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鉴湖:陈族聚居地传承百年

鉴湖:陈族聚居地传承百年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后历经后唐、宋、元、明、清等各朝代,鉴湖逐渐成为陈姓的聚居地,这里世居陈氏“太傅派”的子孙。明朝陈氏家庙建筑规模为五进五座,现存二进两庑一天井,占地1200平方米。横梁上悬有陈氏家庙、进士、经魁、明经、兄弟同榜、武魁、英猷克矢、陆军中将等匾额。这两块奇石景观被鉴湖陈氏子孙认为代代出仕的吉象。建有陈氏祠堂“鉴湖堂”及登瀛书院于族中。综观历史,鉴湖可谓地灵人杰,英才辈出。

鉴湖:陈族聚居地传承百年

或许是历史的机缘巧合,鉴湖古行台的创建者是陈元光,驻守行台的军士多为陈氏从河南固始带来的“府兵”,姓氏不一。而后历经后唐、宋、元、明、清等各朝代,鉴湖逐渐成为陈姓的聚居地,这里世居陈氏“太傅派”的子孙。“太傅派”陈氏,是唐朝太子太傅陈邕的后裔,“太傅派”第二十四世裔孙陈玛珧,在南宋末年为避战乱由同安县翔凤里山侯亭(今厦门市翔安区马巷镇山亭村)移居漳浦县湖西。其子陈史修(鉴湖一世祖)在元中叶到佛潭鉴湖开基创业,至今已衍传二十五代。

古行台城内的墙基遗址

鉴湖陈氏宗祠坐落于轧内村,坐南向北,面向鉴湖。明朝陈氏家庙建筑规模为五进五座,现存二进两庑一天井,占地1200平方米。横梁上悬有陈氏家庙、进士、经魁、明经、兄弟同榜、武魁、英猷克矢、陆军中将等匾额。陈氏家庙大门对联颇具特色:“鉴尊诸祖列宗,德业辉煌,奕世衣冠荣梓里;湖纳洪流细水,绿波潋滟,三山灵秀挹祠堂。”

鉴湖陈氏家庙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年至1424年),明中晚期有过重修。清迁界时被毁,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重建,道光六年(1826年)维修。其后又经多次重修。现存鉴湖陈氏家庙大埕上保留了三块形态奇特的花岗岩石,还有石马、石狮、石人等。其中有一块天然石头形似古代官帽的纱帽石,俗称鉴湖十六景之一“乌纱启瑞”;另一块形似娘伞的石头,称为“娘伞呈祥”。这两块奇石景观被鉴湖陈氏子孙认为代代出仕的吉象。(www.daowen.com)

从明朝永乐年间起,鉴湖陈氏科甲连绵不断,曾在明、清两朝出了“两布政、四进士、五举人、四贡生、三武科”,成为漳浦县的仕宦望族。四世陈亹、陈翼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同中举人,兄弟同榜;陈亹于明朝正统元年(1436年)中进士,官至广东布政使,著有《梅庵存稿》、《经籍要览》、《镇海文公祠记》、《南诏全城记》等,文章素为世人推崇。其后家族兴旺,名贤代无间断,陈奂于成化十一年(1475年)中进士,官至贵州布政使右参议;陈公相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中进士,历任温州知府、广西副使。漳州府城内建有“六榜文魁坊”和“四科进士坊”,陈公相名列其上,其著有《刑部文献考》八卷,载《明史·艺文志》;陈烈于明正德年间中进士,授武进县令;陈元义于清康熙年间官至左营游击,后升任山西太原参将、左都督等职。

台湾宜兰市摆厘陈氏为漳浦鉴湖陈翼的后裔,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渡台,始居苗栗淡文湖,后迁台北双溪乡,再迁宜兰摆厘定居,自成一聚落。建有陈氏祠堂“鉴湖堂”及登瀛书院于族中。有名者如清季武举人陈朝仪、廪生陈朝桢等,民国有国民党陆军中将陈岚峰。综观历史,鉴湖可谓地灵人杰,英才辈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