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永宁城隍庙:凝望苍凉故迹

永宁城隍庙:凝望苍凉故迹

时间:2023-10-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今,永宁和城池有关的故迹,除了在蓬生的荒草中几不可寻的百余米苍凉的断墙残垣之外,只剩下镇海石、城隍庙、文祠等几处了。民间相传,一次倭寇攻占永宁卫后,养了两条凶猛的军犬,警卫营盘。永宁卫城隍庙今景故老相传,在永宁城隍庙后殿院前的石阶上,留着点点血迹,这是一位抗倭将军留下的。院中有魁星楼,为永宁举子会文处,后遭毁。

永宁城隍庙:凝望苍凉故迹

如今,永宁和城池有关的故迹,除了在蓬生的荒草中几不可寻的百余米苍凉的断墙残垣之外,只剩下镇海石、城隍庙、文祠等几处了。

镇海石位于永宁镇朝阳山上,石呈扁圆形,高6米,基底海边宽3.3米,底部略呈椭圆状,叠在另一块石头上,形如金瓜摆在玉石盘上。虽与底石接触面积小,却巍然耸立,风雨不动,背海仰坐,宛若宝珠悬望。石背山面海,临海一面竖向雕刻“镇海石”三字大楷书,笔力遒劲,气度雄浑,相传为抗倭名将俞大猷镇守永宁时题写。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朝廷命俞大猷为福建总兵,戚继光为副总兵,率军会攻倭寇于平海卫,歼敌2200多人,并救回300多名被劫的居民,胜利光复了兴化城。其后,俞大猷又在晋江沿海歼灭倭寇。

民间相传,一次倭寇攻占永宁卫后,养了两条凶猛的军犬,警卫营盘。俞大猷带领士兵,乔装百姓,深夜潜入敌营,在铁钩上挂上香牛肉,诱犬争抢而杀之,然后带兵冲进敌营。倭寇溃乱,争相逃窜,在永宁卫海口这块大石旁被全歼。

城隍庙坐落于永宁南门与小东门之间,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进行扩建。庙宇由门楼,中、后殿,前庭三落组成。内设戏台,供节日酬神之用。庙中除供奉城隍爷外,尚有二十四司、四大将、三夫人、役夫差官等近百尊神像,配备齐全,俨然一派封建王朝州府衙门的缩影,是闽南地区少有的规模较大、保存完整的古庙。

永宁卫城隍庙今景(www.daowen.com)

故老相传,在永宁城隍庙后殿院前的石阶上,留着点点血迹,这是一位抗倭将军留下的。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二月城破后,该将军率领官兵继续杀敌,终因寡不敌众,痛心疾首地跑进城隍庙,磕阶身亡。

在永宁历史上,有莺山书舍、鳌水书院等教育机构。坐落在卫城最高处的文祠,祀奉朱熹,其前身就是鳌水书院,紧邻观日台、镇海石等名胜。院中有魁星楼,为永宁举子会文处,后遭毁。文祠的东南有一石亭,内有二碑,系为纪念有功于永宁教育事业的明朝知事陈用之和教谕陈愈所立。

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永宁卫知事陈用之“访诸贵胄及戎籍子弟之秀者,劝使就学”。陈用之开导他们“古人虽在军绿,不废诗书道艺,人间惟此一味最不可少也”。他还亲到兴化(莆田),聘请当时的硕学鸿儒陈愈掌教永宁卫学堂。经过多年努力,培养出了不少可造之才。陈用之又向泉州府推荐,要求把这些优秀生员送入泉州府学,“以均教育,以劝来者”。从此,永宁卫“文风日进,学者德之,立祠祀焉”(《福建通志》)。

(刊于2005年5月8日《厦门晚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