及先大夫守斯州,缉廨出地得之。因治亭植诸,印刻以归。余临池更摹镌于石。明崇祯乙亥端阳日中书舍人赵公瑞志”。相传,这是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米南宫)的手迹。米芾曾在安徽无为做官,夜晚在衙署读书,总被池塘的蛙声所扰,于是写了一个“止”字裹着砚台投入池塘,蛙声遂绝,但从此池水变黑。于是米芾又写了“墨池”二字镌刻于石上。年深月久,石碑湮没入土。明万历甲戌年(1574年),赵范任无为知州,在修葺官署时,偶得“墨池”碑出土,特地拓印带回家乡。明崇祯乙亥年(1635年),其子赵义(公瑞)把父亲拓印的“墨池”二字刻在石碑上,立于荷花池畔。没想到其后又遭厄运,直到最近20来年,赵家堡村民在挖地时复得此碑,“墨池”才重见天日。

在聚佛宝塔和禅寺遗址附近的一块巨石上,镌刻有赵公瑞题写的一首五律诗:“何代仙人化,嶙峋海上山。叱羊应起立,控鹤独来还。苔藓衣冠古,烟霞韵致闲。点头堪与语,对此欲招攀。”落款为“挹石人峰步先大夫山居韵,天启甲子菊月辑侯赵公瑞题”。这块石刻题诗为行书字体,点画精到,是明天启甲子年(1624年)赵公瑞和父亲赵范《山居》诗韵而作。从诗中可以看出,赵公瑞和父亲一样虽为宋室后裔,但都乐于林泉田园,非常喜爱赵家堡所在的硕高山一带的秀美风景

“墨池”古石碑

在赵公瑞题诗石刻和汴派桥之间的龙眼林中,还有一块“禹碑”,又称“峋嵝碑”。原由四块石碑组成,现只存两片。每片高约1.8米,宽约1.2米,厚约0.8米。全文仅存77字,字体为古篆文。释文为“承帝曰咨,翼辅佐卿,洲渚与登,鸟兽之门,参身洪流,而明发尔兴。久旅忘家,宿岳麓庭。智营形折,心罔勿辰,往求平定,华岳泰衡。宗疏事裒,劳余伸禋,郁塞错徙,南渎衍亨,衣制备食,万国其宁,窜舞永奔”。其中文字晦涩古奥,如非专家实难破译,一般人仅知其记载的是大禹治水的功绩。

赵家堡中有一块《明征纂修国史贡士辑侯赵君建造苏坑功德记》碑,不知何因已断为两截,上半部平躺于地,下半部还立在基座之中。读此碑文,记载的是赵家堡的主人赵公瑞热心当地公益,出资为苏坑溪造桥,当地官员和民众为其立碑纪德。从此碑的落款看,这是明天启甲子年(1624年),由“赐进士第、文林郎、知漳浦县事”的江西进贤籍人陈以瑞撰文,以“阖邑士民”的名义为赵公瑞所立。(www.daowen.com)

另有一块已经拼接的断碑,高约2.2米,宽约1.2米,其上字迹因风化严重难以辨识,仅知是“龙飞崇祯××年”,“赐进士第知漳浦县事余日新”为赵公瑞所立的纪德碑,碑文中漳浦知县余日新称赞赵公瑞“在国为忠臣,在乡为义士”。这些珍贵的古碑见证了赵公瑞的急公好义,可惜都被人为地破坏,断成两截。残碑上的字迹因风雨剥蚀风化,无法认识全文。由于种种原因,赵家堡内的现存文物保护不尽如人意,当地文史工作者对这些石碑的研究也有待深入。诚能在旅游开发之余,发动文史工作者和有关专家来此挖掘考察,当会有新的发现。

告别赵家堡,不禁有些徘徊。那座在暮色中坚毅沉默的古城池,在现代人五光十色的纷扰中似乎有些莫衷一是。回忆过去,等待未来,似乎都让赵家堡神色黯然。它像个孤独的老人,唤起我们心中的无限爱怜,但我们宁愿相信它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刊于2000年1月9日《海峡导报》,有删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