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福建省地形图上看,绵延伸长的海岸线上良港众多,施琅为何选择边远海岛偏僻的宫前湾作为征台水师的出发地?陈珠生老人说,这是施琅在多次出师受挫之后的选择。
作为经略海防的大将,施琅在受领平定台湾的重任后就一直在深谋远虑。清康熙四年(1665年)4月15日,施琅率领水师从今东山的铜陵出发,17日到达澎湖,骤遇狂风,暴雨倾注,波涛汹涌,白雾迷茫。水师远离大陆不及回撤,损失惨重。施琅所乘战船也漂至南方的潮州府所辖海域。26日方才返回厦门。康熙二十年(1681年)施琅复任福建水师提督。这年二月,割据台湾的郑经去世,内部混乱。收复台湾的问题重新被清廷热议。康熙命令施琅相机平定台湾。第二年12月23日,施琅率师从兴化府平海卫放洋,乘东北风进军台湾,但到清水乾洋面被飓风所阻返回。当月27日再次从平海放洋,结果又遭遇大风无功而返。
总结出师不利的原因教训,深入调查海上航线的风汛、潮水后,施琅坚持自己乘南风出师的决心。他在给康熙的奏疏中陈词自信果敢:“夫南风之信,风轻浪平,将士无晕眩之患。且居上风、上流,势如破竹,岂不一鼓而收全胜。”“臣生长海滨,总角从戎。风波险阻,素所履历……阅历至今,岂有海面形势、风信水情犹不畅熟脑中。”终于在廷议中战胜了福建总督姚启圣的乘北风出师的主张。(www.daowen.com)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6月14日,施琅率领水师战船238艘,从宫前湾出发,第二天先锋船直抵澎湖猫屿与花屿海面,与郑军大将刘国轩交战。22日施琅发起总攻,大败刘国轩,澎湖郑军投降。同年8月,施琅平定台湾,实现统一。
陈珠生老人说,在人工动力时代,要利用南风,只有在夏季。自幼生长在海边的施琅在海岸线上详细勘察之后,终于决定选择东山岛的宫前湾。当过船老大的陈珠生老人对海路十分熟悉,他把我们带到宫前湾海边,指着远处的大海说,等到夏季南风到来,施琅从这里出发,向东偏北航行,开往八罩湾水路,很快就能到澎湖的西屿。再向北就到了澎湖海域,这样就可以利用南风,进攻台湾的“门户”澎湖了。
眼前,宫前村月牙形的海湾辽阔依旧,蔚蓝依旧,我们在一块当地政府立的“施琅平定台湾出师地”石碑前静立,远隔时空感受着300多年前的风云际会。施琅的《靖海纪事》、江日升的《台湾外记》、连横的《台湾通史》等诸多历史文献,都记载了施琅从铜山平海澳(即今宫前湾)出师台湾澎湖的史实。宫前村成为闽台关系的一个重要历史见证。1996年7月29日,福建省社科院、漳州历史学会和东山县政府联合在东山召开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专题研究施琅从东山出师平定台湾的问题,一致认为施琅最后一次成功出师的具体地点就在宫前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