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北苑御茶园的范围内,村庄沿岸广为散布

北苑御茶园的范围内,村庄沿岸广为散布

时间:2023-10-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北苑御茶园的范围内,许多村庄如焙前、后焙、东焙、西焙、壑源(福源)、苏口、铜场、石门、埂头、溪口等村名仍沿袭至今。它们大致集中于今天东峰镇的大部、小桥镇的西部、东游镇的南部、川石乡等靠东溪河的沿岸山坡上,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而以东峰镇裴桥村焙前自然村和霞镇村的凤凰山为中心区域。

北苑御茶园的范围内,村庄沿岸广为散布

什么是北苑御茶?建瓯市北苑御茶文化研究所的赖少波说,“北苑御茶”有其特定的指向:在时间跨度上,兴于唐末五代的闽国,经历了南唐、北宋、南宋、元、明六朝42帝,前后长达458年的漫长岁月;在区域范围上,专指设于建州(后称建宁府,即今建瓯),以北苑为核心的地区;在管理等级上,由历代朝廷派重臣督制,专供皇室和朝廷官员饮用的茶品。据此,我们开始了北苑御茶园的寻根之旅。

阵雨骤至,山风袭衣。我们在泥泞的山路上攀行,心中满怀一窥北苑御茶园真面目的渴望。多年来热心于御茶园文化研究和宣传的谢飞,说起御茶园来如数家珍。他介绍说,北苑兴于唐末,盛于元宋,衰于明。鼎盛时期,有官私茶焙1336所,其中有官焙32所。御茶园有内园禁苑36处,专供“御食”。外园38处采制供赏赐。宋赵汝砺在《北苑别录》载:“建安之东卅里,有山曰凤凰。其下直北苑,旁联诸焙,厥土赤壤,宋太平兴国初为御茶。”其时,北苑御茶园“九窠十二垅”,“四十六所,广袤三十余里”。北苑御茶园的范围内,许多村庄如焙前、后焙、东焙、西焙、壑源(福源)、苏口、铜场、石门、埂头、溪口等村名仍沿袭至今。它们大致集中于今天东峰镇的大部、小桥镇的西部、东游镇的南部、川石乡等靠东溪河的沿岸山坡上,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而以东峰镇裴桥村焙前自然村和霞镇村的凤凰山为中心区域。历代宋朝皇帝派人到凤凰山建立茶衙,据考“北苑御茶堂,即是漕司行衙”,遗址就在今岩前村的龙井附近。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凤凰山设漕司行衙,督造贡茶

《北苑别录》记载,内园禁苑九窠十二垅之麦窠、鸡薮窠、鼯鼠窠、虎藤窠、焦窠、黄淡窠、水桑窠、凤凰山、小苦竹、苦竹园头、大窠头、黄际、张坑、横坑、曾坑、上下官坑等众多山地名仍沿称至今。北宋宋子安《东溪试茶录》记载,官焙32焙之东山14焙的壑岭、苏口、曾坑、厄源、范源及北苑龙焙、乳橘内焙、乳橘外焙等大都分布在东峰镇的裴桥、杨梅、长源、铜场、东溪口、霞镇等行政村境内。北苑御茶花工大,制作精,而且在3月中旬之前即用快马加急,送到三千五百里外的京城开封。从采摘到制作,从建安到开封,仅用了十几天的时间。以当时的交通条件而言,这似乎是不可能的,然而这却是事实。正因如此,虽然建安比顾渚(在今浙江)离开封更远,宋朝还是把御茶园移到建安(即今建瓯)。(www.daowen.com)

谢飞的讲述让我们的思绪和想象无限延伸,可惜历史无法重现,遥想当年,或雨雾蒙蒙,或丽日晴天,每年的采花季节,每天都有成千上万人上山采茶。有劳作的艰辛,有收获的喜悦;有爽朗的欢声笑语,还有解乏的山歌和号子。茅檐低小,溪水潺潺,鸡鸣犬吠,炊烟袅袅,浓郁芬芳的茶香氤氲在山林峡谷、茶垅作坊的每一寸空间,该是何等的诗情和惬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