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首先从网上查到:这方古碑和东山岛风动石题刻是同一时期的同一作者。风动石原镌“铜山三忠臣:黄道周、陈宾、陈士奇”,落款为“永历戊子秋广平路振飞题”。“文革”期间,正书遭到破坏,只剩落款题识。
黄道周曾任明隆武朝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兼吏部尚书,陈宾任七省军务,陈士奇任四川巡抚。路振飞能够与青史留名的铜山三杰为友,绝非等闲之辈。虽然《厦门人物辞典》没有其名,但我们查阅了《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四》,一个忠臣义士的形象跃然纸上。
路振飞,字见白,河北曲周人。明天启五年(1625年)中进士,被任命为泾阳知县。当魏忠贤将在泾阳建生祠时,身为东林党人的他执意不从,因此受到牵连,直到阉党垮台才官复原职。崇祯四年(1631年),路振飞征授御史,因参与弹劾阁揆周延儒受到皇帝责备。然而,忧时忧世的他不久复上疏力陈“务苛细而忘政体,丧廉耻而坏官方”等十大弊。这次,他的建议被采纳,“疏入,诏付所司”。
随着明朝的气数将尽,镇守各地的明军将领相继倒戈,投降李自成的农民军。早在山东发生兵变时,路振飞就曾上疏弹劾巡抚余大成、孙元化,而且提出要治宰相周延儒的包庇之罪。接着,路振飞又上疏弹劾吏部尚书闵洪学结党营私,败坏吏治,闵因此而辞官。朝廷有人推荐南京吏部尚书谢升为左都御史,路振飞又极力揭露其丑行,谢果然没有被任用。(www.daowen.com)
明亡前夕,忠君爱国、正直敢言的路振飞被任命为大运河漕运总督,兼淮扬巡抚,独当一面。
北京陷落后,路振飞迅速颁布了戒严令,派遣手下分守各处,不允许任何大顺官员进入淮安。同时,他还鼓励地方武装招兵买马,并亲自设计训练方案。当时,淮安72坊奉命“各集义兵”,负责城镇的夜间巡逻,并时刻保持战备状态。在路振飞的指挥下,淮安变成了效忠前明的坚固堡垒和北方逃难官僚贵族的避难所。
路振飞题写的“海天高隐”古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