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平海镇,距离莆田市区大约40公里,隶属莆田市的秀屿区。平海古称“南啸”,如此称谓大概因之是个风波险恶之地。相传唐代开始先祖在这里开荒,宋代出现了千户聚居、捕捞为生的繁荣景象。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平海一度进入了空前兴盛的时代。自元代起,倭寇在我国东南沿海横行,不断窜犯劫掠,沿海人民深受其祸。
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朱元璋非常重视海防,多次派大员视察巡访。洪武二十年(1387年),在江夏侯周德兴的督导下,平海军民修筑了平海卫城。卫城以朝阳山为依托,周长806.7丈,广1.4丈,高2.4丈,开设4个城门,分别为东门、西门、大南门、小南门,各建城楼于其上,“城北地势峻,故不置门”,“筑台以瞭海洋”。卫城全部用石块砌成,坚固高大。
建成后的平海卫城和莆禧千户所城、南日水寨形成犄角之势,成为闽中门户。这些军事工程完成后,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周德兴又设置平海卫指挥使,派5000官兵驻扎平海,实行屯垦。派1000多兵力驻莆禧城,在南日组建一支水师,形成陆海兼防的防御体系。并且与沿海的福宁卫、镇东卫、永宁卫、镇海卫等遥相呼应,抵御倭寇,保卫海防,保卫百姓安宁。(www.daowen.com)
平海卫城成为福建陆海兼防的较为完整的海防体系重要的一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在防御倭寇的侵犯上发挥重要作用。明前期,是兴化府、福建省安全的守卫者。明中期,政治腐败,军备松弛,官兵缺乏战斗力;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平海卫城被倭寇攻陷,平海及至兴化遭到倭寇疯狂的洗劫。倭寇退兵后,隆庆四年(1570年),卫城得以重修。从清代以至当代,这里一直是海防要地。可惜,平海卫城于20世纪60年代前后被人为拆毁,至今仅存遗址。
平海卫城隍庙遗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