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佛教产生于印度,却在东亚(包括中国、韩国和日本)和东南亚发扬光大,广为流传。佛教产生并流传于古印度,时间上大约在公元前6—前5世纪时期。佛教的创始人为释迦牟尼(前565—前485),在释迦牟尼传法的50余年里,佛法已传播到中印度的7个国家,范围超过12.95万平方公里。孔雀王朝时期由于阿育王对佛教大力推崇,佛教达到了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潮,全国各地开始兴建佛教建筑。从迦腻色迦王(约78—120)统治时期直至5—6世纪,佛教在印度发展到了最巅峰状态,当时佛教建筑遍布各地。8—9世纪以后,由于印度教的兴盛,佛教僧团日益衰败,内部派系纷争不已,从而日趋式微。后来又由于伊斯兰教的大规模传播,重要寺院被毁,僧徒星散,到13世纪初,终于一不振趋于消亡。19世纪末,在印度沉寂约700年的佛教出现了复兴运动。现今印度的佛教教徒虽然人数很少,但在印度的思想文化界颇有影响。
佛教早期在喜马偕尔邦的影响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的阿育王时期,当时阿育王在全国各地建造了大量的佛塔,根据玄奘的《大唐西域记》中的记载,有一个佛塔位于古卢山谷,现已不复存在。7世纪西藏开始从印度引入佛教,而西藏大规模的引入和群众广泛信奉佛教主要在10世纪以后。7世纪,统治西藏地区的国王松赞干布派人到印度学习佛教知识。749年,莲花生大士和他的随从在喜马拉雅西部地区建立了藏传佛教。据说莲花生当年在门迪地区的错贝玛莲花湖冥想了很多年。直到10世纪,藏传佛教传入喜马偕尔邦。仁钦桑布(959—1055)曾经在喜马拉雅地区传播佛教。在喜马偕尔邦拉豪尔、斯必提和科努尔等地区传播,然后去了拉达克、西藏、尼泊尔(Nepal)、锡金(Sikkim)、不丹(Bhutan)等地。仁钦桑布对藏传佛教的推动使其在喜马拉雅地区影响非常大,藏传佛教也吸收了许多印度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佛教寺院艺术和建筑因此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古格王朝对藏传佛教寺庙的建筑规划具有很大的影响,11世纪时就将斯必提地区的塔波寺进行了翻新。在藏区由于宗教的战争及被侵略的历史,藏传佛教的寺庙外观极其像堡垒,选址位于山顶处。1300—1850年,在西喜马拉雅地区山顶佛教寺庙发展的例子最显著的是喜马偕尔邦的纪伊寺及拉达克的赫密斯寺庙。(www.daowen.com)
近代,藏传佛教对喜马偕尔邦地区的影响主要是在拉豪尔与斯必提地区。除此之外,达兰萨拉是印度北部喜马偕尔邦康格拉县的一个城镇,从8世纪开始,已有吐蕃人移民至此。在十四世达赖喇嘛逃出西藏后,达兰萨拉成为流亡集团主要的活动中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