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八闽儿女,历来有爱乡扶贫的优良传统,许多事业有成的游子,情系桑梓,回报故乡,林氏义庄就是其中的典型。林氏义庄匾额清嘉庆二十四年,白石保吉尚村居民林平侯在台湾垦殖致富之后,关心家乡宗亲的疾苦,决意加以赈助,于是“仿范仲淹义庄之法。置良田数百甲为教养资”,择定吉尚村潭头地方筹建林氏义庄。林平侯亲自主持义庄基建、施赈、人员配备。这里的老人还记得抗战前夕,林氏义庄由台湾运来稻谷棉布,资助贫苦族人的情景。
地处九龙江入海口的角美镇杨厝村过井社,历史上是龙溪县二十九都白石保吉尚村潭头的属地。由于有航海之利,百姓出洋谋生创业者众。八闽儿女,历来有爱乡扶贫的优良传统,许多事业有成的游子,情系桑梓,回报故乡,林氏义庄就是其中的典型。
林氏义庄匾额
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白石保吉尚村居民林平侯在台湾垦殖致富之后,关心家乡宗亲的疾苦,决意加以赈助,于是“仿范仲淹义庄之法。置良田数百甲为教养资”,择定吉尚村潭头地方筹建林氏义庄。经过近两年的大兴土木,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建成。
义庄占地12亩,整体结构系三座并排的两进大厝,前面是一片空坪,后面建二层长楼一座,配合东西对向护厝,庄前有鱼池,庄后有花园,围拱全庄。如今虽外围矮墙多已倒塌,仍不失当年的恢宏气势。(www.daowen.com)
林平侯亲自主持义庄基建、施赈、人员配备。据庄里碑记载:“在台湾淡水海山堡水田四十三甲八分四厘二毫(每甲合十一亩三分多),充为原籍义庄义田,年收租谷,除完粮耗谷外,年实收谷一千六百石,按年运回内地龙溪县白石保吉尚村潭头,赡给同宗贫乏族人之用。”
当时的林氏族亲,贫困之家,都由义庄年供食米棉花;嫁娶丧葬,也给资金。男的年给棉布三丈(每年冬至发给),女的年给棉花三斤(每年立春发给)令自纺织;男十一至十六岁,年给棉布一丈五尺;有服之亲娶妇,给银20两,嫁女给银10两,赡给有定额,男女不遗漏。
对其义举,角美地区林姓宗亲,至今怀念不已。这里的老人还记得抗战前夕,林氏义庄由台湾运来稻谷棉布,资助贫苦族人的情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有关聊慰乡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