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深沪英雄汪芳山:受百姓爱戴,成为传世神明

深沪英雄汪芳山:受百姓爱戴,成为传世神明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深沪镇的城隍庙,有一位抗倭英雄被当地群众当作神明,世代相传顶礼膜拜。他就是深沪巡检司的指挥官汪芳山,对于这位传说中的抗倭英雄,我们一无所知,思睹之情自然更加急切。深沪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为民捐躯的抗倭英雄,在城隍宫设置了汪芳山之神位,雕塑其像,供人顶礼膜拜。

深沪英雄汪芳山:受百姓爱戴,成为传世神明

在深沪镇的城隍庙,有一位抗倭英雄被当地群众当作神明,世代相传顶礼膜拜。他就是深沪巡检司的指挥官汪芳山,对于这位传说中的抗倭英雄,我们一无所知,思睹之情自然更加急切。城隍公信仰源自古代的庶物崇拜,《陔余丛考》称:“水则隍也,雍则城也”,城隍则为“水雍”神,原专管农事中的田中沟渠,后演变成守护城池之神。民间认为,城隍公是阴间的司法官和地方父母官,所以城隍宫除主祀城隍公外,还配祀文武判官、七王八爷等,后来社会上有些仁人烈士逝世,也被人们尊奉为城隍公加以祭祀

深沪巡检司的历任指挥官难以查考,唯有明朝嘉靖年间勇敢抗击倭寇、壮烈战死沙场的将领汪芳山的故事流传至今。清代编撰的《晋江县志》记载道:“明,巡检,汪芳山,成都人。嘉靖间任深沪巡检。戊午年(公元1558年),倭贼由海登岸,度势难敌。密令民从小路逸走,以身由大路逆之。故为迟缓,使民得以尽脱。遂死之,所全活万余命。时五月二十六日也。民为葬于本郡,勒石纪事。即上帝殿旁为位,以其死难之日祀之,至今不衰。”

汪芳山被深沪人尊称为“汪公”,他的职位相当于正七品武职。他督师操练,军纪严明,又骁勇善战。为了增强军力,他还组织当地的青壮年男子,于闲时演练武艺,以保家护乡。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载:“围头、乌浔、深沪、蚶江等澳,其土民惯战。海贼所畏,兵亦赖之。”以上记载可见汪公经略海防有术,成效明显。

康熙年间为纪念明代抗倭英雄汪芳山重立的神位碑(www.daowen.com)

相传当年倭寇又大举向永宁、深沪进犯,倭寇从深沪东海湾登岸,由于事发突然,汪公急忙跨上战马,率兵上阵,浴血奋战,不料坐骑突然意外蹲下,汪公不幸中箭落马,战死疆场。汪公坟遗址在深沪金屿村东海湾畔,墓地无任何旌表修饰,只留一块青石墓碑,上书“大明汪公之墓”。深沪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为民捐躯的抗倭英雄,在城隍宫设置了汪芳山之神位,雕塑其像,供人顶礼膜拜。这样,汪公也名正言顺地成为深沪城隍宫内的城隍公之一。500多年来,深沪人民念其忠勇,馨香俎豆,从未废焉。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六或其他节庆日,到城隍宫拜奠汪公的人络绎不绝,它已经超越了宗教信仰的范畴,是一种崇敬忠烈的民族感情的自然抒发和流露。在晋江博物馆陈列室,我们看到了汪芳山的画像以及康熙年间深沪百姓为汪芳山所立的花岗岩石碑神位,字迹虽草,且多已风化,但碑面中央“荣任本司籍四川芳山汪公神位”的字样清晰可辨,左侧汪公战死的年月和右侧立碑的时间还可辨认。

明嘉靖末年,戚继光、俞大猷等抗倭将领南征北战,功勋卓著,至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为害长久的倭患基本肃清。迨至万历年间,深沪巡检司城还有弓兵18名,直属相距十余里的永宁卫,朝廷不再委派武官前来镇守。后来的深沪巡检司城,在清代至民国继续发挥作用,在福建海防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家的富强,深沪巡检司城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渐被废弃。由于人为的破坏,这座历经600多年风雨沧桑的古城终于在20世纪60年代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刊于2005年9月26日《厦门晚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